您在這裡
均衡飲食
成長不放暑假 補充鮮奶少吃垃圾食物
正值暑假,小朋友作息晚睡晚起,忽略早餐,亂吃垃圾食物,恐怕影響營養攝取,專家提醒,家長別忘了叮嚀孩子保持正常作息、多運動並在冰箱常備鮮奶,避免成長漏洞。
圖/TVBS
一口炸雞一口珍奶,放暑假,飲食跟著解放,調查顯示,5成6國小學童,暑假每天食物中,一半以上是油煎油炸,7成4,甜食飲料天天吃,作息也是半夜熬夜,白天睡到自然醒,三分之一超過11點起床。
圖/TVBS
營養師程涵宇:「建議家長要讓孩子均衡飲食,並且讓他們多喝,富含有鈣質及蛋白質的鮮乳,能提供飽足感來取代垃圾食物。」
青少年正值成長關鍵期,更需要均衡飲食,六大類食物都應該攝取到建議量,尤其每天補充兩份奶,因為台灣99%孩童鮮乳喝不夠,影響骨骼發育和身高體態。
別吃太補!女童性早熟 比男童高出5至10倍
小學生飲食習慣調查 天龍童吃最多垃圾
林郁婷說,學童及家長應多吃全穀及蔬果,遠離致癌風險。沈能元攝
一個寒假胖3公斤 10歲童胖到誘發氣喘
醫師說兒童放寒假天冷不動又多吃,平均一個人不到一個月就可以胖三公斤。曾雪蒨攝(圖非新聞當事人)
吃太快易發胖 半數童用餐時間待改善

調查結果顯示,只有約五成的孩子一餐吃飯時間符合最適宜的20~35分鐘;另有約兩成孩子吃太快,平均吃飯時間不到20分鐘;還有近三成孩子則是吃太慢,一餐會吃超過35分鐘以上,其中約一成更吃到了一個鐘頭以上。
近年日本研究發現,吃飯速度太快易增加孩子過重、腰圍超標及內臟脂肪高等危機。另外,美國研究顯示,孩子用餐時間不夠、吃得太趕,會影響營養素攝取的質量,導致攝取熱量過剩、營養卻不足。
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主任許惠玉說,吃飯速度太快會讓大腦飽食中樞來不及接收飽足訊息,讓孩子在感覺吃飽前就已經過量了,吃太多易導致肥胖,狼吞虎嚥也容易造成部分孩子消化不良、胃脹氣,或不小心吞下細骨魚刺等,有害胃腸建康。
她建議,讓孩子一餐實際用餐至少20分鐘以上,較能吃到足夠的營養,並讓孩子有時間確實咀嚼幫助消化吸收,也較能維持適當體重,不會過胖或過瘦。
湯國廷強調,不可讓孩子長期總是吃油糖較高、口感偏軟食物,應讓孩子依年齡與個別發展嘗試不同硬度、韌度的食物,以培養咀嚼能力。
食物熟悉度不足 董氏基金會鼓勵家長多帶孩童購物
董氏基金會昨日公布國小學童「食育力」調查結果,顯示出隨著學童對食物原貌認識機會變少,較少上傳統市場、賣場等買菜,對食物的熟悉度不夠,面對食物時難免不知如何處理。因此,鼓勵家長、師長,能多帶孩童上市場與便利商店,認識食物原貌與營養標示,也可以簡單工具教導如何處理水果。
董氏基金會指出,隨著學童對食物原貌認識機會少,面對食物時難免不知如何吃。其中,水果切開後,容易氧化或發酵,並非所有學校都會提供截切好的水果,反而會以整顆水果,如橘子、柳丁、百香果、香蕉替代。但學童經常不知如何吃,或不會剝柳丁或橘子皮;平常在家,家長大多把香蕉剝好皮,以致孩童在學校向老師要求吃「白色的香蕉」,不知如何剝香蕉皮。
以百香果來說,不僅孩童,有些民眾或家長也並非完全清楚處理百香果的食用方式,若以刀從中剖半,再用湯匙取出果肉食用,在剖半時,難以避免流出較多的湯汁;但若下刀時稍往上移,以刀在百香果頂部位置,切出一個湯匙大小能進出的洞口,就能避免流出湯汁。
嚴查校園午餐 學童「食」在安心

身為家長的您知道學童們在學校的飲食安全嗎?目前全臺每天大約有171萬國民中、小學的學童在學校吃營養午餐,該如何吃得衛生、安全、又安心?是行政院關切的重要食安話題,並已列入食安五環重點施政項目之一。
目前學校午餐的供應來源,可分為由學校自設廚房供餐或外購團膳工廠之餐食,依據教育部2016年學校午餐供餐情形統計資料顯示,全國國民中、小學設有自設廚房者共計2,141校,供應學童數約109萬人(佔總人數64%);而目前有供應學校午餐之團膳業者共142家,供應學童約62萬人(佔總人數36%)。另依據學校衛生法第22條規定,衛生主管機關每學年至少抽查一次學校自設廚房,並抽驗午餐成品與半成品。此外,對於供應學校午餐的團膳業者,考量其供餐影響層面,食品藥物管理署(以下簡稱食藥署)每學年則至少會稽查抽驗2次。
在強化校園午餐飲食安全方面,2017年行政院食品安全辦公室邀集教育部、農委會及衛福部,辦理中央跨部會學校午餐聯合稽查專案,採「先輔導,後稽查」原則,共分為三階段執行;包括:第1階段培訓學校午餐相關管理人員,針對學校午餐的「四章一Q」生鮮食材辨識、驗收作業與衛生安全管理等加強輔導;第2及第3階段,分別由地方政府及中央部會啟動聯合訪視與稽查。查核內容主要以學校午餐驗收情形、使用四章一Q生鮮食材的符合性與追溯性,以及午餐作業環境衛生安全等,另亦抽驗學校午餐食材、半成品與成品。
滴雞精別亂補!小朋友喝多可能…
醫師提醒滴雞精並非人人都適合,尤其小朋友亂補可能導致反效果。
近來很夯的滴雞精,由於宣稱營養價值高又方便喝,深受消費者青睞,但中醫師警告,滴雞精並非人人適合,尤其小朋友喝多可能導致性早熟,反而長不高!
台北市中醫師公會名譽理事長陳潮宗表示,由於滴雞精標榜「全雞原汁」熬煮,濃度較一般的雞湯要高,因此雞飼料是否含有荷爾蒙或打荷爾蒙針,以及內臟是否一起熬燉都會有疑慮,孩童如果攝取過多激素荷爾蒙,可能導致性早熟,反而容易長不高,尤其體重已超重者更不適合。
醫師表示,12歲以後腎臟才會發育完成,如果從小就養成把這類高蛋白營養品當水喝的習慣,會把腎臟養壞。另外,像腎臟病和痛風患者也不適合喝滴雞精、雞精和雞湯,因為腎臟病人需限制蛋白質攝取量,而且高湯裡融出的磷和鉀無法被腎臟代謝時,就會累積在身體,造成水腫。
【駐站專家見面會】打造兒童健康百分百
打造兒童健康百分百
時間:106年9月16日10:00-11:30
講師:林鈺珊醫師 長庚紀念醫院營養師
地點:131親子館
飲食分類說明,健康親子料理介紹。如何妥善選擇健康飲食?
孩子正處於快速成長的階段,現階段孩子最需要哪些營養,而這些養分可以從那些食物中攝取呢?依不同的年齡需求分別說明,讓孩子頭好壯壯身體好。
老師介紹了蔬果種類並讓家長能夠了解食物的營養內容
頁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