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肥胖

台中男童常喝含糖飲料 罹患雙側膝關節疼痛

台中市一名小學六年級的男童平時常喝含糖飲料,體重直線上升而罹患雙側關節疼痛等疾病,衛生福利部台中醫院小兒科主任陳敏恭今天表示,即使標榜健康飲品也要注意含糖量。

陳敏恭表示,這名小六男童身高154公分,體重95公斤,每天上學時即隨手在便利商店買早餐及奶茶,下課後先趕補習,休息時間也常以零食及各種含糖飲料當點心,晚上8時回到家再吃晚餐,每天熱量的消耗遠低於攝取,體重因而直線上升,還因此罹患雙側膝關節疼痛、新陳代謝症候群等疾病。

陳敏恭提醒,國內有太多被認定的健康食品,例如標榜益生菌、電解質、果汁、奶製品等飲料或食品,如果細究裡面含糖的克數,則大多就變成有礙孩子健康的食品,其中包括牛奶調味品、發酵乳、優酪乳、優格、奶茶、果汁、果醬、運動飲料、布丁、豆花、仙草等。

陳敏恭舉例說,像知名的運動飲料,每100c.c.含糖約6.5公克,知名的優酪乳每100c.c.含糖約10公克,知名的布丁100公克容量含糖約16公克。小孩吃上這些食品,很容易就超過1天所建議的糖分。

陳敏恭指出,正常的情況下,不同年齡的小孩,每天所攝取的糖分上限,5歲約20公克、10歲約25公克、15歲約30公克。建議家長們為了孩子真正的健康,要先簡單算一下每100 c.c.容量含有多少公克的糖分,如果高於5公克以上,平常日就盡可能不要購買,以維護兒童的健康。

易胖體質決定在兒童與青春期!家中冰箱控管是關鍵

研究證實,兒童與青春期的脂肪細胞數量控管,才是不可逆的易(復)胖體質形成與否的關鍵。

肥胖不是病,胖起來真是要人命!易胖體質,都是基因惹的禍?面對兒童與青少年的肥胖問題,近六成家長存在「遺傳論」迷思,然而晨光健康營養專科諮詢中心院長趙函穎營養師提醒,瑞典研究證實,兒童與青春期的脂肪細胞數量控管,才是不可逆的易(復)胖體質形成與否的關鍵。專家指出,家長準備的家中存糧種類,與兒童肥胖有高度關聯。

營養師建議,在食欲旺盛、對垃圾食物缺乏抵抗力的兒童與青少年階段,家長可以透過「纖冰箱改造計畫」,以低無糖高纖豆漿,取代含糖飲料作為搭配的「高纖飲料打底、零食攝食減半」策略,避免孩子因攝取過多空熱量,導致脂肪細胞數量不可逆的爆增式成長。

為何有些人不易變胖?有些人努力減肥卻深陷復胖溜溜球效應之苦? 趙函穎營養師指出,人體內堆積的脂肪量由脂肪細胞數量與脂肪細胞體積共同決定。過去談減重時大家關注的是如何透過運動與飲食,降低脂肪細胞內的脂質存量、減少細胞體積,卻忽略的脂肪細胞數量對易(復)胖與否的影響性。

瑞典研究指出,脂肪細胞在童年與青春期在體內不斷增加,是決定體內脂肪存量的主要因子。體內脂肪細胞數量在8-18歲會持續增加,成年(20歲)後無論胖瘦,體內脂肪細胞的更新率則維持在每年8.4%左右,脂肪細胞總量不再有大幅變動。趙函穎營養師進一步解釋,當脂肪細胞數量越多,形成易(復)胖體質的機率也會大大增加。因此監控家中存糧類型,減少孩子成長期高糖、高脂、高熱量食物攝取,將是避免成長期脂肪細胞暴增,預防成年易(復)胖體質的關鍵!

11歲童體重破百公斤 一天竟喝20杯飲料和開水

彰化基督教兒童醫院郭夙吟藥師最近投書,分享臨床收治一名11歲男童體重破百,一天可以喝20杯飲料和開水,父母不以為意,以為孩子只是比較胖,沒想到最近突然意識不清,就醫才知是糖尿病引起的酮酸中毒症狀,父母才懊惱沒及早發現。她呼籲家中孩童如果出現「多飲、多尿、夜尿」、「多食但體重卻下降」、「倦怠」情形,家長應該帶孩子至醫院進行糖尿病檢查。

郭夙吟藥師全文如下:

兒童過胖,小心糖尿病找上門!   文/彰化基督教兒童醫院 郭夙吟藥師

在兒童加護病房,每年大概都會收治數名兒童糖尿病患,因血糖控制不佳而造成糖尿病酮酸中毒狀況,嚴重的甚至會危急生命;近日小兒加護病房住進來ㄧ位11歲的小胖弟,體重高達1百多公斤,至急診求診時弟弟意識不清,幾乎沒有力氣走路,經檢查後,發現血糖值竟然高達快2千,醫師診斷是糖尿病引起的酮酸中毒症狀。

家屬提到病童這一週因有流鼻水咳嗽的症狀至診所求診,且平日食慾非常好的他,突然胃口變差,ㄧ個星期,體重大概掉了快10公斤,五天前開始變得精神不佳ㄧ直想睡,且常常喊口渴,最多曾一天喝到20杯飲料和開水,尿尿的次數也變多了,很久沒尿床的他還尿床了,媽媽回想起來,難怪曬棉被時,會發現棉被上爬了許多螞蟻。

爸媽的觀念覺得,糖尿病是大人才會得的慢性病,所以從來沒懷疑過自己的小孩是得了糖尿病,沒能及早接受治療,等到小孩嚴重昏迷,送醫檢查後才知道問題嚴重了。

糖尿病是一種代謝異常所致血中葡萄糖高升的慢性疾病。大致可分為第1型糖尿病(以往稱為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第2型糖尿病(以往稱為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以及其他原因所導致的糖尿病。

吃太好少動! 童罹糖尿病.高血壓

講到含糖飲料,最抗拒不了的就是小朋友,醫師臨床發現,三高都有年輕化的趨勢,醫師表示,連鎖速食店有很多高油脂的油炸物,有時還會配高糖分的汽水,這些都直接影響我們的三高,無論在亞洲或西方地區,三高患者逐漸年輕化,因此現在有一個新名詞,叫做新陳代謝症。

醫師說,除了飲食,平時的生理監測也很重要,醫師建議健康成年人,血糖糖分指數是6.5%,但是對已有心臟病或糖尿病的人來說,壞膽固醇應該維持在1.2以下,才能減少出現併發症的風險。

學童肥胖不是少吃就好!減重秘訣在:85210

兒童與青少年肥胖問題,一直是國人關心焦點。調查發現,2016年台灣在全球200個國家中,5至19歲男童及青少年名列第38胖,女童及青少女名列第104胖,肥胖率較鄰近的日本、南韓、新加坡、香港等仍高出許多。

除此之外,知名醫學期刊「刺胳針(The Lancet)」近期公布全球肥胖趨勢研究,台灣在1975年時,5至19歲女孩的身體質量指數(BMI)為17.3、男孩16.9;到了2016年,女孩BMI增加至19.1、男孩19.8,均高於全球平均值的18.6與18.5。

兒童體重管理 85210

中華民國肥胖研究學會理事長、減重專家蕭敦仁醫師指出,兒童與青少年肥胖與父母關係密切,其中學校是學童控制體重的最佳場所,只要學校願意配合,聯合家長共同努力,兒童與青少年體重控制成功機會很大,而關鍵不是在少吃,而是實踐體重管理「85210」。

也就是包含一天睡滿「8」小時、天天「5」蔬果、下課後花在電視電腦電玩要少於「2」小時、天天運動「1」小時,以及只喝「0」卡飲料。

 

學童體重超標,多是飲食不節制、少運動所致。

 

孩童肥胖 家長有責

蕭敦仁醫師強調,學童體重超標,多是飲食不節制、少運動所致,應從建立正確飲食習慣開始,不必積極節食,只要將飲食控制在三餐內,禁吃零食與消夜,平時下課不要一直坐在椅子上,每天至少運動1小時。

台兒少肥胖率 高過星港日韓

國外統計發現,去年全球肥胖兒童與青少年多達1.24億人,較40年多10倍,而在去年全球200個國家中,台灣5∼19歲男孩名列第38胖,女孩則排第104胖;國內醫師說,兒童小時候胖通常長大也胖,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也會提高,體重控制最好要從小做起。

男女BMI均躍升

知名醫學期刊《刺胳針》(The Lancet)近期公布全球肥胖趨勢,指過去40年來,幾乎各地兒少的身體質量指數(BMI)都在增加,每10年女孩平均BMI增0.32、男孩增0.4。
根據《刺胳針》統計,2000年以來,許多高收入國家的兒少平均BMI居高不下,部分亞洲地區則是快速發胖;台灣在1975年時,5∼19歲女孩BMI為17.3、男孩為16.9;到了2016年,女孩BMI增至19.1、男孩增至19.8,均高於全球平均值18.6與18.5。
至於肥胖(BMI大於等於27)比率,台灣5∼19歲男孩肥胖率40年來從0.4%暴增至15.4%,在200個國家中排名從124躍升至第38胖;女孩肥胖率也從0.1%增至6.7%,排名從138上升到第104胖,肥胖率高於鄰近的日本、南韓、新加坡與香港。
國健署組長林莉茹指,依教育部學童健檢資料,104學年度國小學童過重與肥胖率28.7%,較前一學年度少0.3%;但國中生過重與肥胖率29.2%,則較前一學年度增0.4%。

禁不起超商誘惑

頁面

訂閱 RSS - 肥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