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飲食安全

生菜當零食 2歲童染沙門氏菌「血便」

炎炎夏日,孩子吃下肚的東西要當心!急診醫師說,暑假學童因感染性腸胃炎送急診的比例增一兩成,日前還有名兩歲半的男童,在啃咬了冰涼涼的紅蘿蔔棒後,隔天肚子痛、哭鬧就醫,家長向醫師說,出示沾有果醬狀排泄物的尿布,檢查後確認感染了沙門氏菌。

台灣的高醫附設中和紀念醫院急診兒科主治醫師陳泰亨說,小朋友夏天喜歡吃冰或冷食消暑,但因免疫力較差,其實並不適合吃未煮熟的生食,尤其3歲以下幼兒,被餵食水果、未經烹煮的生菜沙拉或未完全煮熟的蛋黃,可能因食物不潔遭病菌感染。

陳泰亨表示,日前一名兩歲半男童送抵急診時不停哭鬧,家長表示孩子在家已拉了兩次肚子,且疑似「解出血便」,尿布上糞便呈紅色果醬狀,經過抽血檢驗,確認遭沙門氏菌感染,問診得知因天氣炎熱,前一天家長曾將冰過的紅蘿蔔切成棒狀給孩子握著當零嘴啃。

陳泰亨說,也有另名家長緊張地抱著一歲半兒子衝進急診,說兒子大便上沾血,且也有發燒症狀,不過進行抽血及大便潛血檢查,都是陰性反應,排除細菌感染可能,後來小朋友在急診排便,現場檢視排泄物後,確認是未消化的木瓜殘渣,虛驚一場。

陳泰亨表,蔬菜水果富含維生素和礦物質,家長會覺得多多益善,但紅蘿蔔、小黃瓜等未煮熟的生菜沙拉食材、沾醬,或未煮熟的水煮蛋等,都有許多食物中毒致病菌,加上小朋友常直接用手抓取食物,若正好沒清潔乾淨,更容易病從口入,建議應將食物煮熟後再給小朋友食用。

慎防食物中毒

飲食的安全是居家生活中重要安全議題之一,就讓專家告訴你食物中毒的因素有甚麼,以及在家中應該如何預防食物中毒!

文/崑山科技大學 餐飲管理及廚藝系 賈璟祺

課本上描述台灣是一個亞熱帶國家,夏季高溫潮溼是我們熟知的特色。正因如此,每到夏季,衛生福利部及各地方政府衛生主管單位就要繃緊神經,認真面對亞熱帶人民在高溫時常會出現的行為: 喝冷飲、吃生冷食物。根據衛生福利部食藥署106年台灣地區食品中毒發生狀況報告中顯示,若以患者數來看: 六月的人數最多、病因物質主要是細菌和病毒、攝食場所主要是供膳之營業場所及學校。雖然現在家庭或個人的外食機率非常高,但是家中也會發生食物中毒的案例,只是比例偏低而已。

嚴查校園午餐 學童「食」在安心

身為家長的您知道學童們在學校的飲食安全嗎?目前全臺每天大約有171萬國民中、小學的學童在學校吃營養午餐,該如何吃得衛生、安全、又安心?是行政院關切的重要食安話題,並已列入食安五環重點施政項目之一。

目前學校午餐的供應來源,可分為由學校自設廚房供餐或外購團膳工廠之餐食,依據教育部2016年學校午餐供餐情形統計資料顯示,全國國民中、小學設有自設廚房者共計2,141校,供應學童數約109萬人(佔總人數64%);而目前有供應學校午餐之團膳業者共142家,供應學童約62萬人(佔總人數36%)。另依據學校衛生法第22條規定,衛生主管機關每學年至少抽查一次學校自設廚房,並抽驗午餐成品與半成品。此外,對於供應學校午餐的團膳業者,考量其供餐影響層面,食品藥物管理署(以下簡稱食藥署)每學年則至少會稽查抽驗2次。

 

在強化校園午餐飲食安全方面,2017年行政院食品安全辦公室邀集教育部、農委會及衛福部,辦理中央跨部會學校午餐聯合稽查專案,採「先輔導,後稽查」原則,共分為三階段執行;包括:第1階段培訓學校午餐相關管理人員,針對學校午餐的「四章一Q」生鮮食材辨識、驗收作業與衛生安全管理等加強輔導;第2及第3階段,分別由地方政府及中央部會啟動聯合訪視與稽查。查核內容主要以學校午餐驗收情形、使用四章一Q生鮮食材的符合性與追溯性,以及午餐作業環境衛生安全等,另亦抽驗學校午餐食材、半成品與成品。

第二張圖片

防噎 營養師:老人幼童吃湯圓 先剪成小塊

新聞出處:中廣 黃麗鳳 
元宵節吃湯圓,各式湯圓軟Q香甜,民眾常常忘情大口吃,一個又一個。營養師江玉婷建議,家中如果有老人小孩,可以先用食物剪,將傳統湯圓剪成小塊,避免老人及幼童大口吞食湯圓造成意外。
 
江玉婷提醒,4個市售湯圓的熱量,大約3百大卡,相當於一碗飯的熱量,必須控制糖分攝取的糖尿病友,如果要吃湯圓,記得和白飯的熱量相互代換,避免攝取過多糖分,造成身體負荷。
訂閱 RSS - 飲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