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汽車安全座椅

多虧後向式汽車座椅 澳男嬰車禍中奇蹟生還

多虧後向式汽車座椅 澳男嬰車禍中奇蹟生還

澳洲一位年輕媽媽因堅持將車上的兒童座椅面向後方,使她年僅10個月大的兒子在一場重大車禍中幸運地活了下來。(Zoe ten Broek提供)

【大紀元2022年09月09日訊】(英文大紀元Epoch Inspired Staff報導/張雨霏編譯)澳洲一位年輕媽媽因堅持將車上的兒童座椅面向後方,使她未滿一歲的兒子在一場重大車禍中幸運地活了下來。這位母親前不久分享了兒子的車禍經歷,藉此提醒其他父母提高對兒童汽車座椅的安全意識。

兩年前,來自維州的佐伊‧布魯克(Zoe ten Broek)和她年僅10個月大的兒子傑克遜(Jaxon)遭遇了一場可怕的交通事故,這場意外導致孩子的頭部受重傷,包括頭骨骨折、腦出血、腦內高壓和頸部韌帶撕裂。

「那一天我仍記得很清楚」,布魯克告訴《大紀元時報》,「但整個事故和事故發生後的情況我完全不記得了。」

7歲女童沒繫安全帶「摔落高速公路」 慘遭多輛車輾斃

7歲女童沒繫安全帶「摔落高速公路」 慘遭多輛車輾斃

加州竟發生一起7歲女童搭車時沒有繫安全帶,離奇從後座摔出窗外,跌落到高速公路地面上,當場被多輛車撞上死亡。(圖/翻攝自abc News,下同)

為保障幼童乘車安全,自109年9月1日起,未依規定使用安全座椅者,可處1500元至3000元罰鍰!在國外有有類似的規病,像是美國,當地政府規定,所有8歲以下孩童搭車時都必須使用兒童安全座椅並且繫上安全帶,未料近日在加州竟發生一起7歲女童搭車時沒有繫安全帶,離奇從後座摔出窗外,跌落到高速公路地面上,當場被多輛車撞上死亡。

5歲童「被忘車上3小時」活活熱死! 母稱:以為他會解安全帶

▲▼兒童,小孩,汽車座椅,安全座椅,汽座。(圖/CFP)

▲5歲男童被忘在車上,結果坐在汽座上被活活熱死。(示意圖/CFP)

記者張方瑀/綜合報導

美國德州一名年僅5歲的男童跟著媽媽出門購物,回家時竟然被媽媽忘在車內,結果他就這樣坐在安全座椅上數個小時,當媽媽發現時,他早已被活活熱死。母親則供稱,她以為孩子會自己解開安全帶下車,才會沒有注意到。

根據ABC報導, 德州哈里斯郡(Harris County)一名母親20日帶著5歲兒子和8歲女兒出門購物,準備採買女兒生日派對的用品,當她開車回到家時,匆忙地拿著東西和女兒一起下車,就這樣把兒子忘在汽車座椅上。

當地警長岡薩雷斯(Ed Gonzalez)表示,這名母親在大約2到3個小時過後,在家中大喊兒子的名字找不到人,才意識到兒子還被關在車上,趕到時兒子早已在車內被活活熱死。

母親向調查人員表示,兒子之前都會自己解開汽座的安全帶,所以才認為兒子會自己跟著下車;但警方表示,當天所駕駛的車子是跟朋友借的,跟家中車輛的型號不同,也許兒子才因此不知道如何解開安全帶,因此被困在車中身亡。

德州近來每日平均氣溫達30度,在密閉的車內溫度更可能高達40度以上,根據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數據顯示,在2021年有23名孩童受困高溫車內死亡,呼籲家長千萬要注意孩子的行蹤與安全,避免憾事一再發生。

防嬰兒窒息猝死 專家籲不趴睡、不用枕

最新統計去年嬰兒事故死亡六七一人,衛福部國健署提出警訊指出,其中七成為意外窒息,其次為運輸事故;專家呼籲,小寶寶仰睡不用枕頭才是最安全的睡覺方式,後向式安全座椅則比前向式座椅的安全性高七成。

嬰兒事故傷害死亡 窒息占71%

衛福部近六年統計資料顯示,嬰兒猝死症候群及嬰兒事故傷害都在嬰兒死因前十大之列。國健署昨表示,去年嬰兒事故傷害死亡人數共六七一人,占嬰兒死亡人數六.九%,意外窒息就占七十一.七%,其次為運輸事故占十.九%,因此有無安全的睡眠環境和正確使用小型車安全座椅相當重要。

車用後向式座椅安全性高7成

嬰幼兒搭車新法規已在九月上路,四歲以下須乘坐安全座椅,二歲以下幼童應安置於車輛後座攜帶式嬰兒床或後向式座椅,違規可處駕駛人一千五百至三千元罰鍰。靖娟兒童文教基金會執行長林月琴表示,前向式座椅可能造成脖子的甩鞭效應,後向式則可減少七十三%後頸椎傷害。

台灣兒科醫學會秘書長、馬偕醫院醫師彭純芝提醒,很多家長擔心寶寶仰睡會變成扁頭,但其實所有寶寶在任何時間的睡眠,都要仰睡不要趴睡。研究顯示,仰睡不會導致頭型改變,仰睡也不會增加嗆奶風險,因為仰睡時,氣道在食道上面。

她並指出,嬰兒睡覺也不需要枕頭,坊間如果有宣傳可避免窒息的所謂安全枕頭也是錯誤的,反而可能提高窒息風險。寶寶前四個月時,頸部肌肉控制、呼吸自主能力弱,應確保呼吸道暢通,睡眠時周遭不應有任何鬆軟物件,包含枕頭、棉被、娃娃等。嬰幼兒自然平躺時呈現輕微後仰,能維持呼吸道暢通,若是墊了東西而讓頭前傾,呼吸道反而較不通暢。

扯!男喝到1.2毫克 載老婆、2兒撞電桿夾困

羅一心 陳書賢 

22日凌晨在台中太平區,一輛BMW疑似轉彎車速過快,高速撞上醫院柱子跟電線桿,整輛車當場卡死動彈不得,駕駛昏迷受困座位,副駕駛座的太太跟後座2名小孩也一度受困,幸好有熱心民眾合力救出,但警方事後發現,駕駛不僅酒駕,酒測值更高達1.2毫克,還開車載妻兒,太太明知先生酒駕還讓他開車,也將開罰,幸好小孩都沒事。

2歲以下幼童搭小客車需坐後向式安全椅 9/1上路

保護乘車安全,2歲以下幼童9月1日起需坐後向式安全座椅。(資料照,讀者提供)

保護乘車安全,2歲以下幼童9月1日起需坐後向式安全座椅。(資料照,讀者提供)

2020-03-02 15:52:34

〔記者蕭玗欣/台北報導〕交通部今天公告修正「小型車附載幼童安全乘坐實施及宣導辦法」,2歲以下幼童搭乘小客車時,需乘坐後向式安全座椅,9月1日上路。

新規指出,今年9月1日起,年齡逾2歲至4歲以下且體重在18公斤以下者,應坐在車輛後座的幼童用座椅,予以束縛或定位,並優先選用後向幼童用座椅為宜。另,每一安全椅以乘坐1位幼童為限,並應依安全椅產品檢附的說明書所示方式,確實將安全椅與汽車座椅連接穩固,並符合安全椅產品所允許的身高或體重限制。

年齡逾4歲至12歲以下或體重逾18公斤至36公斤以下的兒童,應坐在車輛後座並依汽車駕駛人及乘客繫安全帶實施及宣導辦法規定使用安全帶。

怎麼會!清潔員搶救車禍嬰 遺憾沒能救回

台南仁德發生一起死亡車禍,駕駛疑似疲勞駕駛加上沒注意車前狀況,自撞電線桿,當時車內還有一名3個月大的男嬰,因為沒坐安全座椅,重傷,當時恰好經過的垃圾車駕駛,上前搶救幫忙施作CPR等待救援,一度恢復心跳,但隔天還是傳來不幸消息,讓清潔員好難過,留下遺憾。


圖/TVBS 怎麼會!清潔員搶救車禍嬰 遺憾沒能救回

圖/TVBS

 

行車紀錄器拍下,碰的一聲,接著就看到一輛黑色轎車,已經撞上電桿,冒起陣陣黑煙,垃圾車一開到定點,只見駕駛立刻往回跑前去救人,沒多久救護人車也趕到。

只見救護人員雙手捧著小baby,一上救護車,立刻施作CPR,因為男嬰已經沒了呼吸心跳,趕緊送往醫院搶救。

 

圖/TVBS 怎麼會!清潔員搶救車禍嬰 遺憾沒能救回

圖/TVBS

 

隨車隊員王進登:「後座一個媽媽抱著小孩,我們這個駕駛把他們拖出車外救出來。」

垃圾車駕駛陳延杰:「幫他(男嬰)做CPR,我自己有小朋友,都會多少自己看一些急救常識,剛開始蠻高興的(救人),可是最後聽到這個消息,還蠻難過的,(那個女生也是很嚴重)。」

驚!3歲女童背部都是疤 竟是兒童汽座「蟲蟲危機」

台中市北屯區一名家長最近發現孩子腹部、背部突然出現莫名被蟲叮咬的痕跡,但明明家裡很乾淨,棉被、床單經常換洗,也沒去郊外,背部、腹部卻一直有叮咬痕跡。一直到爸爸拆掉兒童汽車座椅的海綿大清洗,大吃一驚,裡面竟然藏了比小蟑螂還要小的黑蟲,醫生推測,就是被小黑蟲叮咬。

這名3歲女童,背部青色是胎記,其他深色疤痕看似好像被兒虐?但其實不是,雙親心疼不已,媽媽說「女兒背後的疤,一開始跟肚子前面一樣,像是被蚊子叮的包。」他們帶去給醫生看診,醫生推測「是遭蟲咬」,小孩皮膚很敏感,擦藥後,雖然被叮咬的包消了,卻留下痕跡。

女童的雙親表示,他們經常更換被單、床單、很重視清潔,完全想不透「蟲蟲哪裡來?」而且疤痕集中在「背部、腹部」。一直到最近女童爸爸拆掉車內兒童安全座椅的海綿,跑出好幾隻小黑蟲,才找到兇手。

汽車美容業者說,他們常幫忙清潔兒童汽座,縫隙裡常見食物殘渣,這些都可能招來小蟑螂或螞蟻進駐,整個拆掉海綿墊,就見過縫隙裡藏了小蟑螂或跳蚤,不只藏汙納垢,若經特殊燈光一照,肉眼看不到的細菌,通通現形。

業者建議,家有幼兒,一定要定時清洗安全椅外套,坐墊縫隙不可輕忽,小朋友坐在椅子上吃零食、餅乾、食物殘渣,都會吸引「蟲蟲」進駐,夏季高溫,更容易滋生細菌。

匠心汽車美容業者說,他們印象最深刻的是曾在一輛車內,清出200、300隻小蟑螂,「每一隻都活跳跳」。

這名家長說,有了這次經驗和教訓,希望分享給家有幼兒的爸媽們,兒童汽座千萬不要忽視內藏汙垢和蟲蟲危機。

幸福的滋味——正確使用汽車安全配備守護孩子的安全

文/中央警察大學  交通學系  副教授  陳高村☆

一條背巾、背帶不只是帶孩子出門的工具,更是支撐負荷、穩定安心、體溫調節、親密接觸的良伴,這是傳統農業社會中小孩出生後,不管事媽媽自己帶、哥哥姊姊幫忙帶,那一條背巾、背帶是滿月禮的標準配備。隨著工商業發展、經濟起飛,自用小客車成為家庭的必備交通工具,婦女也進入了職場,育嬰、育兒逐漸的轉向托嬰、托兒、褓姆的型態,背巾慢慢的退場,或抱或背或使用推車逐漸成為主流,開車載送幼童慢慢的成為生活的一部份。

「前向」兒童座椅易斷脖 靖娟倡「後向」乘坐年齡延長到2歲

記者會現場邀來業者與幼童示範乘坐安全座椅。(記者陳昀攝)

記者會現場邀來業者與幼童示範乘坐安全座椅。(記者陳昀攝)

靖娟兒童安全文教基金會認為「前向式」兒童安全座椅不夠安全,易致嬰幼兒脖頸因「甩鞭效應」劇烈搖動而腦傷,「後向式」相較下風險能大幅降低75%,因此力倡法規將「後向式」兒童安全座椅的規範對象從1歲以下延長到2歲以下;國民黨立委蔣萬安承諾將修法因應,列席的交通部路政司長陳文瑞也對修法樂見其成。

兒童節將至,靖娟基金會執行長林月琴、立委蔣萬安今天在立院共同召開推動修法記者會。林月琴指出,美國兒科醫學會研究顯示,0-2歲幼兒脖頸尚未發育完整,當事故發生時,會因「甩鞭效應」使脖子斷裂、造成傷亡,但乘坐安全座椅可降低71%死亡率,後向乘坐又比前向乘坐安全75%,當事故發生時還能有效減低73%頸部撞擊力,降低傷亡。

林月琴表示,瑞典早於1960年代就把後向式安全座椅乘坐年齡延長至4歲;美國紐約、加州也強制2歲以下必須乘坐後向式安全座椅,台灣也應與時俱進。

頁面

訂閱 RSS - 汽車安全座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