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飲食

嗜肥肉油炸品 9歲童初經到


新聞出處:台灣新生報     記者:

 

一名九歲小女孩,一年前到台南新樓醫院檢查 過骨齡(骨頭年齡,是醫師用來評估孩子長高潛力的依據),當時骨頭還很年輕,生長板還很寬,沒有第二性徵出現,醫師判斷身高狀況,還可以有很大的生長空 間,叮嚀小女孩媽媽太油、太補的東西要少吃,且記得三個月到半年內要來院進行追蹤。

新樓醫院小兒科醫師林逸首說,因小女孩課業繁忙,母親亦忽略後續追蹤事宜,今年小女孩升小四了,某天晚上沐浴時,小女孩突然尖叫,驚恐為何尿尿會帶 有紅色的分泌物?女孩的母親心想難道是月經提前來了?隔日即帶女兒前來醫院求診,經過婦產科的超音波檢查後,確認是初經來了,且骨齡突然增長一到兩歲之 多。

飲食作息不正常 10歲童得十二指腸潰瘍

新聞出處:優活健康網    記者:謝劭廷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謝劭廷/綜合報導)日前一名國小四年級學生,因對課業成績自我要求高,飲食作息不正常,引發十二指腸指腸潰瘍並導致穿孔,經開刀搶救,才從鬼門關前救回一命。

這 名學生的媽媽表示,孩子功課在班上都是前三名,放學後幾乎都接著去補習,直到晚上九點多才回家,囫圇吞棗吃剩下的飯菜或麵包裹腹。孩子有次在飯後說,肚子 很不舒服,但也沒加以理會,隔天上課時竟腹痛如絞、臉色蒼白,緊急送往醫院急診。開刀時才發現在腹腔十二指腸的部位,出現了一個0.5公分破洞,醫師研判 為潰瘍穿孔導致腹膜炎。

阮綜合醫院消化系外科洪國禎醫師解釋,臨床上「消化性潰瘍」是指胃或十二指腸黏膜發生缺損,出現在胃部稱為「胃潰瘍」,而發生在十二指腸則稱為「十二指腸潰瘍」。潰瘍處平均直徑約在0.3~3.0毫米之間,癒合後在胃鏡底下,會出現肉眼可以辨識的「疤痕」。

洪國禎指出,消化性潰瘍形成原因是多因性的,但主要是由於黏膜侵襲因子強於黏膜保護因子,而衍生「潰瘍」,侵襲因子最常指胃酸、胃蛋白以及胃幽門螺旋桿菌。而吸菸、喝酒、藥物、飲食、壓力以及遺傳等因素,也有一定程度的關聯。

高油鹽糖食物 損童智力

新聞出處: 蘋果日報   記者: 蔡明樺
【蔡明樺╱台北報導】嬰幼兒飲食習慣決定腦力發展。董氏基金會昨公 布最新國外研究,證實兩歲以下嬰幼兒若吃太多巧克力、餅乾和嬰兒罐頭等,會影響腦部發育,相較於均衡飲食、喝母乳的嬰幼兒,前者長大後智力、學習力表現都 較差。醫師指出,兩歲前是腦部發育黃金期,高油、高鹽、高糖的垃圾食物易造成血管病變,恐影響腦部發育。

董 氏引述澳洲調查近一萬四千名兩歲以下嬰幼兒的飲食型態,分成生鮮蔬果、豆類與肉類自行料理、嬰兒罐頭、垃圾食物、餵食母乳五大類,八年後再追蹤其中七千零 九十七人的智力測驗結果,發現嬰幼兒時期吃較多巧克力、餅乾和嬰兒罐頭者,長大後智力、學習力都不如同齡兒童。該研究去年已刊登在《歐洲流行病學雜誌》。

易血管硬化病變

董氏食品營養組副主任陳醒荷昨說,高油、高鹽、高糖的食物營養低、熱量高,吃多會胖,還會阻礙腦力發展,衛生署國民健康局針對國小學童的飲食調查也顯示,喜歡吃垃圾食物、少吃蔬果的學童,學習不良的發生率,比飲食均衡的學童高近五倍。
台 北榮總一般兒科醫師牛道明指出,兩歲以下嬰幼兒的飲食由家長決定,且是孩子腦部發育黃金期,若吃進油炸薯條、餅乾等零食,脂肪堆積在體內易致血管硬化、病 變,恐阻礙腦部營養供給;至於水果泥、馬鈴薯泥等加工嬰兒罐頭,購買前應留意包裝內容,避免嬰幼兒吃進太多人工添加物。

12歲胖童 急性胰臟炎險送命

新聞出處:台灣新生報   記者:

肥 胖者本來就是胰臟炎的高危險群,一名十二歲男童平時食量超大,小六體重就達一百三十五公斤,結果因急性胰臟炎住進加護病房搶救二個月才死裡逃生,還做縮胃 手術後才順利減肥。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兒童腸胃科主任陳安琪表示,這名男童因為腹痛先到一般診所就醫,吃了兩天胃腸藥沒有改善,而且症狀加劇,才到醫院 掛急診,抽血檢查發現胰臟酵素很高,診斷是病態性肥胖合併急性胰臟炎,隨即送進加護病房。

頁面

訂閱 RSS - 飲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