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疫苗

8歲女童流感重症過世 醫師:快去打疫苗

一定要注意再注意!疾病管制署昨(7)公布兩位重症死亡病例,這兩名案例當中,一名是8歲的女童,另一名則是60歲的婦人。都沒有施打流感疫苗,而他們所得到的都是A型流感H1N1。專業兒科醫師徐嘉賢在臉書發文提醒,還沒施打疫苗的朋友們,盡快去施打!疫苗可以有效預防重症的發生!

流感疫情在低點但已17人重症  快打疫苗衛福部疾管署疫情中心主任劉定萍16日在疫情週報表示,流感疫情仍在低點,但從10月至今已有17例流感併發重症病例,感染型別以H3N2為多。提醒民眾應盡快施打流感疫苗。中央社記者陳偉婷攝  107年10月16日 ID-1594109

▲圖/中央社

另,阮綜合醫院兒科主治醫師楊岱璟在阮綜合院刊發表文章指出,四歲的小越從小有過敏性氣喘的毛病,日前出現發燒、咳嗽等症狀,經篩檢罹患A型流感,服用醫師所開給的抗病毒藥物克流感後,病情卻未如預期好轉,不但持續發燒且咳嗽加劇,媽媽趕快帶他到醫院,從他的X光片發現有肺炎斑點,顯示是併發細菌感染導致肺炎,隨即為他進行抗生素治療和拍痰,約四、五天左右,小越的病情總算逐漸趨於穩定。

楊岱璟說過去兒童流行性感冒的主要流行季節是秋、冬季,隨著氣候變遷、極端氣候加劇,台灣氣候四季不明顯,雖然兒童流感仍以秋、冬時病患最多,但門診在春、夏季也常能見到小小患者,又以感染A型和B型兩種病毒最多。

兒童流感以飛沫為主要傳染途徑,因此在幼兒園、幼稚園很容易會一人罹患流感,在短時間內散播造成多人遭殃,且潛伏期只要短短兩三天,出現的症狀包括高燒超過攝氏三十九度,有時甚至會到四十度,伴隨嚴重咳嗽、流鼻涕等。

本流感季年齡最小!10個月大女嬰染流感重症

衛福部疾管署今日公布最新統計,今年10月進入本流感季以來以來,累計35例流感重症,其中,年齡最小的是一名中部10個月大女嬰,就醫確診感染H3N2而引發抽筋等疑似腦炎症狀,並入住加護病房治療,提醒幼童抵抗力較弱,且為流感重症的高危險群,家長應儘速帶往接種。

衛福部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說明流感疫情。(記者林惠琴攝)

衛福部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說明流感疫情。(記者林惠琴攝)

依據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上週類流感門急診就診5萬798人次,與前一週持平,低於較9月,但近4週仍累計26起流感群聚案件,其中,校園群聚14起、占54%為主。

此外,疾管署防疫醫師林詠青表示,上週新增18例流感重症,其中,年齡最小為10個月大女嬰,年齡最大則是87歲,累計今年10月進入本流感季以來,已有35例流感重症,感染型別以H3N2為多19例、占54%,但多未接種流感疫苗,並且不少有慢性疾病。

不過,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說明,今年10月流感重症是近5年同期新高,研判是9月開學前後有一波小流行延續所致,但整體疫情仍處於低度流行。

卡介苗接種後引發關節炎 男童右膝腫了一大包

新竹一名男童一向健康,這幾天家長卻發現他走路姿勢怪怪的,媽媽注意到孩子右膝腫了好大一包,趕緊帶他就醫。檢查發現,男童的關節炎症狀相較一般細菌性關節炎而言並不典型,核磁共振影像顯示個案右膝明顯積膿,但臨床表現痛感不強烈,不致嚴重影響走路,也沒有高燒,由於個案滿月時曾接種過卡介苗,機警懷疑可能是卡介苗接種後引發的骨炎、骨髓炎類的不良反應。

在新竹馬偕小兒科、骨科聯合醫療團隊掌握早期治療契機下,病童住院接受引流手術,檢體確認是結核桿菌感染,持續接受12個月的抗結核藥物治療,未再出現其他骨關節症狀,也無遺留長短腳或行動不便等後遺症,順利康復;檢體後經疾管署細菌培養確診為卡介苗菌引起之關節炎。

由於卡介苗是活菌減毒疫苗,部分免疫力較差的幼童接種後可能會出現不良反應,常見且輕微的如接種部位局部膿瘍、淋巴結腫大等,極少數幼童則會如個案一樣,發生較嚴重的副作用,如關節結核、骨炎、骨髓炎。

不過結核桿菌繁殖速度慢,病程進展相對緩慢,當判斷骨炎症狀特殊,加上有卡介苗接種史,即使已經接種1、2年(個案發病時為接種後1年7個月),小兒感染科主任林千裕強調,「有經驗的醫師會警覺懷疑可能是接種後的不良反應,並安排專屬的結核桿菌培養,才有可能及早診斷、正確治療。」

由於掌握診治最佳時機,男童接受骨科清創手術並確認結核桿菌感染後,持續給予兩種有效抗結核藥物,監測未再出現其他骨關節症狀並完成12個月標準療程,順利痊癒。

林千裕提醒,有爸媽印象還停留在新生兒出生後在住院期間就會完成接種,為了加強孩子的保護力,記得主動帶小朋友到健兒門診施打卡介苗,最遲不要超過1歲。

近期水痘群聚增 國小童受害最多

國內近4週通報12起水痘群聚,是近3年同期新高,其中11起發生在校園,以國小最多。水痘以空氣、皮膚接觸傳染,應勤洗手、注意咳嗽禮節,生病別出門。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監測資料顯示,國內上週(4月22日至4月28日)水痘健保門診就診人次達873人次,較去年同期645人次高,近期呈上升趨勢,尤以北部和中部較明顯,主要為5到14歲兒童及青少年。

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說,近4週共通報12起水痘群聚事件,其中11起為校園群聚,以國小通報案件最多(7件)、其次為幼兒園(4件)。

水痘是水痘帶狀(泡)疹病毒引起的高傳染性疾病,傳染力極強,好發於冬季及早春,可經由皮膚接觸、空氣或飛沫、或水(泡)液和黏膜分泌物傳染,潛伏期約2至3週。自出疹前5天(通常為前1至2天)到第一批水(泡)出現後5天都有傳染力,完全結痂後才不具傳染性。

初期(紅疹出現前1–2天)症狀包含輕微發燒、疲倦、食慾不振、頭痛及肌肉或關節痠痛等症狀,之後皮膚開始出現紅疹,漸發展成紅丘疹、水泡疹、膿泡疹而後結痂,由臉、頭皮往軀幹四肢延伸,全身性皮疹逐漸快速顯現隨後變成水(泡),最後留下粒狀痂皮(通常約於2至4星期內痊癒)。

羅一鈞說,預防水痘最有效的方法是按時接種水痘疫苗,滿1歲可接種,保護力達95%,且保護力至少維持7年。有約5%的人保護力在7年後下降,但專家目前未建議要補打疫苗,民眾如果擔心,想提升保護力,可評估自費施打。

羅一鈞表示,國內對水痘的群體保護力不錯,且幼童多有接種疫苗,就算感染,症狀也多半輕微,已鮮少聽聞重症、死亡。

進入輪狀病毒高峰期 北市補助幼童接種疫苗

台灣秋冬季進入輪狀病毒高峰期,為了保護孩子們的安全,台北市衛生局補助幼童接種疫苗。

台灣秋冬季進入輪狀病毒高峰期,為了保護孩子們的安全,台北市衛生局補助幼童接種疫苗。   圖:新頭殼資料照片

台灣秋冬季進入輪狀病毒高峰期,對6歲以下嬰兒傳染力最強,為了保護孩子們的安全,台北市衛生局補助幼童接種疫苗,凡設籍台北市出生滿6週至24或32週內可接種2或3劑,低收入戶、重大傷病、罕見疾病及社會局認定特殊個案的嬰兒,可依規定時間接種,台北市將全額補助疫苗費用,盡全力防堵病毒擴散!

台北市衛生局表示,現值秋冬時節,是輪狀病毒流行的高峰期,輪狀病毒主要經由糞口途徑傳播,少量病毒即可致病,傳染力極強,台灣6歲以下的幼兒,有98%曾感染輪狀病毒。因此,即使勤洗手、注重飲食衛生仍防不勝防,而對於免疫力低弱的嬰幼兒最有效的預防方式就是接種疫苗。

兒虐成「幽靈人口」 一年3.5萬人次童沒打預防針

近來2起受到社會矚目的兒童失蹤案件,4名嬰兒和幼童死亡多年才被發現,讓受虐兒成為「幽靈人口」。其實,幼兒漏打常規疫苗,可以成為追蹤兒虐個案的重要線索,衛福部疾管署統計,學齡前兒童漏打預防針每年約3.5萬人次,去年追蹤結果,找到500多名照顧不佳及下落不明兒童,潛藏疑似兒虐個案。

疾管署統計,從民國97年至105年,3歲以下幼童預防針接種率約90%至94%,剩餘未接種人數每年約達1萬多名;隨年齡愈長,漏打疫苗人數漸多,推估6歲以下學齡兒童每年約3.5萬人次逾期未接種,其中潛藏危機。

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指出,兒童逾期未接種預防針,常見原因包含生病、家長工作忙碌、常住國外或宗教信仰、擔心疫苗副作用等不願意接種。疾管署與社家署於民國103年執行「6歲以下弱勢兒童主動關懷方案」,透過疫苗接種紀錄追蹤失蹤兒童,並以家訪追蹤轉介個案,找出照顧情形不佳及下落不明兒童500多名,每年執行下來,確實有疑似兒虐個案。

羅一鈞表示,兒童一旦逾期沒打疫苗,當地衛生局會在6個月內,打電話、寄明信片或簡訊多方聯繫。若未獲得回應,會親自家訪,若發現兒童照顧情形不佳或下落不明,便轉介當地社會局處接續處理,聯繫戶籍地鄉鎮市公所的村里長追蹤及調閱健保就醫紀錄,如尋獲未果,進一步函送戶籍地警政機關搜尋。

103年之前,疾管署雖持有未接種疫苗的兒童名單,也交由地方衛生局追蹤,依《兒少法》第53、54條,進行家訪,但當時未硬性規定必須轉介,相關單位可能缺乏橫向聯繫,也礙於人力因素,執行效果可能不彰,未能及時找到這些孩童釀成遺憾。

不過,孩童逾期未接種疫苗,國內並無相關罰則,不會處罰家長;綜觀國外執行經驗,也沒有法源依據可對父母進行處罰,畢竟未接種疫苗有諸多原因,仍尊重父母決定。專家建議,相關後續應可再加強研商處理預防規範。

頁面

訂閱 RSS - 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