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嬰幼兒健康

嬰幼兒副食品─用習慣養健康

        孩子年紀還小,卻已經有了偏食的煩惱,這不吃那不吃的,讓父母傷腦筋。除了要讓孩子獲得均衡營養外,應該設法讓孩子愛吃飯,例如:餐點的裝飾、餐桌布置…等,做一些巧妙變化,讓孩子喜歡吃飯。
 
一、父母的態度相當重要
  對食物的喜好大多數是從經驗中學習得來的,問題飲食行為最早出現於寶寶出生後的第一年。隨著年齡增加,經驗和學習逐漸取代生理本能,深刻的影響著寶寶的飲食行為。這段期間,孩子完全是處於被動的地位選擇食物,以至於他的口味、對食物的喜好,以及飲食習慣等,皆受媽媽或照顧者左右,所以父母或照顧者的態度相當重要。
 
二、提供寶寶嘗試各種食物的機會
  一至二歲是培養一生良好飲食習慣的起點。所以,父母應把握這個黃金關鍵期提供寶寶嘗試各種食物的機會,而且不可以把自己對食物的偏好表現在寶寶面前,如此為之,如果寶寶仍然不愛吃某一種食物,也不必太焦慮,不用逼著寶寶一定要吃,試著運用其他食物組合(把不愛吃的胡蘿蔔包在水餃裡)、改變烹調方式(不吃蒸的馬鈴薯,改用烤的),或尋找相同或類似營養成分的食物(不吃青江菜,可以改吃菠菜、芥藍等),一樣可以達到均衡營養的效果。
  幼兒在二至五歲階段,便已形成對食物的好惡印象,此後如果要扭轉或明顯改變,需要花相當大的心血,才能消除他對新食物的不確定感。偏食或拒食往往導致營養失去平衡而對健康造成傷害。
 
三、每天的食物都應包含五大類

嬰幼兒副食品─寶貝不偏食

  
       寶寶可以開始餵食副食品的時機,不能只單純地從月齡上判斷是否應該給寶寶添加副食品。其他可以觀察得知,頭頸部挺直且可與軀幹成一直線、對可以吃的食物表現出興趣或伸出手靠近食物,一般來說,配方奶的寶寶要比母乳和混合餵養的寶寶早些添加副食品。但每個孩子都是獨特唯一的個體,發育速度也有差異,味覺的喜好更是不一樣,所以要觀察孩子的接受性,然後調整供應的食物,有的孩子食慾非常好甚麼都吃,有的孩子很有主見,對味道有獨特見解,只吃幾種食物,照顧者愈用心觀察愈能清楚孩子的真實情況,愈能讓孩子接受各類食物。
    剛添加副食品的嬰幼兒,在食物的質地方面,濃度由稀逐漸轉濃,軟硬度及大小都需適合年齡層。要從最容易入口的流質(例如果汁)開始,然後加入半流質(糊狀,例如米糊),接著半固體(泥狀,例如果泥),最後才用固體(例如水果) 循序漸進而成。在食物種類上:從澱粉為主的穀類開始,慢慢加入蔬菜、水果,最後才是豆、魚、肉、全蛋等蛋白質類。 
 
一、七~八個月的寶寶
 
訂閱 RSS - 嬰幼兒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