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育兒知識家

嬰幼兒副食品─寶貝不偏食

  
       寶寶可以開始餵食副食品的時機,不能只單純地從月齡上判斷是否應該給寶寶添加副食品。其他可以觀察得知,頭頸部挺直且可與軀幹成一直線、對可以吃的食物表現出興趣或伸出手靠近食物,一般來說,配方奶的寶寶要比母乳和混合餵養的寶寶早些添加副食品。但每個孩子都是獨特唯一的個體,發育速度也有差異,味覺的喜好更是不一樣,所以要觀察孩子的接受性,然後調整供應的食物,有的孩子食慾非常好甚麼都吃,有的孩子很有主見,對味道有獨特見解,只吃幾種食物,照顧者愈用心觀察愈能清楚孩子的真實情況,愈能讓孩子接受各類食物。
    剛添加副食品的嬰幼兒,在食物的質地方面,濃度由稀逐漸轉濃,軟硬度及大小都需適合年齡層。要從最容易入口的流質(例如果汁)開始,然後加入半流質(糊狀,例如米糊),接著半固體(泥狀,例如果泥),最後才用固體(例如水果) 循序漸進而成。在食物種類上:從澱粉為主的穀類開始,慢慢加入蔬菜、水果,最後才是豆、魚、肉、全蛋等蛋白質類。 
 
一、七~八個月的寶寶
 
    這個時期的寶寶已經開始吃果汁、蔬菜湯、米糊、麥糊等食物。先從穀類(澱粉類食物)開始,主要是補充熱量及鐵質,餵寶寶吃米糊或麥糊,再吃其他根莖類食物,一次只吃一種,觀察寶寶的皮膚和排便,沒有過敏或不適再加入第二種新食物。試過4~5種不同的食物後,可以混合煮成一種新食物。最好以碗或杯盛裝固體食物,以小湯匙餵食,以訓練寶寶吞嚥及咀嚼食物之能力,使寶寶適應成人的飲食方式。
    選擇新鮮蔬菜、水果製作蔬菜湯及果汁,蔬菜湯可以當作水分補充,現榨的水果原汁太甜,對剛開始學習成人食物的寶寶並不合適,應加開水稀釋,避免孩子對甜食的依賴,或因此而不愛喝白開水。製作好副食品,父母應先嚐嚐味道再讓寶寶吃,即可進一步了解寶寶的味覺喜好。如果寶寶拒絕食物,不要勉強他,過兩個星期再試一次,可能寶寶就接受了,放輕鬆是餵食寶寶副食品過程很重要的心態。
 
份量方面:澱粉類食物應從一小匙開始,每隔2-3日增加一匙,直到一餐半碗左右;蔬菜類可先煮成湯給寶寶喝,接著水煮後搗碎成泥狀,自1小匙逐步增加至3-4匙,近年生食流行,但嬰兒期的寶寶部分器官發育尚未成熟,不宜給予生菜汁,因有澀味及可能的微生物,恐對身體造傷害。
 
副食品餵食的次數可設定至每日2次,母乳或配方奶粉則減為4次。要特別注意的是,最好讓寶寶養成先吃固體食物再喝流質食物(奶水)的習慣,但因奶量相對減少,需開始注意補充水分。
 
食譜建議:果汁、菜湯、米糊、麥糊、蔬果泥…
【米糊、麥糊】:以一湯匙米粉或麥粉,加1/4杯溫開水或奶水調勻即成。(如果購買現成的米粉或麥粉,要注意罐上說明及有效期限,開罐後應盡快喝完。)
【米湯】:米加8-10倍的水,煮成很熟爛的稀飯,靜置沈澱後舀取上層米漿即成。
【果汁、果泥】:蕃茄汁、葡萄汁、西瓜汁、香瓜汁、楊桃汁等,選果實完整熟透者,洗淨去皮後,用湯匙壓碎,加入少許冷開水稀釋,再用湯匙舀取湯汁;亦可不加冷開水做成果泥。
蘋果、木瓜等,此等汁少,但果肉軟者,可直接將水果洗淨切半,用湯匙刮取果泥,直接餵食。果泥,掏選纖維少肉多的水果,如蘋果、木瓜、哈密瓜、香蕉,切半去子,香蕉剝皮,分別用湯匙刮出果泥。
【蔬菜湯、蔬菜泥】蔬菜湯,將菠菜、空心菜、小白菜、萵苣、胡蘿蔔…等纖維較不粗硬的深色蔬菜,洗淨切小段,置於鍋中加水煮熟約三分鐘後,將湯汁搯出,即成。蔬菜泥,將纖維少之胡蘿蔔、南瓜、馬鈴薯等切塊,加水煮軟,或嫩葉蔬菜如菠菜、小白菜、青江菜、萵苣等切段,加少許水煮熟;撈起置碗內,以湯匙壓碎成泥狀。
 
二、九~十個月的寶寶
 
  這個月齡的寶寶已能維持坐姿一段時間,像個大娃娃,舌頭能自主和單獨的運作,開始有咀嚼的動作,泥狀食物已經不能滿足寶寶的需要,可以進一步介紹更多需要咀嚼的軟、碎質的食物,例如:豆泥、芋泥、鮪魚、絞肉、肝泥、優酪乳,甚至切成小丁的軟水果如香蕉、美濃瓜、火龍果…等,寶寶也都能接受。
  從熱量角度考量,起初副食品可能因份量少,只佔全日熱量10%不到,但是1-2個月後,多半已可佔約全日的20-25%的比例。這個時期的寶寶開始長牙,喜歡咬東西,對食物的熱情也不斷增加,可將麵包烤過後給寶寶磨牙,澱粉類食物則可從米湯、米糊改為軟稀的粥,份量可設定為半碗或八分滿,主食的範圍也變得更大,從稀飯、小米粥、麵條、吐司麵包到饅頭等五穀類食物都可以試著少量供應。除了流質、半流質的食物外,可以添加半固體或軟質的食物,可將蔬菜煮後切碎製作成菜泥,分量由1湯匙慢慢增加到2-3湯匙;果泥則可作為兩餐中間的點心,並且開始添加蛋白質類的食物,如蛋黃泥,豆類、魚肉類在水煮後撥細碎,蛋白質類需要特別注意新鮮並煮全熟,以避免發生感染及引起過敏現象,份量約1-2湯匙,但是全蛋此時還不適合供應,容易引起過敏。副食品可固定為每日3次,奶品類則改為3次。
 
食譜建議:魚泥、肝泥、肉泥、稠粥、碎菜、軟熟麵條、肉末、嫩豆腐、蛋黃泥…
【稀飯】:將米加入約6至8倍的水(雞、肉、排骨或蔬菜高湯),以小火熬成稠粥。
【烤麵包】:土司麵包用烤箱烤酥些即可。
【麵包粥】:吐司切去硬邊,切碎後加入牛奶調勻即成。
【水果丁】:將軟質的果肉切丁。
【豆類】豆腐,將豆腐放入沸水中煮熟,即可餵食;豆漿,黃豆洗淨泡水至少4小時,加入約8-10倍的水,用果汁機打碎,用布濾去豆渣,煮熟即成。其他豆類如毛豆、紅豆、綠豆、皇帝豆等,供應時要注意是否完全煮熟,且豆類外皮粗硬,容易有消化不良的問題,建議可以煮熟後用果汁機打勻,像綠豆沙那樣的質地再供應,而且分量不宜太多。
【蛋類】先給蛋黃,於10個月後或滿周歲才給予含蛋白的全蛋,以防過敏。蛋黃,泥先將整個蛋置水中煮熟,將蛋黃取出,用開水或菜湯、米湯、肉湯等液體調勻即可餵食,不宜太乾,預防寶寶噎到。
【魚類、肉類】包括各種雞、魚、豬、牛等的瘦肉都可供應。可先給予魚湯、瘦肉湯或去油的排骨湯讓寶寶熟悉氣味,接著從纖維較短的雞肉或魚肉煮熟切碎開始供應,包括各種新鮮、無刺(或去刺)的魚,煮、煎或烤熟的魚,取其肉壓碎即可餵食。最後才挑選筋少、肉質軟嫩的肉類:瘦豬肉、牛肉或雞肉,絞碎後蒸熟。也可將豬肝或雞肝蒸熟,切成小塊搗成泥。
 
三、十一~十二個月的寶寶
 
  如果6~10個月有好好介入副食品,這個時期寶寶的咀嚼和吞嚥技巧已經相當成熟,除了軟質及半固體等食物,可以試著添加少許固體形態的食物,讓寶寶慢慢適應成人飲食。如果觀察到寶寶大拇指能與四指分開,以手拿取食物並將食物放入口中,可以開始讓寶寶以手指拿取大片食物,吃麵包、切小塊的乳酪片(食物必須能在口中就融化避免梗塞)。接著寶寶能自主以手指拿食物、放下食物,咀嚼食物且食物能在口中轉動,可以讓寶寶開始與家人吃相同種類但烹調得較細軟的食物,包括切小段、軟的各式麵、飯、馬鈴薯、地瓜、煮熟的蔬菜、肉片、土司、水果。
這個時期也可以添加全蛋和飯,讓寶寶慢慢一點一點試吃,接著再增加份量。可以視狀況,慢慢教導寶寶吃固態的食物,所有軟質食物切成小丁塊,寶寶幾乎都可以吃得很好。此時澱粉類食物可改為稠粥或軟的飯,份量約可達1碗;青菜類和蛋白質類都可食用約3-4大匙。可依寶寶對奶品類喜好程度,將副食品提供次數增加到每日3-4次,(如果厭奶較厲害,則只給2次母乳或配方奶粉),而奶品類則減為3或2次。媽咪只要記得:副食品與奶品的每日總餐數仍保持5次即可。 
 
食譜建議:碎魚、碎肉、稠粥、碎菜、軟熟麵條、肉末、蒸蛋、餅乾、小塊饅頭、全蛋、肉(魚)鬆、菠菜魚粥、莧菜銀魚細麵羹、豌豆洋蔥豆腐丁…
【營養粥】:將寶寶已經適應的蔬菜類、肉魚豆蛋類加入粥內即成一餐,如菠菜粥、胡蘿蔔粥、小魚干粥、魚肉粥、肉粥、蛋粥...等變化多端且色香味俱全的「什錦」營養粥、麵。
【蒸蛋】:1個蛋加1/2杯水或肉湯調勻,用小火蒸熟即成;也可加入奶水及少許糖蒸成布丁當作點心。
【碎蔬菜】:紅蘿蔔,綠葉蔬菜,瓜類(冬瓜,瓠瓜,小黃瓜,大黃瓜,絲瓜),青花菜,苜蓿芽,高麗菜(包心菜),海帶等蔬菜煮熟後用湯匙或專用小剪刀製作成碎狀食物。
 
四、技巧篇
(一)忙碌的職業婦女要為寶貝製作副食品,如果利用週末做好事前準備工作,就能順利隨時供應,每次食用量小或不易少量烹調的食物;例如:甘藷泥、南瓜泥、馬鈴薯泥、地瓜泥、紅蘿蔔泥、山藥泥、玉米泥、甘藷紅蘿蔔泥、牛肉泥、豬肉泥、雞肉泥…等等,都可以先製備好1~2星期的份量,再用分裝盒或製冰盒放進冷凍庫保存,每次拿出一次份量解凍,簡易加熱即可製作各式點心。例如:混合一格的紅蘿蔔、一格的毛豆、一格的馬鈴薯和一格雞肉,就是營養美味的『四寶粥』!當然還可變化成『牛肉山藥泥』、『胡蘿蔔鮪魚糙米粥』、『南瓜雞肉』、…等,創意無限。要注意的是,若不能當餐吃完,可冷藏放冰箱中,並於4小時內食用完畢,吃不完則應丟棄。
 
備註:用製冰盒來儲存調理好的食物,每一格容量大約是1.5大匙,嬰兒一餐約120ml(約5-6個製冰格)的量,不僅可以幫助媽咪計算寶寶的食量,更可以為寶寶創造新的菜單。
 
(二)豆類(黃豆、黑豆、紅豆、綠豆等)、穀類(糙米、薏芢、大麥...等)、堅果種子類(松子、腰果、核桃、杏仁果…等)都是必須經過清洗、浸泡、蒸煮和燜等過程才能食用的。如果能事先煮熟,分小包裝冷凍,每次需要時解凍即能製作各式漿品、豆沙或點心。
 
(三)選用高營養、低身體負擔的食材混搭,非常適合嬰幼兒期的特性(食量少、咀嚼不易..),例如:穀類和豆類搭配營養互補,卻沒有動物性食物的負擔(腰果奶:黃豆+腰果;米豆漿:胚芽米+黃豆),豆類和堅果類搭配不僅營養增加,還有味覺加分的效果(添加腰果的漿品有奶香味),但要注意部分寶寶有腰果過敏的問題。不愛吃魚肉蛋類的孩子可以善用黃豆、堅果類及種子類等補充蛋白質,以因應生長發育的需求。例如:香甜燕麥水果泥、米豆漿。
 
(四)選用季節蔬水果製作各種蔬果泥(豌豆泥、菠菜泥、香蕉泥、梨子泥、柳丁蘋果泥、香蕉大黃瓜泥、…),新鮮、營養、無毒,是寶寶點心的最佳選擇。
 
(五)煮熟的澱粉類(馬鈴薯、地瓜)、豆類可以和水果或各種堅果變化多種嬰兒食物,例如:用調理機打好的馬鈴薯漿可以取代太白粉或玉米粉當作勾芡的材料,不僅口感好,營養也佳。山藥、南瓜等直接打成濃湯,或和稀飯同煮。例如:甘藷香麥糊(甘藷、燕麥飯、腰果)、玉米馬鈴薯葡萄乾泥…。
 
21世紀,要完全避免化學物質和添加物對身體的傷害已是個不可能的夢,家中的幼兒最容易受到毒害,因為幼童免疫系統尚未發育完全,排毒能力較差;幼童身材較小,照比例來算,他們容易吃進更多有毒物質、更多食品添加物、喝進更多水中的污染物;幼童細胞分裂比較快,快速分裂會增加細胞突變及併發癌症的可能性。目前約近四成的幼兒,在一歲左右會出現食物過敏、蕁麻疹和異位性皮膚炎的病況;若是因食物所引發的過敏性現象,可以飲食調整而獲得改善。易引發過敏情形的食物,則更應延後至一歲半以後再開始少量給予,以減少過敏現象的發生。從嬰幼兒期,慎選食物使食物中的有毒物質減至最低,最理想的方法是選擇新鮮及完全的食物,從副食品開始啟發孩子喜好自然的味覺,多吃一點新鮮及完整營養的食物,少吃一點加工食品,和天然食物做朋友,降低寶寶接觸過多色素、香料、反式脂肪酸、過敏原…等添加物的機率,讓寶寶更能健康的成長。
 
作者為開南大學 健康產業管理學系 專業技術助理教授  林麗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