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共融遊具

連假遛小孩!全台非罐頭遊具特色共融公園 報你知

info_img

以為公園都是千篇一律的「罐頭遊具」嗎?近期台灣各地出現許多探索性更強、讓孩子玩得更多樣的公園,不但刺激有趣,藉由溜滑、擺盪、旋轉、攀爬,有助兒童發展平衡感和協調性!趁著連假,帶著孩子一起到這些非罐頭遊具特色公園朝聖吧!

台北兒童新樂園「Good溜」溜滑梯

特色:2017年1月新開放的半透明滑道,從3樓高度滑到1樓只需7秒,還能邊溜邊欣賞園區風景。
地址:台北市士林區承德路五段55號

不拒罐頭遊具 拒「失能」遊樂場

台灣各地的塑膠罐頭遊具,遭到家長強烈詬病,儘管近2年縣市政府在少數公園增設磨石子滑梯等不一樣的設施,有的值得嘉許,但也有改造案「換湯不換藥」,觀念原地踏步,專家表示,一個好的遊戲場,須由設計師、遊具廠商、懂兒童身心發展的專家合作,缺一不可。
 
全台5000多座公園,設有塑膠罐頭遊具的就有3000座,設計一致性低齡化,成本極低,不僅「難玩」,也讓5歲以上的孩童遊戲空間遭到中斷,這現象透露社會對孩童需求不在乎的態度,「還我特色公園行動聯盟」(簡稱:特公盟)發起人林亞玫表示:「我們反對的並不是罐頭遊具,而是這樣失能的遊樂場。」
 
林亞玫強調,遊具在商業化製程中,難免會長得一模一樣,不過「罐頭遊具」也有分好壞,家長們反對的,是那些不顧孩童身心發展,只求有,但設計、設置都不知所以然的類型,至於整個遊戲空間,包括鋪面、規劃等,也常不在乎孩童的需求。
 
那什麼樣的遊戲場才是好的設計?

著名環境建築家、日本兒童成長環境協會會長仙田滿指出,「環遊結構」是最重要的概念,即遊戲場的路徑要多、有循環功能、安全、富於變化、能做「暈眩體驗」、能抄近路、循環中連接小廣場、各空間互相滲透等7元素,最易於遊戲且能激發兒童的探索慾。
 
台灣的遊樂場普遍低齡化,缺乏挑戰性,原因除了便宜行事,另一因素是台灣沒有「遊具分齡」的觀念,林亞玫表示,絕大多數的罐頭遊具,都是設計給4歲以下小孩玩的,稍大的孩童玩這些設施,為了給自己創造足夠的前庭覺刺激,反被大人責罵「破壞公物」。
 

萬芳4號公園共融遊戲場落成

萬芳四號公園正式加入共融遊戲場行列,不少大小朋友都趁著空閒時間前往遊戲場遊玩。(公園處提供)

北市共融遊戲場遍地開花,市府近年推動「1區1共融」計畫,希望各區除了都有共融式遊戲場外,還能以共享精神,逐漸在各地產生「玩的新革命」,近期新完工的萬芳4號公園兒童遊戲場,也加入服務行列,將為當地帶來共融公園新氣象。

工務局公園處表示,萬芳位於文山區東側丘陵地帶,早期因附近開採煤礦得名,因此在規劃設計萬芳4號公園兒童遊戲場時,便將附近山林景色及礦坑意象融入當中,成為遊戲場特色,一片綠油油景觀與周遭樹木綠景融為一體,讓視覺景觀上更加協調舒服。

公園處黃處長立遠表示,萬芳4號公園兒童遊戲場設施強調與在地背景特色做連結,以童趣小丘連結著山丘爬網,呼應萬芳地區周遭丘陵景色,童趣小丘也設置遊戲管及山丘爬網下方可自由穿梭的空間,象徵著過去地下錯縱複雜的礦坑,同時也激發小朋友想像空間。

還我特色公園行動聯盟表示,萬芳4號公園新設的攀爬網架、上肢體旋轉及雙滑竿對大孩子來說,是非常新奇好玩且具挑戰性,同時年紀較輕的小朋友也能亦步亦趨的學習如何爬滑竿,使得大小朋友都能在共融遊戲場開心遊戲。

訂閱 RSS - 共融遊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