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發展遲緩

遲緩兒合併視力障礙高 林口長庚設專門診間安心檢查

台灣目前約有14萬名的發展遲緩兒,遲緩兒比一般兒童高出66倍的機率出現視覺障礙問題,若沒有即時發現早期治療恐會影響學習,甚至造成失能。林口長庚醫院取得衛福部補助計畫,成為國內首家設有「特殊兒童視覺中心」,協助提供最完善的視覺檢查以及治療。

林口長庚眼科部李建興醫師表示,國內兒童發展遲緩的發生率約6到8%,國內約有近14萬名發展遲緩兒童,這類兒童根據文獻至少有十分之一的比例合併有視覺問題,且問題類型多元,包括屈光異常(高度遠視、近視和散光)、斜視、弱視以及因為腦部損傷的視覺障礙。以智力發展遲緩為例,屈光異常比例達40%、斜視20%、弱視15%;英國的統計也顯示,腦部損傷的視覺障礙,佔視障兒的比例高達40%。

星星是一位7歲小男孩,因為腦部出血的問題導致動作與智能障礙,當其他孩子已經是小二生,滿教室跑跳吵鬧的時候,星星才正即將進入當地的特殊教育學校,平常都是坐在特殊的擺位椅上才不會從椅子上倒下來。

媽媽注意到星星會對亮光有興趣,但是對於物體的辨識卻有很大的問題,更不要說認識簡單的字體。家長帶著星星就醫後,因星星反應慢、很難配合檢查,加上肢體上的障礙,無法配合眼科檢查儀器,讓星星在看診時造成後面等候的病人大塞車,媽媽有很大的壓力。

同時媽媽也需要帶星星來好幾次門診,才能得到一點點檢查結果。特殊兒童視覺中心門診成立後,有安靜獨立的空間,一次門診的時間同時有眼科醫師、職能治療師、驗光師及護理師共同檢查及協助。雖花了一個小時的診療,卻得到了特製眼鏡的處方、未來追蹤注意的方向及視覺療育的計畫大綱。

媽媽太忙用手機當保母 3歲童語言發展遲緩

台東縣一名孩童因父母工作忙碌,以3C產品當保母,迄今3歲只會發出一串聲音,卻連媽媽都聽不懂,語言發展明顯遲緩,台東基督教醫院復健科醫師吳欣宜表示,語言需要互動與情境配合,才能與生活連結,是3C產品無法取代,如今縣內語言治療師不足,這名孩童仍在排隊等治療。

3歲多的小鈞日前在媽媽陪同下,到東基兒童發展聯合評估門診,進行語言評估時,復健科醫師吳欣宜發現小鈞會發出一串聲音,卻無人聽懂,過程中還會突然從口中冒出「yellow、red」等英文單字,吳欣宜驚訝之餘,立刻嘗試引導到顏色話題,探究後確認與前文後句毫無關連。

吳欣宜說,經細問孩童母親後,才知媽媽工作忙碌,時常以3C產品當保母,讓兒子玩手機遊戲、看英文影片,而學會的英文單字,只是小鈞學到英文單字是「聲音」,無法套用到日常生活中。

吳欣宜說明,語言需要人與人之間互動、對答,且整個情境的配合,才能聽懂別人的話、又能清楚表達自己的意思,如果發現家中嬰幼兒一歲還不會叫爸媽,兩歲還不會講簡單單字,就是嚴重語言發展遲緩,應及早到醫院檢查。

雖然已評估小鈞語言發展遲緩,需要語言治療,吳欣宜無奈表示,台東地處偏鄉,全縣語言治療師不足,待在醫院治療室的語言治療師人力總共只2.5人,小鈞迄今仍在待排名單,無法立刻得到治療,已在聯合評估時教導母親如何利用繪本、圖卡等方式,與孩子互動,幫助孩子的方法。

吳欣宜強調,小鈞並非是以3C產品當保母,導致語言發展遲緩的唯一案例,但遲緩情況最為明顯,提醒家長勿把3C當保母,應給孩子足夠「對答」的練習機會,即使工作再忙,也要每天挪出至少半小時,利用繪本圖卡與小孩互動,讓孩童語言有正確的成長與發展。

訂閱 RSS - 發展遲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