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育兒知識家

經常答非所問的孩子

敦南兒童專注力中心 廖笙光 技術長

       孩子明明就聽得很清楚,一點點小聲都聽得見,但卻經常答非所問,要不然就是聽錯別人的意思。請孩子買香腸,他卻買回口香糖;或是問他問題,經常答非所問,還露出一副搞不懂的表情,真是讓人頭大。究竟是孩子不專心、愛搗蛋,還是哪裡有問題呢?

       「聽到聲音」和「聽懂語言」之間,還有一段非常複雜的大腦歷程。不是聽得到,就可以聽得懂,最重要的是「音素分辯」的過程。孩子在學習語言的過程中,會將生活中可以聽到的「人聲」,歸納、簡化成為最簡單的「元素」,就像是我們的ㄅㄆㄇ,這個里程大約在兩歲完成。

        也因此,如果兩歲以前,孩子生活中沒有聽過的「語音」,就會被大腦忽略,合併成為最相近的「音素」。以韓國為例,韓語並沒有嘟嘴的「ㄨ」這個母音,最相近的是扁嘴的「ㄎㄨ」。所以,過去韓國人在英文學習上就會辛苦,因為無法準確發出「ㄨ」的聲音。請記得孩子的語言發展,關鍵並非是兩歲以後,更重要是兩歲以前多多和孩子講話。

         對於經常答非所問的孩子,可能導致的原因有四個:

(一) 語言種類過多

由於學習的語言種類過多,導致孩子在「音素」歸納時出現困擾。就像是注音只有32個,突然變成64個時,你會覺得拼音變得更容易還是困難呢?如果同時學習超過三種以上的語言,就很容易導致語音區辨的困擾。如果是這種情況時,簡化語言就非常重要,先幫孩子簡化語言的種類,才能幫助到孩子喔!

(二) 生活經驗影響

由於周遭給予的語音不準確,導致過度歸納「音素」導致。例如:ㄌ、ㄋ是最常易混淆的,到底是快ㄌㄜˋ,還是ㄋㄜˋ。如果在家人說話都是說快ㄋㄜˋ,孩子自然也就容易出現混淆,這特別容易出現在隔代教養的孩子身上。此時,先調整大人說話的方式,而不是不停地糾正孩子,效果反而比較好。

(三) 連音區辨不佳

說話時,我們並非是一個字一個字的說,有些字的聲音會連在一起。就像是「不要」,如果說快一點,就會有點像「標」。對於聲音區辨較弱的孩子,就無法正確察覺,導致聽錯指令的情況。就像我們明明就聽得懂英文,但是只要外國人說話快一點,我們就會覺得聽起來很吃力,也是同樣的道理。這時和孩子說話時,請記得放慢講話的速度,就可以幫助孩子的理解。

(四) 聽覺記憶不佳

在聽覺記憶的廣度不佳,無法記住一整句的句子,導致出現漏聽的情況,當然做事情也就只做一半。當你說的短一點都沒問題,但是只要說得長一點就變得一塌糊塗。孩子是無法察覺自己有漏聽的問題,所以自然也就不會詢問,當然也就更容易犯錯。此時,爸媽就需要和孩子玩「請你跟我這樣說」,讓孩子學著覆誦爸媽剛剛說的句子,自然也就可以訓練到聽覺記憶了。

        當孩子聽話常會聽錯,常常答非所問時,請不要先幫孩子貼上「不聽話」的標籤,而是幫孩子找出問題的原因,再細心地引導孩子喔!如果孩子已經五歲半以上,又同時有構音不佳的問題時,建議可以安排語言治療的評估。

轉載自康軒學習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