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育兒知識家

我不要當恐龍媽!---母親的自我情緒控制

◎本文亦刊載於親子天下嚴選部落格

恐怖的兩歲、三歲豬狗嫌。我們家大寶現在三歲多、二寶兩歲半,正是「難搞」的年齡,而我自認為自己EQ真的很差,加上工作、研究所學業,多頭馬車,在教養的時候一不如意,很容易就怒火中生,破口大罵。當然,小人兒會因為自己的反應而變乖嗎?NO!這些日子反而在孩子身上看見自己的縮影,不禁反省自己,我究竟是怎麼了?

我很認真的在夜深人靜的夜晚(→當媽的都知道,只有孩子睡著後才是自己「呼吸」的時間)提起筆來書寫日記。我記錄自己每日的情緒,也記錄自己發怒的情形,然後,我疑惑了。

在當初想當媽的時候,我一直無法順利懷孕,求子心切,也因此在生完大寶後毅然決然請了一年的育嬰假,決定孩子所有的成長親力親為。而現在,我對他們的愛沒有改變,可是為什麼我的行為都訴說著:我好像不愛他們了?

生完二寶後,由於生活吃緊,決定這次就不請育嬰假了。在工作時,仍惦念著兩個小人,每天辛勤的上班,回到家再煩累也是親自下廚,但是,孩子只要一個不聽話、搶玩具,我就好抓狂,他們真的能感受到我的用心嗎?

我們都知道,「家庭氣氛」會影響孩子性格中很大的一部份。父母管教方式、親子關係、父母期待、符號互動(如語言、肢體)都會塑造孩子未來的性格。結果,我的「心」是深愛著他們,我的「行」卻沒有一致,我的不悅表情、嚴厲指責、有時自我情緒控制不好,還會出現言語冷諷、刺激等完全不該出現的行為,這些他們都「接收」了,想到這裡就覺得很痛與不捨。

當然,我絕非聖人,我也有情緒。我常覺得,三兩口就可以吃完的食物,拖拖拉拉到半個小時,真是挑戰我的耐心;玩具這麼多,兩人硬要搶同一件,搞到最後「輸方」大哭,贏的一方情緒也不好,而我非放下鍋鏟前去「調節」,感到很困擾!這些時候,我如何能保有溫和語氣、和顏悅色與他們溝通?

我回想起自己孩童時期,非常害怕我的母親。(以下要自我坦露,請勿轉文給家慈知道XD)。我的母親當了好多年的代課老師,每年都要面臨教甄壓力,且非科班出身,還要補習考師範大學,家中經濟也需她一邊工作一邊唸書,加上身邊跟著我一個小嘍蘿,想當然爾脾氣不會太好。我很怕我的母親,只要做錯事,一個犀利眼神我就哭了(雖然我長大後跟我媽的感情無人能比)。在母親嚴肅的時候,那種互動的感覺是令我緊張的,而我現在在生氣的時候,就好像我媽的翻版,所以我的孩子的感受是否也跟當初的我一樣呢?

想到這裡,我下定決心不要當恐龍媽媽了,以下是我的策略:

一、 尊重。孩子雖小,他也是一個「人」,我決定要以「成人」的口吻對待他,而非把他當一個什麼都不懂的「孩子」。先從改變自己說話的語氣開始,生氣的時候也一樣,妳不會對一個成人這樣說話,就不要對小孩說。

 
二、 氣頭上時,如果這件事沒有危險疑慮,但卻無法控制情緒時,離開現場。
 
三、 小孩沈浸在自己世界,沒有聽到妳對他說的話時,走到他面前,蹲下來,雙手握著他的肩膀,眼睛互視,以堅定且清楚的語氣慢慢說。
 
四、 孩子發脾氣時,會出現一些不禮貌且難以忍受的言語行為,不要被他拉著鼻子走,我是成熟人,請理解他背後原因,給予同理支持,在他情緒穩定後再告訴他遇到這種情況「應該」怎麼做。
 
五、 最後一道防線:在我暴怒之前,想想自己當初多麼想要有個孩子,想想當初自己願意為了孩子放棄工作的那種「初衷」。想想自己愛他們的心是否有被感受到?想想自己負面情緒的一言一行會對他們的童年造成多大的影響。

 
第一天實行的時候,非常困難。但是當天晚上書寫日記時,我很滿意自己的成果。原來我也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緒,且其附加價值就是孩子也從我的「身教」中學到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我在日記中大大肯定自己,覺得我真的好棒,且這些改變受惠的是我們全家。到目前為止,通常我只要想到策略第五點,就會馬上「轉念」了。我想,並不是每個媽媽都願意大吼大叫的,生氣過後非常耗神,還會有罪惡感。只要找到自己能馬上「轉念」的那個理由,就是好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