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腸病毒

開學勤洗手!出生僅11天 新生兒染腸病毒重症

衛福部疾病管制署公布上周新增一例腸病毒重症病例,為一名出生僅11天男嬰,因染腸病毒引發新生兒敗血症與心肌炎,檢驗確認染腸病毒克沙奇B5型,所幸經救治後已康復出院。因開學將屆,腸病毒疫情可能上升,提醒家長與學童應特別注意勤洗手。

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說,該男嬰為早產兒,一出生住進新生兒加護病房治療,後來出現腸病毒感染症狀,引起新生兒敗血症與心肌炎,心跳過慢、缺氧等狀況,經檢驗確認染腸病毒克沙奇B5型,所幸目前已康復出院。

疾管署統計,今年已累計27例腸病毒重症病例,其中7例死亡。

各級開學將屆,羅一鈞說,今年腸病毒延後1個月才報到,疫情在上月達高峰,目前處於疫情低點,但仍要持續觀察,並提醒幼兒園與小學等機構,應教導幼童正確洗手。

衛福部疾管署說明腸病毒疫情。江慧珺攝

出生10天 嬰腸病毒亡

疾管署昨日公布國內新增二例腸病毒重症病例,其中一例死亡個案為中部出生十天男嬰,感染伊科病毒11型;疾管署表示,自五月發現伊科病毒在社區間流行,主要重症個案多分布北部和東部,這次在中部是首例。腸病毒整體還在流行期,民眾仍要提高警覺。

疾管署防疫醫師黃婉婷表示表示,上週共確認兩例腸病毒重症個案,其中一例死亡,死亡個案為中部新生男嬰,7月中旬出生,出生時無異常,因早產收住於新生兒科加護病房,出生後六天出現肝炎、凝血功能異常、血小板低下等病況,後因多重器官衰竭過世,經審查確認為伊科病毒11型感染併發重症。

13年來最嚴重 防新生兒腸病毒 準媽媽勤洗手

今年新生兒腸病毒疫情創下十三年來最嚴重紀錄,截至七月底,死亡個案都是感染伊科11型的新生兒,併發重症病例中近半數也是新生兒。醫師提醒,準媽媽在懷孕期間、生產前後應勤洗手,盡量不要去人多、空氣不流通的場所,並儘量避免與患者接觸。

馬偕兒童醫院醫務部主任邱南昌表示,伊科病毒或克沙奇B型病毒都容易引發新生兒重症及死亡,感染初期會有發燒、活動力下降、喝奶量變少等情形,特別是出生七天以內的新生兒,一旦有上述症狀,務必盡速送醫治療,以免拖成重症。

邱南昌指出,新生兒除了出生後接觸腸病毒患者,另一個可怕的感染途徑是產前母嬰垂直傳染,尤其生產過程中產道和肛門接近,若接觸受病毒汙染的母體血液、產道分泌物、糞便等,感染機率大增。

若希望讓剛出生的小寶寶遠離腸病毒,台灣周產期醫學會理事長陳治平提醒,準媽媽懷孕期間、生產前後的防護措施相當重要。除應勤洗手保持個人衛生、少出入人多場所,若準媽媽們產前14天至分娩後出現發燒、上呼吸道感染、腹瀉、肌肋痛等症狀,或家中其他幼童出現疑似腸病毒症狀,應主動告知醫師。

媽媽出現疑似腸病毒症狀可繼續哺餵母乳嗎?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表示,由母乳傳染腸病毒很罕見,如不幸染病多是因哺餵過程接觸口鼻分泌物。母乳是增加寶寶抵抗力的好方法,建議媽媽們如身體不適,可先徵詢醫師是否哺餵母乳;如要哺餵母乳,建議將雙手洗乾淨後將母乳改以奶瓶盛裝,由健康家人協助餵奶。

上周新增1例腸病毒併發重症病例,為北部1歲多女童,7月中旬起因陸續有發燒、肢體紅疹、肌抽躍等情形就醫住院,經檢驗審查確認為腸病毒71型感染併發重症,所幸經治療後病情改善並已出院。

新生兒腸病毒感染數 7月首周就創新高

腸病毒傳染來勢洶洶,台灣去年感染高峰為9月,當月單周感染者約達1萬8000餘人,今年進入7月第1周就已出現1萬1000餘人感染,為今年最高,台南市立安南醫院兒科醫師陳東華提醒,新生兒抵抗力弱,較易受傳染而有生命危險,今年已有10例因新生兒腸病毒併發重症,其中1例不幸死亡。

陳東華指出,家中有嬰幼兒的成人工作或外出返家務必先更衣,摟抱、餵食嬰幼兒前,應以肥皂正確洗手,家長及教托育機構應隨時留意嬰幼兒健康。

陳東華表示,腸病毒感染途徑主要經由腸胃道及飛沫傳播,潛伏期平均3至5天,也就是說當發現已經有發燒、咽喉發炎等症狀時周遭的人們已經被傳染到。

大多數在感染後7至10天能痊癒,少數會出現嚴重的腦炎、腦膜炎、急性肢體麻痺症候群等症狀,家中若有第2個幼兒感染,須特別注意病情發展,因為被傳染者接受到的病毒量可能較高。

腸病毒的初期症狀有嗜睡、意識改變、活力不佳、手腳無力、肌躍型抽搐、持續嘔吐、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危險徵兆則必須送至大醫院做處理並釐清是否為重症變化。

安南醫院兒科醫師陳東華指出今年7月腸病毒感染數創新高,提醒大家從個人衛生做起。(安南醫院提供)

水痘傳染力 比腸病毒高6倍

根據疾管署統計,今年4月水痘就診人數高達873人次,是去年同期的1.35倍。台大醫院小兒部主任黃立民教授昨(3)日表示,水痘傳染力相當高,所以每年都會有幾波感染潮,而水痘病毒較喜歡氣溫低的環境,天冷時容易傳染,由於1歲後感染的風險較高,所以政府將第1劑水痘疫苗訂在1歲施打,水痘疫苗的保護力大約為80%~85%,所以約有2成的人施打疫苗後仍會感染水痘病毒。

第二劑疫苗 降感染風險

流感、腸病毒讓家長聞之色變,但實際上水痘病毒的傳染力更高,是流感、腸病毒的6倍。黃立民教授表示,水痘可經由接觸、飛沫、空氣傳染,幾乎讓人無所遁形,在醫院中須入住隔離室才能預防傳染,而流感、腸病毒頂多單人房隔離而已,可見水痘傳染力非常強。一旦感染水痘,如果免疫力差就可能併發腦炎傷害腦細胞、或肺炎危及性命,就算屬於低風險的水痘患者,感染後病毒將會終身存在於體內,未來可能會爆發帶狀皰疹,不僅影響生活品質,甚至可能危及性命。根據國外調查,8~14歲孩童感染水痘的風險是1~7歲孩童的2.6倍,台灣疾管署資料也顯示,水痘群聚感染通報案例中約6成是國小生,可能是因為體內疫苗的保護力降低所致,另一國外研究則顯示,若能追加第二劑水痘疫苗,則能降低19%的感染機率。 
黃立民教授表示,1歲孩童應施打第1劑水痘疫苗,為加強保護力,可在施打第1劑疫苗3個月後,或是4~6歲上小學前施打第2劑水痘疫苗,目前第2劑疫苗需自費1800元左右。 

出生3天女嬰染腸病毒重症 引敗血症亡

腸病毒再添一死,衛福部疾病管制署今公布新增2例腸病毒併發重症個案,其中北部1名出生3天的女嬰,出現心跳加速、急性肝炎、心肌炎等新生兒敗血症症狀,經檢驗為感染伊科11型腸病毒,不幸在出生16天後不治身亡。累計今年已有8例新生兒腸病毒重症,並釀4死。

疾管署防疫醫師黃婉婷說,2重症個案皆感染伊科11型腸病毒,其中北部一名足月產女嬰,出生時就有呼吸窘迫,之後收治住院,住院第3天開始發燒,之後肝炎、肝功能異常、血小板低下、心肌炎等,是典型新生兒敗血症症狀,不幸於出生後16天不治。經調查媽媽有慢性咳嗽病史,但產前與分娩時並無症狀,研判可能在子宮內或分娩過程中遭感染。

另一名腸病毒重症個案是東部2歲男童,5月下旬因發燒、熱痙攣等症狀,發病第4天就醫住院,之後出現活動力下降、抽搐等重症徵兆,發現合併有腦膜炎轉加護病房治療,所幸經治療後已好轉出院,據調查該個案的姊姊在前一周有發燒症狀。

黃婉婷說,新生兒感染腸病毒有較高比率造成重症,死亡率恐達4到5成,提醒媽媽產前或分娩前後發燒,應主動告知醫師,或家中成年人或大小孩若有疑似發燒症狀,應避免接觸寶寶;餵食寶寶前也要用肥皂充份洗手。

疾管署統計,上周全台腸病毒就診人次達1萬2378人次,較前一周略上升,可能因端午連假有關。今年已累積18例腸病毒重症,其中8例為新生兒,並釀4死,其中3例檢出伊科病毒11型。

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表示,目前腸病毒疫情持平仍處於流行高峰期,以輕症為主,進入暑假後預期疫情會趨緩,但呼籲家長仍要提高警覺。

腸病毒流行期 忌訪嬰

國內新增1例新生兒感染伊科11型腸病毒併發重症死亡病例,在值腸病毒流行期,疾病管制署再次呼籲,嬰幼兒照顧者應落實手部衛生,有症狀者應避免接觸嬰幼兒,一旦發現嬰幼兒有疑似症狀,應儘速帶至醫療院所接受診治。

疾管署表示,這名新增個案為東部新生男嬰,出生9天後因發燒轉入新生兒加護病房,並陸續出現心跳加速、活動力下降、四肢肌張力弱等情形,雖醫院及時給予治療,仍不幸於發病一週後因多重器官衰竭及新生兒敗血症死亡,經檢驗審查確認為伊科病毒11型感染併發重症。

經由衛生單位調查發現,個案出生後均待在醫院,該醫院之前並無其他疑似腸病毒病例,個案父母及醫護人員等接觸者亦無疑似症狀,不排除為遭無症狀者傳染。

腸病毒再添一死 女嬰出生6天併發敗血症亡

家有新生兒注意了!衛福部疾病管制署今公布2例腸病毒重症個案,為北部出生7天男嬰與東部出生僅4天的女嬰,皆染腸病毒中的伊科病毒11型且併發重症,其中該名女嬰不幸於發病第3天,就因併發新生兒敗血症不治死亡。

疾管署防疫醫師吳佩圜說,東部一名女嬰僅出生4天,上月底因發燒、昏睡且哺乳時無反應,送至醫院急診並收治住院,急性肝炎、血小板低下、新生兒敗血症等,發病第3天就不治身亡,經查女嬰的姊姊在前2周有感冒症狀。

另名北部男嬰出生7天,上月中因發燒住院,且出現急性肝炎、血小板低下、凝血功能障礙等症狀,所幸經治療已好轉出院。經檢驗2名新生兒皆檢出腸病毒中的伊科病毒11型且併發重症。

疾管署統計,上周全台腸病毒就診人次達1萬1968人次,較前一周上升10.7%,已達流行警戒值,今年已累積12例腸病併發重症、其中2例死亡,皆檢出伊科病毒11型。

疾管署提醒,準媽媽們懷孕期間應注意個人手部及呼吸道衛生,如有發燒、咳嗽、喉嚨痛、腹瀉、肋肌痛等症狀,應主動告知醫師。家中如有成人或幼兒等接觸者,如有身體不適,應避免接觸新生兒。

男嬰才出生四天就得敗血症…疾管署:腸病毒肆虐,家長務必注意嬰幼兒「這些症狀」

北部一出生4天男嬰活動力不佳、身上有出血點,有敗血症狀況,確診為腸病毒伊科病毒11型感染併發重症,住加護病房治療。疾管署提醒,伊科病毒易侵犯新生兒,家長當心。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疫情中心主任劉定萍今天在疫情週報時表示,根據統計,國內上週(5月13日至5月19日)腸病毒健保門急診就診人次共8004,較前一週上升18.2%,但還沒達流行閾值(1萬1000人次)。


上週也新增2例腸病毒併發重症確定病例,分別為北部染伊科病毒11型新生兒男嬰和染腸病毒71型的3歲女童。這2名個案的接觸者都沒有疑似症狀,不排除是因無症狀帶原者感染。

劉定萍說,近4週社區腸病毒檢出型別以克沙奇A型為多,但近2週伊科病毒陽性數增加,社區也持續有腸病毒71型活動。因天氣轉熱,腸病毒疫情持續上升,目前以輕症疫情為主,併發重症的個案散發出現。

疾管署防疫醫師吳佩圜表示,染伊科病毒11型感染重症的男嬰在4月底出生,但出生4天後就出現活動力下降、身上有出血點、肝功能異常、凝血功能異常、類似新生兒敗血症狀況。檢驗發現為伊科病毒,目前還在加護病房治療。另一名重症的3歲女童,吳佩圜說,她5月初陸續出現手足口症,泡疹性咽峽炎、嘔吐、發燒、肌抽躍及嗜睡,感染腸病毒71型,所幸治療後病情改善已出院。


吳佩圜表示,伊科病毒11型在台灣跟國外都陸續有病例報告,特別容易侵犯新生兒,但對年齡較大的孩子威脅性比較不大,症狀不嚴重;至於腸病毒71型則是對5歲以下的孩子有較強威脅,容易導致重症。

頁面

訂閱 RSS - 腸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