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過動

孩子不好動,但是不專心

文/敦南兒童專注力中心 廖笙光 技術長

          小如是很乖的小女生,很聽話也認真,但是卻很容易在學校上課時放空,只要問她學校裡的事情,一律都回答:「不知道.....、還好啊…...」。每天早上起床時都要叫很久,她才能勉強地爬起來,整個人昏昏沉沉的就出門上學了。老師也常反應:「小如上課很容易發呆!好像在作白日夢」究竟是孩子不想要上學?還是出了什麼問題呢? 

 

        雖然常常聽到「過動兒」,但其實在醫學上是稱為「注意力不集中暨活動量過高症候群」,簡稱為ADHD。其實,最重要的核心問題並非是「活動量」,而是「注意力」。在這些孩子當中,有一小部分的孩子並沒有伴隨「活動量」過高的情況,則簡稱為ADD。由於ADHD的孩子因為個性鮮明,所以往往在幼稚園階段就可以觀察到;但是ADD的孩子往往非常乖巧,所以反而很容易被爸媽忽略,等到小三、小四才會因為功課跟不上才被發現。

 

        乖巧的孩子,其實更需要我們注意。ADD的孩子由於大腦內的血清素較低,也因此使得他們的覺醒度有較低的情形,看起來就像是「昏昏沉沉」的感覺。雖然在教室裡面一直都乖乖的坐著,不會跟別人聊天說話,也不會干擾旁邊的同學,但是卻一直處在「放空」的狀態,而干擾到學業學習的效率。其實,不是孩子不認真、不喜歡學習。只是他們需要不是「努力再努力」,而是不同的「策略」。

 

       當面臨孩子有這樣的困擾時,我們可以用三個原則來協助孩子:

 

(一) 調整睡眠週期:

家長如何幫助有注意力過動困擾的孩子發展解決問題的技巧

     翻開聯絡簿,老師滿江紅密密麻麻寫著:今天打掃時間提醒多次仍拖拖拉拉,一會兒拿著掃把跟著同學打鬧,一不小心將同學眼鏡打落,眼鏡壞了。深呼一口氣,靜下心與孩子討論,他仍是一副事不關己的態度。哎,孩子都小六了,到底什麼時候,才會為自己行為負責啊?!

     是啊!注意力缺陷過動困擾症(以下簡稱ADHD)孩子,在核心症狀影響下容易衍生社會適應困難、引發人際衝突、情緒管理不佳,也總是難從經驗中學得教訓。只是,隨著孩子年齡增加,是否,我們對孩子期待越來越視為理所當然,總認為孩子好行為表現是應該的,而吝於給予肯定、鼓勵。慢慢的,我們眼中的孩子缺點數也數不完,一次又一次,孩子自信心受影響、親子關係走在鋼索上。

 

讓我們先從改變自己的「心」開始吧!

 

了解孩子行為背後的原因

    事出必有因,每個行為的出現,是否有特定的人、事、時、地、物而引發呢?如果孩子是因為聯絡簿尚未完成、環境太吵雜、無聊,因此引發不適切的行為,沒有聽到老師的指令、容易被其他訊息吸引或干擾,此時,孩子並非故意的,相反的需要建立輔助性環境協助,例如:下指令前,先移除容易分心物品,與孩子有眼神接觸後給予堅定語氣指令,更可以增加孩子的好行為產生。

 

過動?躁動??

敦南兒童專注力中心 廖笙光 技術長

孩子是不是過動兒,往往會是與多父母與老師的擔心,但是實際上並沒有過動兒這個診斷。在診斷上的名稱應該是「注意力不集中暨活動量過高症候群」,簡稱ADHD,「活動量」過高只是其中一個項目,最重要的是必須要有注意力不集中的困擾。也就是,如果孩子的「活動量」很大,但是依然可以專心在學校生活中,往往也就沒有任何的問題。

 

    隨著都市化生活的空間縮小,孩子的基本體能下降,也因此孩子活動空間與機會越來越少,也因此往往就會出現「活動量」與「生活規範」上的衝突,也讓父母困擾不已。到底是要讓孩子動?還是不要讓孩子動呢?

訂閱 RSS - 過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