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公園

兒童的遊戲場安全

學校操場、公園、戶外遊戲場......都是孩子常去玩耍的地方,爸媽應了解如何讓孩子在遊戲場上玩耍時保持安全。多留意一些事情便可以讓孩子玩得開心又安全喔!

安全小提醒:

1.孩子在遊戲場上玩耍時,爸媽應積極看著,隨時注意孩子動向跟安全

2.教導孩子在遊戲場上推擠、碰撞是很危險的

3.檢查孩子玩耍的遊戲場,尋找適合孩子年齡的設備和檢查有無毀損:例如生鏽或破損的設備和看起來危險的表面。若發現毀損應該向遊戲場所處的學校或適當的當地單位報告危害。

4.五歲以下的小朋友跟五歲以上的小朋友玩耍的方式不同,也可能在玩耍中造成傷害,爸媽需多留意。

5.為孩子準備適合在遊戲場上玩耍的穿著:玩耍前將項鍊、小包包、圍巾或帶有拉繩的衣服脫掉,因為有可能會被設備夾住並造成勒傷危險。即使戴著安全帽在遊戲場上玩可能也會造成危險,因此安全帽留到騎腳踏車時戴就好。

 

座椅縫隙藏危機 專家「超過9公分就會掉落」

新北市新莊一名3歲呂姓男童,上月底與家人前往新莊運動公園遊玩,不料呂童溜完滑梯後與家人坐在長椅上休息時,竟從長椅縫隙中跌落地面,後腦著地頭破血流。呂童家人質疑長椅設置在遊戲區附近,長椅縫隙卻過大導致男童跌落,設計明顯有瑕疵。對此新北市體育處表示,事發後立即與呂童家人聯繫並申請公共安全意外險,而長椅採購時皆有通過安全檢查,並無任何設計疏失。但將在長椅旁設置告示提醒家長注意兒童安全。
 
呂姓男童祖母向《蘋果》投訴表示,平常都會帶孫子到新莊運動公園遊玩,上月24日當天因為有事,所以由小女兒代替她帶著孫子前往公園。孫子一如往常在公園兒童遊戲區遊玩,玩了一陣子後,小女兒要孫子來椅子上坐著休息,但小女兒才剛轉身放包包,孫子就突然從椅子的座椅與椅背縫隙跌落在地,頭部著地痛得大聲哭嚎。
 
呂婦表示,女兒立即將孫子抱起,發現他後腦都是血,嚇得立即叫救護車將孫子送醫。醫師診斷後發現呂童後腦有外傷,還縫了四針,醫師還擔心有腦震盪現象,要呂童家人持續觀察三個月。呂婦不滿表示,這個長椅緊鄰兒童遊戲區,許多兒童都會在這裡乘坐,長椅縫隙怎麼會設計得這麼寬,根本未顧慮到兒童的安全,立即向新北市體育處申訴。呂女表示,體育處人員回應他坦承縫隙的確是過大,將會重新檢討改善。但事發至今長椅卻尚未改善,讓她十分擔心會有其他孩童再度受傷。
 
《蘋果》到場實際量測,長椅椅背與座椅間的縫隙有20公分寬,呂姓男童坐著時頭部可以靠到長椅椅背最高處,但若身體歪斜的話,確有可能從縫隙中跌落地面。對此呂婦表示,當時因小女兒轉身,並未看到孫子是如何跌入縫隙中,但是長椅縫隙會讓孩童跌落,表示縫隙確實過大應該要做改善。

兒童遊戲權淪口號 6歲以下幼兒無處玩

 靖娟兒童安全文教基金會於今(30)日在士林區舉辦記者會,靖娟在去年接獲個案家長通報,個案千千(3歲)於蘭雅公園遊玩,不慎從滑梯扶手的空隙墜落導致鎖骨骨折,然千千媽媽致電給臺北市政府工務局公園路燈工程管理處 (下稱公園處)詢問設施是否有安全疑慮時,對方卻回覆:「公園告示牌有標示是給6-12歲的小孩玩的,妳的小孩不適合」,讓媽媽十分困惑那她應該帶孩子去哪裡玩呢?對此靖娟抽查了全臺北市12區有遊戲場的公園告示牌,竟有八成(80%)的公園皆標示「適用年齡為6-12歲兒童使用」,我們不禁懷疑這樣的告示牌設置是否對孩子的遊戲權做了不合理的年齡排除?記者會現場也邀請臺北市親子們到現場一同大聲呼籲柯市長別讓兒童遊戲權淪為競選口號!

 

 靖娟基金會3月初針對家長進行「兒童遊戲需求問卷調查」,回收814份問卷,根據統計結果發現,每週去公園玩2次以上的頻率,2-6歲兒童高達七成(71%),相較於6-12歲兒童僅不到五成(49%),顯示2-6歲與6歲以上兒童去公園的頻率懸殊,2-6歲兒童才是真正公園重度使用的需求者。然而比對靖娟對全臺北市12區有遊戲場的公園實地抽查結果發現,154個公園遊戲場中,僅不到1成(9%)的公園遊戲場標示適合2-6歲的兒童使用,換算目前幼兒數與歡迎其使用的遊戲場數量,產生3,386(人):1(遊戲場)的懸殊差距!

靖娟:兒童遊戲權淪口號 6歲以下幼兒無處玩

靖娟兒童安全文教基金會上午舉行「兒童遊戲權淪口號 6歲以下幼兒無處玩」記者會,批評北市有八成遊戲告示牌排除6歲以下兒童,讓學齡前幼兒無處可玩。其中一位家長也出面指控,遊戲設施不安全,小孩在使用時發生骨折,而樓梯安全網是發生骨折後才加裝。

萬芳4號公園共融遊戲場落成

萬芳四號公園正式加入共融遊戲場行列,不少大小朋友都趁著空閒時間前往遊戲場遊玩。(公園處提供)

北市共融遊戲場遍地開花,市府近年推動「1區1共融」計畫,希望各區除了都有共融式遊戲場外,還能以共享精神,逐漸在各地產生「玩的新革命」,近期新完工的萬芳4號公園兒童遊戲場,也加入服務行列,將為當地帶來共融公園新氣象。

工務局公園處表示,萬芳位於文山區東側丘陵地帶,早期因附近開採煤礦得名,因此在規劃設計萬芳4號公園兒童遊戲場時,便將附近山林景色及礦坑意象融入當中,成為遊戲場特色,一片綠油油景觀與周遭樹木綠景融為一體,讓視覺景觀上更加協調舒服。

公園處黃處長立遠表示,萬芳4號公園兒童遊戲場設施強調與在地背景特色做連結,以童趣小丘連結著山丘爬網,呼應萬芳地區周遭丘陵景色,童趣小丘也設置遊戲管及山丘爬網下方可自由穿梭的空間,象徵著過去地下錯縱複雜的礦坑,同時也激發小朋友想像空間。

還我特色公園行動聯盟表示,萬芳4號公園新設的攀爬網架、上肢體旋轉及雙滑竿對大孩子來說,是非常新奇好玩且具挑戰性,同時年紀較輕的小朋友也能亦步亦趨的學習如何爬滑竿,使得大小朋友都能在共融遊戲場開心遊戲。

公園來找碴 兒童遊戲安全我們共同把關

對孩子而言,遊戲是他們生活的全部,舉凡他們的身體發育、動作發展以及人格心理的塑造,都在遊戲中進行,亦即透過遊戲,他們可以學習、交朋友及培養創造力與生活本能,但是孩子的好奇心及衝動行為常常導致不可預知的危險,因此當孩子在遊戲場玩之前應先檢查遊戲設施安全與否,並教導兒童遊戲規則,更重要的是陪伴在側。

看看哪些是我們時常忽略的小錯誤呢?教導孩子也提醒自己。讓遊戲更安全

 

 

  1.不可隨意觸摸花草植物:

幼兒好奇心特別強,好動又好玩,會因為誤食植物的小果子等而中毒。也有可能吸入某些植物的花粉,造成呼吸道感染、氣喘;或是接觸植物的汁液、焮毛等造成皮膚紅腫、潰瀾。

 

在日常生活中,利用各種機會協助孩子認識有毒植物。可以拿真實植物或是植物的相片,讓孩子學習辨識。此外,也要教導孩子面對有毒植物的正確態度,並且養成習慣:

孩子,你想去哪兒玩呢?

「旅行總要有個方向。」這是某旅遊節目的標語,主婦我卻認為,出遊需要的是目的,而不是目的地。到底為什麼要全家出去玩呢?是孩子在家裡悶了一星期,還是媽媽想出去透透氣呢?是爸爸覺得要全家出遊拍照留念,還是媽媽想要拋棄日常呢?針對於家有學齡前的孩子,我想來聊聊親子出遊地點應該如何選擇。

 

在選擇出遊地點時,家長要先做的功課是:小孩能夠忍受的交通時間是多少?有些孩子會暈車,有些孩子不耐車子裡的味道,有些孩子在車裡愛唱歌,有些孩子一上車就哭鬧。先確認孩子的狀況,再想想自己有辦法處理否?能夠忍受的時間是多久,就可以依照孩子的情況,來決定要去哪裡玩。

在這裡以車程簡單分類一下可以到的地方,三十分鐘內是綠燈,九十分鐘是黃燈,以上就稱為紅燈了。

 

  • 綠燈區域:

1、住家社區的遊戲室:雖然是常常去的遊戲室,只要家長為自己帶杯飲料、零食和小說,鋪上野餐墊坐下,就可以大人聊聊天輕鬆的看著孩子玩耍。如果想要變化,可以邀請朋友的孩子來玩,或是到朋友家社區的遊戲室玩,這樣小孩會覺得不大一樣,對於喜歡宅在家的家長,稍稍轉換一下方式,也為自己準備零食和邀請朋友,是一種舉手可得的親子遊方式。

頁面

訂閱 RSS - 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