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父母

駭人聽聞!狠父母疑家暴虐殺3幼子再棄屍

人倫悲劇,李男涉嫌家庭暴力,疑先後虐殺3名稚子(嫌犯供稱1女是猝死),其中有兩人還未滿一歲,分別棄屍或埋屍在雲林舊虎尾溪出海口處、桃園龜山及雲林崙背。其間雙親因涉竊盜、詐欺被通緝逃亡,7歲兒子未入學而被新北戶政機關通報失蹤,由警方協尋,但一直到李男被通緝到案,在雲林二監服刑,才被警方找到,進而發現居然有3名子女死亡並遭棄屍,雲林地檢署偵查終結,依傷害致死與棄屍罪,將還在牢中的李男等人起訴。

李姓夫婦疑虐殺3幼子,圖為棄屍處挖出的衣物。(記者詹士弘翻攝)

李姓夫婦疑虐殺3幼子,圖為棄屍處挖出的衣物。(記者詹士弘翻攝)

李姓夫婦疑虐殺3幼子,圖為挖出的衣物。(記者詹士弘翻攝)

李姓夫婦疑虐殺3幼子,圖為挖出的衣物。(記者詹士弘翻攝)

馬桶溺死初生男嬰 未婚媽辯稱:我從來沒性行為

未婚媽媽劉女4月間獨自在騎樓下,陳男見她身體健康不佳,帶她去旅店投宿,陳男先行離去,下腹疼痛的劉女,未前往醫院待產,企圖生產後殺害嬰兒,在產下男嬰後,男嬰因浸泡馬桶水中窒息死亡,被警查獲後,辯稱「我從來沒有性行為、未懷孕、未生產」,但DNA母子關係是99.9999%,檢方依「母殺嬰兒罪」將她起訴。

劉女(38歲)否認殺死親生男嬰,辯稱「當天經期來,肚子有點腫脹,可能是經血露出來才沾到棉被,浴室裡褲子是我丟的,我從來沒有性行為、我未懷孕、我未生產」,但劉女的家人證實她早已懷孕,且刑事警局鑑定報告,確認男嬰是劉女之子。

起訴書指出,劉女為無名男嬰之母,她於去年7月間未婚懷孕,後於今年4月26日凌晨,在台中市中區東協廣場的騎樓,因陳男見她身體健康狀況很差,帶她至附近的新家旅店投宿休息。

陳男先行離去,劉女明知她下腹疼痛,已有生產跡象,卻未前往醫院待產,企圖於生產後殺害嬰兒,明知倘在馬桶上生產,嬰兒自產道產生後,將掉入馬桶內溺斃。

劉女即蹲坐於馬桶上生產,並產下一名男嬰,而男嬰自產道產出後,果因浸泡於馬桶水中而窒息死亡。事後,劉女離開旅店後,經鍾姓清潔婦在整理房間,發現床單及浴室地板沾有血跡、馬桶內有男嬰屍體,向警方報案,警方調閱監視器畫面查獲劉女。

單親母粗暴管教身障兒 社會局多次訪查蒙鼓裡

台中大雅區朱姓單親媽媽,在社區大庭廣眾下多次不當打罵讀小四的女兒,社區住戶屢勸無效,熱心報案;社會局原聽信女童母親稱女兒屬輕度智能障礙,常會覺得吃不飽,向陌生人討食物吃,而且喜歡穿舊髒衣物外出 , 認定母親因EQ不好才會多次在住家大樓遭鄰居舉發兒虐,希望住戶能夠多體諒母親的難處。

未料昨天檢舉人提出女童在電梯內遭母親粗暴很扯頭髮影片 , 社會局才驚覺女童受虐事實 , 與母親說法完全不符  , 昨天深夜緊急將女童安置。

社會局家暴暨性侵害防治中心主任侯淑茹表示,女童母親朱婦今年39歲,平時以臨時工為主,目前無業。朱婦與第一仼先生離婚,育有2名分別為16歲與13歲子女,離婚後由前夫家照顧;後與同居男生下女童,獨自撫養,因自認無法照顧女兒,2013年委託社會局安置女兒,直到今年2月申請將女童接回家中自行照顧。

未料今年7月,朱女因獨留女兒在家遭鄰居投訴,因為疏於照顧家中幼童列為兒少保案,社會局至今仍定期家訪,雖其間有接獲多起家暴投訴案,都因家訪時沒有察覺異樣並未列入兒虐個案;直到昨午朱女對女兒施暴影片曝光,才發現社會局也被母親蒙在鼓裡,昨夜緊急將女童安置到機構中照顧。

台中市家暴暨性侵防治中心主任侯淑茹說,朱女因為情緒控制不佳,與鄰居相處不睦,經常被鄰居投訴管教不當,但是社工多次前往家庭訪問都沒有發現女童有受傷或害怕不敢回家情況,最後一次10月8日因鄰居投訴女童母親對其施暴進行訪視,也沒有聽到女童提到電梯內遭母親強扯頭髮等疑似身心虐待情事,母親僅告知當初是女童不乖才拿鑰匙敲打女童的頭,所以社工初步認定是管教不當與疏於照顧,「今天看到電梯內母親狠扯女兒畫面,令人震驚與心痛,昨晚訪視確認母親涉及兒虐事實,夜間10點決定緊急安置女童到機構,避免身心再受傷害。」

不給糖就搗蛋 安全度過萬聖節

萬聖夜(Halloween),在每年的10月31日,是西方世界的傳統節日,主要流行於撒克遜人後裔雲集的美國、不列顛群島、澳大利亞、加拿大和紐西蘭等西方國家。當晚小孩會穿上化妝服,戴上面具,挨家挨戶收集糖果。「不給糖就搗蛋」的習俗源自英國和愛爾蘭地區,人們會挨家挨戶去要小麵包和「靈魂蛋糕」,並替死者禱告做為交換,這些蛋糕象徵好運和靈魂從煉獄解放。成人也會挨家挨戶去要食物和飲料,換取一首歌或一場舞蹈。

在萬聖節這天,大家總是著重於打扮成不同造型來嚇人,而忘了注意孩子的安全。在活動準備上,爸爸媽媽可以跟孩子一起準備並提醒幾個簡單而有效的方法,幫助孩子們在活動時減少受傷的風險。

Masks can obstruct a child's vision while walking

面具在孩子行走時可能會阻礙視線

真實案例

在國外調查發現,平均每年萬聖節時,孩子發生車禍或是傷害事故,是平常的兩倍之多。

安全小提醒

嬰兒車搭大眾運輸... 被刁難的百米障礙賽

「妳為什麼一定要搭這班車?」「嬰兒車不能停這裡!」台灣生育率持續低迷,無車家庭父母推著嬰兒車出門,搭乘大眾運輸更彷彿百米障礙賽、百般被刁難。記者實地觀察台鐵、高鐵、公車,從購票、上車、停放到哺乳都困難重重,與交通部推動大眾運輸政策相違。

在台北市政府捷運站外等公車可見,一班班無障礙公車進站,媽媽們卻只能眼巴巴地看著公車停靠距離月台「兩步的距離」,人群可跨步上車、媽媽只能使盡全力搬嬰兒車,靖娟兒童安全文教基金會執行長林月琴形容,推嬰兒車出門的媽媽若非臂力強大,否則根本很難出門。

●兩步的距離 媽媽搭公車如重訓

9月底,聯合報記者與推著兩輛嬰兒車的媽媽陳凱莉,從台北車站觀察台鐵設備後,先搭高鐵到南港站,轉乘捷運到市政府站,再搭公車藍七抵達內湖瑞光站,抬著嬰兒車上上下下彷彿重量訓練,除須熟記電梯出入動線、不斷搬運重達廿公斤的幼兒加嬰兒車,還要忍受各種皺眉與嘆息。

凱莉說,國內公車沒有替嬰兒車放渡板的習慣,公車停得不近不遠時,嬰兒車還會先卡在公車底盤下,上車才站穩、前後門關就踩油門。她帶嬰兒車搭公車五年,只有上月遇到一位司機主動說「妳別動!我幫妳放渡板」。可見即使低底盤公車比率雖然提升,但除了少數「暖心司機」會伸出援手,部分低底盤公車進站習慣也難以發揮效益。

●無障礙座位 高鐵看得到訂不到

搶劫3歲男童手機 男子辯:人工智慧派我來的

連3歲小孩手上的手機都要搶!台北萬華8日早上,發生一起搶案,38歲黃姓嫌犯,因為看到小男童落單,坐在早餐店騎樓的座位看手機影片,等媽媽上廁所,竟然就心生歹念,搶走手機打算變賣,不過不到2小時,就被警方用手機定位,迅速逮到人。

早上8點半,男子就在西門町的巷子裡面奔跑,手上還拿著一支手機,匆忙鑽進巷子裡頭,因為這隻手機是他從3歲小孩的手中搶來的。

重回案發現場,8日上午,一名3歲小男童的媽媽,帶著兒子到早餐店用餐,媽媽跑到對街去上廁所,卻放兒子坐在騎樓的座位看手機影片,剛好嫌犯路過,搶走了男童手上的iPhone。

著急的媽媽連忙報警,警方用內建的尋找程式,迅速在700公尺外的商業大樓,定位出嫌犯蹤跡,由於大樓樓下都是通訊行,懷疑嫌犯恐怕是想要變賣脫手,看見員警上前盤查,拔腿就跑,卻當場遭到優勢警力壓制,不到2個小時,就逮到這名歹徒。

萬華分局昆明派出所長李志中:「我們做完筆錄,他所有的筆錄統統不簽,一直推給所謂,他是因為『人工智慧』的因素,所以他什麼事情,都是人工智慧派他來的,所有他一切的行為,都是人工智慧。」

疑遭餓死男童 檢警12日解剖查死因

1歲多的男童居然被媽媽獨自丟在房間,死亡還超過1天才發現,警方了解後,原來20歲的媽媽跟男友同住,但29歲的男友因竊盜案年初入監服刑,她才會一個人帶著小孩投靠友人,沒想到月初又生下第2胎,由於一個人邊坐月子邊照顧2名小孩,根本分身乏術,才會疏於照顧老大,造成悲劇發生。



可愛的寶寶發出宏亮哭聲,一旁姑姑趕緊將嬰兒抱起,這是上個月初,林姓女子生下的第2胎,家人前來探視的畫面;當時1歲多的大兒子也在一旁,呈現出一家3口的幸福模樣,沒想到林姓女子都還沒做完月子,大兒子就突然死亡。

原來林姓女子,跟29歲的男友交往多年,但月初男友因竊盜案入監,由於2人沒有結婚,年僅20歲又沒工作的林姓女子,只好帶著孩子投靠友人,住進鳳山這棟舊公寓3樓。

鄰居說:「大家鄰居前2天還有聽到小孩哭聲,聽到意外發生大家都嚇到,才1歲多父母親居然都沒在身邊,只丟小孩子一個人在房間。」

除了跟鄰居少有互動,友人家環境複雜,也讓鄰居避之唯恐不及。

果然不只門口物品雜亂不堪,屋內垃圾也堆成了一座小山,媽媽在這樣的環境撫養2名小孩,甚至導致老大腿部遭熱水燙傷,媽媽也只有自行包紮,沒有送醫。

男童跟著媽媽寄人籬下,就在多了弟弟後,少了母親關愛突然死亡。到底原因為何,檢方也將相驗遺體後,再來追究媽媽的相關責任。

拾金不昧!5歲童撿到百元送警所

嘉義市警察局第二分局南門派出所警員陳俊安於日前值班時,一名5歲女童和媽媽一起走進派出所,女童伸出手天真地對警員叔叔說「這個交給你!」原來是女童在吳鳳北路與蘭井街口撿到一張百元鈔票,將錢送到派出所,希望能物歸原主。

警方表示,該名女童放學途中,由母親騎乘機車要返回嘉義縣住處,行經吳鳳北路與蘭井街口時,發現路上有張百元鈔票,女童母親趕緊機會教育,告訴她撿到錢應該交給警察。

王姓女童一度向媽媽表示,害怕看到警察,童言童語說「警察會認為她是壞人,把她抓起來」,讓媽媽哭笑不得。女童母親對女童機會教育,帶女兒將拾得物送到派出所,女童一進派出所大門,高舉百元鈔要交給警方,警員親切互動,也讓她對警察刻板印象也有改觀,女童表示「以後撿到不是自己的物品,會交給警察」,讓媽媽聽了好欣慰。

頁面

訂閱 RSS - 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