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光光老師

一直看移動東西的孩子

文/光光老師
奇威專注力教育中心執行長

  孩子喜歡看移動的物品是非常正常的,特別容易在小小孩的身上看到。對於小小孩而言,因為移動物品特別感興趣,進而藉由追視物品,逐漸發展出眼球追蹤的能力。這些都是很正常的,我們之所以會擔心的原因,並不是因為孩子喜歡看移動的物品,而是因為「自閉症」的自我刺激行為中,其中一項是過度尋求視覺刺激,例如:輪子的旋轉、烘衣機轉動、看電燈搖晃.....。

       正因如此,當孩子一直看移動的物品時,我們就會不由自主地擔心起來。請爸媽千萬不要過度焦慮,孩子如果喜歡看移動的物品,只要在對話時眼神可以良好的維持注視,那就不必過度擔心。通常,孩子喜歡一直看移動的物品,可能有三種可能:

(一) 視力問題:

不喜歡被碰觸的孩子

                                                                                                                                                                                                                                                                                                                                                                        奇威專注力教育中心 廖笙光 執行長

孩子明明就很喜歡黏人,常黏著要爸媽抱抱,但是別人不小心碰他一下,卻大驚小怪。超討厭別人碰到他,甚至會出現打人的情況。究竟孩子是不是有問題呢?還是脾氣不好呢?

 

不太會控制力氣的孩子

「孩子容易弄壞玩具」究竟是他不愛惜,還是出了什麼問題?身為爸媽又該如何從旁協助呢?就讓光光老師告訴你!

奇威專注力教育中心 廖笙光 執行長

孩子老是粗手粗腳的,常常一不小心就弄壞玩具,自己懊惱的不得了;或是和朋友玩再一起,卻又不小心害別人受傷,搞到別人都不喜歡他。究竟為何孩子就是不可以好好控制自己的手腳呢?是孩子不注意安全?不愛惜物品?其實可能是「本體感覺」出問題了,就讓我們一起來瞭解吧!

「本體感覺」又稱為「體感覺」,它的感覺接受器存在於肌腱與關節的部位,最重要的功能就是用來「察覺手腳的位置」。也就是當我們運用手腳時,大腦在不需要視覺回饋下,就可以透過本體回饋了解自己的手腳。因為有這樣的功能,所以人可以非常善於模仿,只要看到別人的動作,即便是自己沒做過,也可以模仿做出相似的動作。

「本體感覺」的回饋不佳,就像是開著一輛「時速表」故障的車,明明車速都已經八十公里,但是指標上卻只有六十公里。明明速度就已經夠快,但是大腦卻察覺不到,結果還開拼命地踩油門,當然就很容易出現超速被罰款的情形。這不是駕駛故意要超速,也不是不遵守交通規則,而是因為無法有效率的得到回饋。同樣的,如果孩子的本體回饋出問題,自然也就不能正確的運用力量,常常過度用力導致非預期的事情發生。

一直刻苦學習的孩子

孩子真的很努力,幾乎所有的時間都花在學習,但是效果卻不明顯。不只是孩子感到挫折,媽媽也覺得無力,看到他對自己越來越沒有自信,甚至失去學習動機,真得是讓爸媽好心疼喔!究竟導致是為什麼呢?

奇威專注力教育中心 廖笙光 執行長

學業學習」是一種高階的認知能力,特別是在四年級之後,更需要許多抽象思考的能力。在三年級之前,孩子往往可以憑著努力來維持成績,但一到四年級,不只功課量增加,難度跟著提高之後,就不是憑藉著努力就可以達到,也導致孩子的挫折感越來越重。

「學習效率」不佳的原因很多,最常見的是「閱讀困擾」所導致。由於閱讀效率不佳,所以導致明明每個字都認識,但是串在一起卻全部亂成一團,導致理解上的困擾,當然在學校就失去興趣。但並不表示孩子不會學習,而是需要有人幫忙念出來,他才能學習。所以在一對一的教學上,可以表現良好。但是,在團體教學時,卻是常常發呆放空。

「閱讀困難」並非是眼睛出現問題,反而是因為「音韻判斷」不佳,導致無法正確切斷聲音,導致對於「字型」與「讀音」的連結出現困擾,漸漸地失去學習的動機。特別是當大人說話比較快時,常常會覺得有兩、三個擠在一起,跑到他的耳朵裡面,害他聽成另外一個字。因為缺乏對「聲調」起伏的判斷,除了注音拼音上的困擾外,也導致「閱讀策略」產生錯誤,進而導致無法自行閱讀,甚至影響到學習效率。

容易緊張焦慮的孩子

「孩子看到熟人都不敢打招呼」─究竟是害羞,還是緊張焦慮?面對容易緊張的孩子,爸媽該如何協助?光光老師告訴你!

奇威專注力教育中心 廖笙光 執行長

孩子很容易緊張,感覺不僅僅是一點害羞而已,常常遇到一點小事情就卡住當機,一動也不敢動。就連在路上碰到同班的同學,居然都不敢打招呼,假裝沒看到。碰到問題就不知所措,甚至坐立不安的,甚至眼淚就莫名其妙地流下來。究竟是孩子太害羞? 還是孩子太緊張? 我們究竟要怎麼做比較好呢?

我們需要區辨「害羞」與「焦慮」之間的區別。如果是個性內向比較害羞,爸媽其實不用太擔心,只要耐心的陪伴就可以。但是,如果孩子已經有「焦慮」的問題時,像是咬指甲、拔頭髮、口吃等小動作時,爸媽就要特別注意。如果沒有適時的協助,甚至會導致孩子出現「拒絕上學」的情況。

「焦慮」的情緒在孩子兩歲以後才會出現,它是「害怕」和「擔心」兩種情緒的結合。「害怕」是由於對具體事物感到威脅,而引起的恐懼,像是:怕狗;「擔心」是由於對想像事物感到害怕,而引起的恐懼,像是:怕鬼。而兩種情緒交織起來,就產生了一種莫名其妙的新情緒——「焦慮」,讓人心跳加速、肌肉緊繃、坐立難安。

「緊張」並不是壞事,相反的是維持生活必需的。它就像是生活中的「警報器」,讓人們可以察覺隱藏的「威脅」,立即集中大腦的所有資源,以面對可能的挑戰。「緊張」可以說是人類為了維持生活,所必須要具備的「工具」。也因此,爸媽需要正向看待孩子,才能引導孩子慢慢的改變。

孩子依賴心強,無法獨立,怎麼辦 ?

孩子凡事都要叫媽媽幫忙,一下子要襪子,一下子問聯絡簿,好像沒有媽媽就不會做事。究竟是孩子太依賴? 還是孩子不獨立? 不可能媽媽幫他一輩子,我們究竟要怎麼做比較好呢?

敦南兒童專注力中心 廖笙光 技術長

       在四歲起前,孩子自我照顧的能力尚未成熟,確實凡事都需要爸媽的協助。然而,當孩子在四歲以後,也就需要漸漸學習如何獨立,變成可以獨當一面的小大人了。但是有些孩子還是非常「依賴」爸媽的協助,久而久之就變成一種習慣。當碰到這種情況時,我們必須要區分孩子是「工具性依賴」或「情緒性依賴」。

        「工具性依賴」是因為孩子的能力尚未成熟,所以將爸媽當作工具,已達到目的。例如:因為「前景背景區辨」不佳,所以無法在複雜的背景中,找到指定的物品。因此,每次要找東西時,就需要爸媽的協助才能完成。這時,強迫或責備孩子,希望透過堅持讓孩子學習獨立,往往只會讓孩子感到挫折,反而更不能學會獨立。相反地,運用遊戲書來練習「前景背景區辨」,或降低環境複雜度,來代替讓孩子完全獨自完成,反而會讓孩子更容易學會獨立。

       「情緒性依賴」是因為孩子出於害羞、撒嬌、恐懼、自卑等情緒,擔心自己會做不好,所以一定要爸媽協助才願意執行。因為並沒有真實能力問題,如果在此時,凡事都順著孩子,給予無微不至的照顧,反而會讓孩子變得更為依賴。引導孩子情緒上的紓解,才能真正的解決孩子過度依賴的問題,也更需要爸媽溫和的堅持才能改變。

孩子一不如意就大吵大鬧,怎麼辦 ?

孩子只要一不如意,講話就變得很大聲,要不然就耍脾氣。究竟是因為覺得被忽略? 還是我們大人太寵了呢? 針對這些「小公主」、「小王子」症候群的孩子們,我們究竟要怎麼做比較好呢?

敦南兒童專注力中心 廖笙光 技術長

       在兩至三歲時,正在發展一個非常重要的關念,就是「自我概念」。了解自己的想法與他人是不同的,自己是一個獨立的人,媽媽是另外一個獨立的人,而並不是一個「連體嬰」。這時,寶貝就會進入一個「什麼都不要」的階段,也就是我們所謂的「第一反抗期」。

        透過堅持自己的意見,甚至唱反調,來理解自己與他人想法的不同,進而建立獨立的「自我概念」。雖然這時期很讓爸媽抓狂,但卻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為了解自己的想法是「獨立的」,跟別人是不一樣的。

       相反地,如果在此時凡事都順著孩子,百分之兩百的包容。孩子確實不會出現「反抗行為」,但是也沒有發展出「自我概念」。最後就變成在學校是一個十足乖巧的好學生,在家裡卻是無理取鬧的壞小孩。也因此,最重要就是幫助孩子發展「自我概念」,並解學習理解「他人想法」,可以分成幾個方向來做。

(一)建立基本規則

建立明確的「基本規則」,學習與孩子堅持。但記得只能訂「三個」,千萬不要一開始十幾條,這樣孩子鐵定不會配合。千萬不要把目標訂得太大,這樣孩子很難可以成功。例如: 如果孩子生氣會摔東西,並要要求「不可以生氣」, 而是規定「生氣時不可摔東西」。運用智慧找出最容易起衝突的「三件事」,細心地訂好家裡的「基本規則」吧!

不愛寫字的孩子

敦南兒童專注力中心 廖笙光 技術長

 

         孩子只要一碰到要寫字,就變得拖拖拉拉,特別像是造句、作文、應用題更是要他的命。明明就問他就會回答,但是就是死活不配合,一個簡單的作業也可以拖上一個多小時。到底孩子為什麼會那麼不喜歡寫字呢?是偷懶嗎?還是哪裡有問題?

 

         在臨床上遇到抗拒寫字孩子,通常並不是手指靈巧度不佳的孩子,而是「認知」與「操作」的能力落差過大。這些孩子對於自己的要求過高,但寫出來的成果低於預期,自己覺得自己永遠都做不好,引起情緒上的抗拒,最後導致不願意配合的行為出現。此時,大人越是責備,往往會讓情況變得更糟糕,讓孩子更加抗拒寫字。

 

         針對這些孩子,我們必須要從書寫、識字、閱讀、記憶,四個角度來找出問題,才能順利的引導與協助改變喔!

 

1. 握筆的錯誤習慣:

因為握筆姿勢不正確,導致孩子書寫效率不佳,特別是由於拇指力量不佳,更導致寫字時容易疲累,因此無法持續的寫字。這時讓孩子大量寫字,往往只是讓孩子更運用錯誤的方式,導致惡性循環的出現。這時最好的方式是準備剪刀,讓孩子練習剪厚紙板,訓練孩子的拇指肌肉力量。等到拇指肌肉力量足夠了,才能改為適當的握筆姿勢,寫字也就不會是一件困難的事情了。但是握筆姿勢的調整,務必在四年級以前,才會有明顯的效果喔!

 

2. 識字的精確程度:

眼神不看人的孩子

 

敦南兒童專注力中心 廖笙光 技術長

 

         跟孩子講話,孩子的眼睛常常都不看人,總是東飄西晃的,就是不能四目相交,感覺就像是沒有在聽。這樣的壞習慣,給人感覺很沒有禮貌,但是儘管是好說歹說,孩子就是不能眼睛乖乖的看人,到底是什麼原因呢?又如何能幫助他呢?

 

         當在與別人建立關聯前的第一步,並非是握手,而是眼神之間的相互注視。也因此,說「眼神交會」是「第一類接觸」也不為過。眼神接觸,不僅僅是一種禮節,更是一種社交技巧。如果孩子常常會避免與別人眼神接觸,難免在人際互動上就會碰到困擾,也因此爸媽往往就會特別擔心。

 

         當孩子比較不喜歡看人,可能有下面三種可能的原因,所以協助的方式也就完全不同:

 

 

1. 自閉傾向:

「自閉症」最明顯的特質之一,就是無法保持眼神接觸,所以會出現閃避他人眼神的情況。這類孩子在「共同性注意力」有缺失,因此無法與他人保持眼神的接觸,會出現眼神飄移的情況,但是對於「物品」卻可以良好的注視。在協助上時,可以在每次給予「物品」時,刻意地將「物品」放在我們的「雙眼」前面,引導孩子培養出抬頭「看一下」的習慣。漸漸地,當在叫孩子時就會抬頭看,而誘發出眼神接觸的技巧。但是爸媽不用過度緊張,這必須是從小就出現,在兩歲時可以明確的觀察到,才能算是「自閉傾向」。如果以後長大了才出現,那就不能算是喔!

 

2. 害羞內向:

不喜歡洗澡的孩子

 

敦南兒童專注力中心 廖笙光 技術長

 

         孩子常常遇到洗澡的時候,就會拖拖拉拉,推三阻四的,老是要爸媽三催四請的才願意進去浴室。也說不上不愛乾淨,但就是不願意洗澡,到底是什麼原因呢?又如何能幫助他呢?

 

         當孩子在五歲時,由於有許多天馬行空的幻想,所以部分的孩子會對於浴室感到恐懼,不敢一個人進入浴室。有些是浴室昏暗的燈光,引發孩子怕黑、怕鬼怪的想法;有些是擔心水會排到下水道,自己會不會被沖走等等.....,稀奇古怪的想法,而導致種種的害怕。這時,最佳的方式就是改變浴室的佈置,讓燈光明亮或放些小玩具,讓孩子轉移注意力。越是處罰或責備孩子,反而會讓孩子更不願意洗澡。

 

         當孩子七歲以後,隨著事實察覺能力的增加,對於浴室的恐懼大致上會消失,若依然有抗拒洗澡的動作,爸媽可能就要思考是否有其他原因。在臨床上,常見原因有下面三種:

 

1. 事情無法中斷:

頁面

訂閱 RSS - 光光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