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飲食習慣

幫助孩子遠離甜蜜蜜的危機

五顏六色的糖果、香甜可口的珍珠奶茶,您的孩子是甜食的愛好者嗎?甜美好吃的糖卻潛藏健康上的危害!兒童每日添加糖攝取量具體建議為何?添加糖對身體有哪些危害?爸媽又該如何注意孩子的糖攝取量?讓周醫師告訴您。

文/周怡宏醫師 (周怡宏小兒科診所)

根據美國調查數據指出,4-8歲兒童每日攝入的添加糖多達60克,而台灣一半以上的孩童每天攝取一杯含糖飲料(含糖量至少50克)。當來自糖份攝取過多時,長期將會對健康造成嚴重的危害。

所謂添加糖是指額外在食物中添加的蔗糖、葡糖糖、麥芽糖等,只提供熱量而不提供其他營養素。添加糖對兒童最大的健康危害就是蛀牙與肥胖,長期併發症還包括高血壓等心血管疾病、胰島素阻抗增加第二型糖尿病機率、感染症、過敏性疾病、癌症、以及心理問題等等。家長一定要知道的是,孩子攝取添加糖最大來源就是各種含糖飲料(包括手搖杯、奶茶、運動飲料、優酪乳、多多、調味乳、碳酸飲料、果汁等)。

小一男童驚罹脂肪肝 醫:再不控制當心肝硬化

一名小一男童小明(化名),放學或下課時間,總是糖果餅乾、手搖飲料不離手,身高125公分,體重卻超過40公斤,BMI達到25(正常為17.9),某次因腹痛就醫,意外發現已罹患中度脂肪肝,醫師警告,若再不控制飲食或體重,很可能惡化成脂肪肝炎,甚至大幅提高肝纖維化、肝硬化的風險。

收治該病例的萬芳醫院消化內科主任吳明順指出,隨著藥物的進展,B型肝炎已可穩定控制、C型肝炎甚至可治癒,讓以往常被人忽略的「脂肪肝」,愈來愈受重視,「近5年的國際大型消化系研討畫,超過一半在討論脂肪肝如何解決」;他補充,隨著國人飲食西化、高油高糖的飲食隨手可得,統計顯示,我國有高達4成的成人罹患脂肪肝」。

然而,脂肪肝並不是成人專屬,一名男童小明,從小就愛吃甜食、高熱量的食物,小學一年級就125公分、體重超過40公斤,BMI來到25,較正常值的17.9高出一大截,有次因為腹脹、拉肚子而就醫,卻意外被超音波檢查出罹患脂肪肝,且程度已達「中度」。

吳明順提醒,脂肪肝若不積極控制,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機率,會比一般人高2倍,更有2成以上機率會演變成脂肪性肝炎,後續更有近2成機率會惡化到肝纖維化;他強調,到了肝纖維化的階段,肝功能已無法恢復到過往功能,且每年更有3%的患者會罹患肝癌,比例相當高。

脂肪肝患者在惡化到脂肪肝炎之前,都屬於「可逆」、也就是肝功能可恢復正常的;營養師蔡儀冠說,脂肪肝患者除了應規律運動、避免肥胖、少熬夜、睡眠充足外,「飲食也相當重要」,她補充,飲食應少油少糖,烹調方式以蒸、煮取代炒、炸,在無法避免外食的情況下,主菜多選擇清蒸的肉類,飯類以五穀米、糙米取代白飯,減少沙茶佐料和加工品,都有助於改善脂肪肝情形。

父母應該如何看待小孩「吃零食」這件事

對於吃零食這件事,筆者認為與其禁止或恐嚇,還不如協助篩選適當點心與進行機會教育。日常生活總會遇到各種誘惑,為了健康維護的長遠影響,父母需要關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各種飲食問題,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習慣。小孩子愛吃零食,不愛正餐,是經常困擾父母的議題之一。

孩子感覺到零食好吃,同儕一起吃,他們就愛吃,並不會考慮到零食對身體有沒有好處,零食吃多了可能會造成營養攝取不均,發育可能遲緩,甚至引發疾病等。建議父母選擇正確的引導方式才能達到健康維護的目的。

  •  父母長輩,以身作則

家長嗜吃零食,家中就會備有許多庫存,採買逛街也會在零食區選購,孩子見到家長吃零食,自然就會產生興趣,有樣學樣。

  • 飲食多元,三餐為主

如果能夠在家裡共同用餐,飲食種類和烹調方式增加變化,營造三餐和樂的氛圍,並規定孩子需要吃完自己該有的份量,規定正餐吃飽之後,餐間可以容許適當的點心、零食。久而久之,孩子就會養成定時、定量的習慣。

訂閱 RSS - 飲食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