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生氣

孩子一不如意就大吵大鬧,怎麼辦 ?

孩子只要一不如意,講話就變得很大聲,要不然就耍脾氣。究竟是因為覺得被忽略? 還是我們大人太寵了呢? 針對這些「小公主」、「小王子」症候群的孩子們,我們究竟要怎麼做比較好呢?

敦南兒童專注力中心 廖笙光 技術長

       在兩至三歲時,正在發展一個非常重要的關念,就是「自我概念」。了解自己的想法與他人是不同的,自己是一個獨立的人,媽媽是另外一個獨立的人,而並不是一個「連體嬰」。這時,寶貝就會進入一個「什麼都不要」的階段,也就是我們所謂的「第一反抗期」。

        透過堅持自己的意見,甚至唱反調,來理解自己與他人想法的不同,進而建立獨立的「自我概念」。雖然這時期很讓爸媽抓狂,但卻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為了解自己的想法是「獨立的」,跟別人是不一樣的。

       相反地,如果在此時凡事都順著孩子,百分之兩百的包容。孩子確實不會出現「反抗行為」,但是也沒有發展出「自我概念」。最後就變成在學校是一個十足乖巧的好學生,在家裡卻是無理取鬧的壞小孩。也因此,最重要就是幫助孩子發展「自我概念」,並解學習理解「他人想法」,可以分成幾個方向來做。

(一)建立基本規則

建立明確的「基本規則」,學習與孩子堅持。但記得只能訂「三個」,千萬不要一開始十幾條,這樣孩子鐵定不會配合。千萬不要把目標訂得太大,這樣孩子很難可以成功。例如: 如果孩子生氣會摔東西,並要要求「不可以生氣」, 而是規定「生氣時不可摔東西」。運用智慧找出最容易起衝突的「三件事」,細心地訂好家裡的「基本規則」吧!

爸媽照顧孩子的情緒調適,如何才能不被負面情緒影響

忙了一天工作,好不容易下班了!還沒打開家門就聽到孩子在哭的聲音,一進去妹妹就馬上告狀:哥哥搶我的玩具!哥哥又打我了!一氣之下就打了哥哥一巴掌,覺得孩子是故意的!怎麼說都不聽!

孩子哭叫著:又不是我先的,媽媽偏心!每次都只打我!孩子跑回房間,連晚餐都不吃,整個家庭氣氛都凝結了!

 

理解孩子天生氣質

每個孩子與生俱來不同的特質(可參考衛福部網站:兒童氣質與正向管教)。有的孩子堅持度高,堅持自己動手穿襪子,偏偏大人心急上班要遲到了而協助,而孩子卻可能因此大發雷霆。

氣質沒有好壞之分,但可以調整,當理解引爆孩子情緒的地雷,更能引導孩子調整,降低衝突。例如:當下我們給予那三分鐘時間,鼓勵好行為的堅持度,孩子有成就感又增加生活自理能力。

 

讀出孩子的內在情緒

情緒通常是有原因的,大人需學習做孩子的情緒翻譯機,當孩子「生氣」來告狀哥哥搶玩具,內在情緒可能是「擔心」,擔心自己玩的時間不夠多、擔心哥哥會弄壞玩具,也可能是「期盼」,期盼媽媽能幫忙,期盼公平。當我們理解進而說出孩子內在情緒行為,可以將當下情緒緩和,也可開啟溝通的管道。

 

突然大叫、情緒失控的孩子

敦南兒童專注力中心 廖笙光 技術長

      孩子前一秒還和同學有說有笑的,如然之間卻又打了起來;還沒有說他幾句話,就莫名其妙的生氣起來,就好像是一個活動的小型地雷,常常搞不清楚到底是什麼事情就會讓他爆炸。常常讓老師感到頭痛,父母感到擔心而憂慮,到底應該如何幫助孩子呢?

    「生氣」是一種正常的情緒反應,因此除非已經影響到孩子的人際互動,或學校上課的規範,不然是不需要介入與協助的。相反地,如果孩子在學校內,經常出現人際上的衝突時,父母就必須要特別加以注意,孩子可能是面臨一些困擾,但卻又無法處理,所以導致情緒波動的出現。情緒波動往往影響的不僅僅是孩子在人際互動上,往往更會影響到孩子的學習意願,久而久之就會導致孩子在學習上的困擾。

我的喜怒哀樂-學習做情緒的主人

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情緒」是衝擊親子關係的重要因素。有時父母為了一點小事對孩子發脾氣,事後又懊悔不已;有時孩子堅持己見,甚至不可理喻地大發脾氣,讓父母不知所措,以下將剖析各階段寶貝們的情緒發展,藉此讓您知道如何理解寶貝們的需求進而引導其正確的抒發情緒喔。
 
一、0-1歲
(一)情緒發展特性
情緒還未分化,較依賴親人,固著性較強,藉由模仿學習周圍的人物來助長自我控制的感覺。
(二)引導方式
1.了解原因
訂閱 RSS - 生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