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兒童照顧

心平氣和養育孩子

文/小桃媽(賴玉珊諮商心理師)☆
臺灣輔導與諮商學會合格心理諮商督導
英國MiSP兒童青少年正念教師
英國牛津大學正念認知療法種子教師

  進行親職教育時,常聽到家長苦惱地說:「孩子吃飯都吃超過半小時,我每次看了都很生氣」、「小朋友上學都快遲到還拖拖拉拉,這會讓我我忍不住對孩子大吼」、「我也想當個戒吼媽,可是看到房間被孩子弄得亂七八糟,腦袋的理智線就會直接斷掉」。其實,考量到孩子的認知發展尚未成熟,家長在溝通時如果以暴怒、威脅、剝奪等方式去對待,這不僅無法讓孩子聽進去家長想要表達的意思,還可能會出現當機、情緒更為失控等等的狀況,長久下來不僅傷害親子關係,也會讓孩子模仿這樣的溝通方式。

 照顧者的情緒管理方式

夜市小姊妹叫賣餅乾 母:不得已

台南市大東夜市有一對小姊妹跟著母親到夜市叫賣餅乾,台南市社會局實地家訪,並到母親工作場所訪視,發現經濟狀況並不穩定,因此社會局提供白米等物資,並持續追蹤,也開始著手協助5歲的妹妹尋找合適幼兒園。

社會局社工指出,姊姊8歲就讀小學,父親平時在工地工作,每月工作收入約2萬元,5歲的妹妹目前由媽媽帶在身邊照顧,因媽媽受僱於夜市攤商,平日妹妹都跟著往返各大夜市。小姐妹一家目前與外祖父母同住,因外祖父為洗腎患者,外祖母平時需照顧外祖父,無暇分擔照顧工作。

考量小妹妹已屆幼兒園入學年齡,社會局已著手協助尋找合適的幼兒園所,並協助申請相關的托育費用補助,希望能順利將妹妹送到幼兒園就讀,也減輕女童母親的照顧壓力。另外,社工也特別到校了解姊姊在學校的適應情形,校方發現姊姊在學校容易打瞌睡,且學習意願較一般同學低落,輔導室也已介入輔導中。

女童母親說,兩個女兒並不是每天都在夜市待到很晚,因為工作的關係把小女兒帶在身邊也是不得已,平時若工作地點在市區,女童爸爸下班後就會把小女兒接回家照顧,但若是到比較遠的地區,如七股或佳里等地擺攤,就必須等到下班後才能讓小女兒回家,近期帶著兩個女兒到夜市賣餅乾,是因為女兒主動要求,所以才帶去。

社工考量夜市的工作時間時常要到深夜,不適兒童的身心發展,與母溝通後,同意未來到夜市擺攤時協調父親或其他親友協助照顧兩個孩子,避免兩個孩子因為到夜市去而影響其正常生活作息。

引頸期盼的「事故率負成長」

       近來新聞仍舊都繞著「經濟負成長」、「失業率」、「油價上揚」等話題打轉,面臨國際性的金融問題,不斷考驗政府與民眾的應變與適應力,而相較於經濟上對於負成長的悲觀解讀,如果兒童事故傷害能達到負成長的狀況,則是各界所樂見與期盼的,這意味著少了一個傷亡的孩子,多了許多得以延續幸福的美滿家庭。

    「預防甚於治療」雖是一句老生常談的話,但是不管用於救經濟或預防事故的發生都是非常重要的,在預見孩子會發生危險之前就先改善危險環境,在家長或照顧者可能疏忽的地方先提出警告,靖娟本著社會第三部門的責任,努力的在兒童安全工作上紮實的付出,結合各項資源與媒介進行教育宣導的預防工作,並幫助因公共意外受傷的孩子與家庭走過漫長的恢復之路。

訂閱 RSS - 兒童照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