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孩子

腳踏車道怎麼規劃?台歐大不同!

文/好來老師(王爽)

  要討論歐洲與台灣在「腳踏車」這件事上讓我感受到最大的不同,我想應該是歐洲人把腳踏車當代步工具(相較於台灣就是摩托車),而台灣人卻比較把腳踏車當成一種戶外休閒運動來看。在道路上,歐洲的腳踏車主擁有超級大的路權,除了腳踏車在道路上有先行權之外,如果是在一些腳踏車很普遍的城市,像是荷蘭首都阿姆斯特丹、丹麥首都哥本哈根等,腳踏車在當地根本就是道路界霸主,行人汽車都要禮讓三分。(警語:但這些習慣是積非成是,其他政府並不鼓勵這些行為啊)。

  為什麼我會有這樣的體會呢?因為我住的丹麥第三大城歐登賽,也是一個人人都在騎單車的大學城。去年搬來時我也弄了一台腳踏車代步,深刻地感受到了在丹麥騎單車連車子都要等你先行的優越感。以下內容結合了我本人騎車一年與觀察我城道路(尤其是腳踏車道)的心得,看看歐洲的腳踏車道跟台灣有什麼不一樣吧!

保護自己我有學到!孩子外出時如何保護自己?

       文/好來老師(王爽)☆

        這個題目我個人認為是所有家長的惡夢,因為沒有家長想面對自己的小孩現在在旁邊,但下一秒就不見、或是被傷害的情況。2020年時,德國統計每年約有1800件失蹤兒童的個案 ,萬幸的是大部分的孩子都有尋回,少部份的孩子就沒這麼幸運了。但孩子要怎麼學會保護自己?德國有哪些招數是可以學習的呢?

第一步:建立互信,孩子交代清楚自己行蹤

        通常大一點的孩子只要告知去哪裡、跟誰去,家長一般來說都會允許孩子單獨外出,但問題出在很多時候孩子會欺騙家長自己的行蹤,例如告知要去同學家做功課,但其實是去玩水。親子之間的溝通應該坦誠布公,家長也需要讓孩子知道如果不清楚交代的話,除了親子之間斷了信任,更有可能發生意外!

第二步:紙上練兵+實際演練:有狀況時才能冷靜判斷,脫離險境。

有懼高症的孩子

文/敦南兒童專注力中心廖笙光技術長

      孩子對於站在高處感到害怕,只要稍微高一點點,就嚇到臉色發白。本來覺得只要長大自然就會好,沒想到越大越膽小。好不容易帶他去「特色公園」玩,看別的小朋友都爬高爬低的玩得很開心,他卻只是站在旁邊一直看。明明很想玩,但又不敢玩,真的讓爸媽超心疼?究竟要不要逼孩子,去克服怕高的恐懼呢?

     「怕高」是一種恐懼,也是一種保護機制,是一種與生俱來的本能。對於威脅有趨吉避凶的本能,我們才能保護自己不受到傷害。因此,不是「怕高」就表示有問題,只有在「怕高」已經干擾到日常生活時,例如:不敢搭電手扶梯、下樓梯會緊張......,這時爸媽必須要給予協助,而不是期待孩子長大就會變勇敢。

教導孩子搭乘大眾運輸工具,簡單又安全!

文/好來老師(王爽)☆

      大城市生活空間有限、養車也不容易,許多住在城市的家庭通常都是無車階級,更別論用轎車接送孩子上下學了,在我成長年代的都市兒童們,長大過程中一定少不了學習如何獨自搭乘公車,而現代孩子還會加上學習搭乘捷運、輕軌等等。住在大眾運輸發達的大城市的家長們可能也常帶孩子搭乘捷運或是公車,或是學校在校外教學時就帶著孩子搭過一段公車或捷運,像我對當年如何學習獨自搭乘公車已經沒有印象,但是對搭捷運倒是還蠻有印象的,因為上高年級時剛好是捷運木柵線落成時期,所以學校帶我們體驗了「捷運半日遊」,這樣的體驗也能幫助孩子熟悉搭乘大眾運輸「大概是怎麼一回事」。
說了這麼多,住在大城市的孩子要幾歲才適合開始獨自搭乘公車捷運呢?在搭乘大眾運輸時有沒有特別需要注意的事項?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搭乘交通工具基本規則

避免孩子走失,家長可以怎麼做?


文/好來老師(王爽)☆

       小孩走失是所有家長的惡夢,根據失蹤人口統計資料查詢網頁的統計數據顯示台灣每年約有2萬5千名12歲以下兒童失蹤。雖說這些孩子絕大多數都可以被找回,但令人傷心的案例還是存在。內政部警政署統計,2020(109)年兒童失蹤人口數為659人,每萬名兒童的失蹤人口數(兒童失蹤人口率)是2.8人,與2019(108 )年失蹤人口數761人相比,減少了102人;過去五年(104~108年)的失蹤人口數,每年皆在7百多人上下。雖然兒童失蹤數量逐年下滑是好現象,但只要有一個走失兒童就代表有一個心碎的家庭,相信每個家長都不希望這樣的憾事發生在自己家中。

除了預防孩子走失,也要告知走失時該怎麼做!

幫助孩子建立是非觀,培養良好品格

文/兒童職能治療師吳佩穎☆

      「 三年級的諺諺跟我抱怨,他今天在學校跟同學打架,兩個人都被老師處罰了⋯⋯詢問詳細的結果以後,發現是同學先拿走了諺諺的文具。在當時諺諺伸手搶回來,但同學不願交還給他,於是諺諺動手打了同學,兩個人也就打了起來。」在這個實際發生的事件中,不知道您覺得中間誰對誰錯呢?

與孩子一同面對陌生人不適切搭訕

與孩子一同面對陌生人不適切搭訕

文/傑克拔臨床心理師

 

當人們看可愛孩子想搭訕,常會用吸引人的玩具或好吃的食物,傑克拔就遭遇好幾次想用零食認識小朋友的大人。以往,我總是處理不太好----

如果我說「謝謝!真的不用」經驗是沒關係啦!我這裡今天剛好有、 她們真的好可愛,沒關係沒關係(一直督過來)

滑梯跌落傷 幼童創傷中站起

新聞出處:(中央社記者陳至中台北7日電)小信(化名)在幼稚園滑梯跌落,左眼幾乎失明,面臨漫長的生心理復健。靖娟基金會發起「OK繃小孩療癒基金」,幫助遭逢事故傷害的孩子。
 
事故傷害位居台灣孩童十大死因首位,根據衛福部統計,每年約有150位兒童死亡、1萬4000多位兒童受傷住院。
 
6年前,5歲的小信在幼稚園溜滑梯上跌落,因為缺乏完善的防護地墊,小信遭到嚴重傷害,昏迷了55天,左眼幾乎失明、言語功能受損、右肢無力無法行走。
 
小信的母親表示,雖然已經6年過去,小信樂觀開朗,但每次看到同學做一些體育活動,自己卻無法參與,也會感到灰心。
 
擔任「OK繃小孩」募款大使的藝人鍾欣凌,也曾懷疑女兒兔寶誤吞玩具,半夜抱著衝到急診,後來是虛驚一場,但也因此瞭解孩童安全非常重要,對於遭逢事故傷害的家庭,更能感同身受。
 
這類遭逢意外事故的「OK繃小孩」,受影響的不只是孩子,也包括整個家庭。小信的母親便辭掉工作,專心協助孩子復健,幸好有靖娟基金會提供專業協助,才逐漸度過難關。
 
靖娟基金會執行長林月琴表示,「OK繃小孩」家庭遇到的問題非常複雜,首先是法律上的困擾,需要專業人士幫忙求償。孩子則迫切需要醫療幫助,而就醫期間孩子教育中斷,也需要志工幫忙銜接。
 
林月琴說,更複雜的是心靈重建,「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靖娟在輔導時,發現許多個案因交通事故,之後便不敢出門;或是被繩索勒到脖子,之後看到類似東西都會害怕。

讓孩子有責任感

許多家長都應該有發現,很多孩子都樂於助人,因為這能帶給孩子滿足及成就感。

讓孩子從小就有機會幫助他人、為他人貢獻一己之力,是培養孩子責任感最有用的方法。

當孩子投入於“有貢獻的活動”時,會感受到自己言行的重要性,感覺受到重視、倚靠,這能幫助孩子培養責任感與同理心。所以,各位親愛的爸爸媽媽,請多多讓小幫手們來分擔您的辛勞吧!

文章出處~天才領袖台中館https://www.facebook.com/leaderkidstc

訂閱 RSS - 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