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答非所問的孩子

敦南兒童專注力中心 廖笙光 技術長
孩子明明就聽得很清楚,一點點小聲都聽得見,但卻經常答非所問,要不然就是聽錯別人的意思。請孩子買香腸,他卻買回口香糖;或是問他問題,經常答非所問,還露出一副搞不懂的表情,真是讓人頭大。究竟是孩子不專心、愛搗蛋,還是哪裡有問題呢?
「聽到聲音」和「聽懂語言」之間,還有一段非常複雜的大腦歷程。不是聽得到,就可以聽得懂,最重要的是「音素分辯」的過程。孩子在學習語言的過程中,會將生活中可以聽到的「人聲」,歸納、簡化成為最簡單的「元素」,就像是我們的ㄅㄆㄇ,這個里程大約在兩歲完成。
也因此,如果兩歲以前,孩子生活中沒有聽過的「語音」,就會被大腦忽略,合併成為最相近的「音素」。以韓國為例,韓語並沒有嘟嘴的「ㄨ」這個母音,最相近的是扁嘴的「ㄎㄨ」。所以,過去韓國人在英文學習上就會辛苦,因為無法準確發出「ㄨ」的聲音。請記得孩子的語言發展,關鍵並非是兩歲以後,更重要是兩歲以前多多和孩子講話。
對於經常答非所問的孩子,可能導致的原因有四個:
(一) 語言種類過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