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兒童大頭條

防制網路霸凌 從校園做起

新聞出處:中央廣播電台

時間:2015-04-29 新聞引據:採訪 撰稿編輯:陳國維

藝人楊又穎疑遭網路霸凌而輕生,各界對於是否要以立法的方式規範網路行為,看法不一,但都期盼能加強民眾的網路禮儀。行政院與教育部等中央部會則希望從校園落實網路霸凌防制教育,因為根據兒福聯盟的調查,光在國小階段,就有1成8的學童曾在網路匿名批評別人,並有5成的小朋友會在罵人的文章按讚或留言。因此,有學校師長建議,應加強學生在這方面的法律知識和案例宣導。

◎欠缺網路禮儀 5成學童批評文按讚

年僅23歲的楊又穎在遺書中提及自己遭受網路霸凌的情況,引發教育界探討校園中的網路霸凌防制議題。行政院副院長張善政更指示教育部要提醒各校在適當課程中,建立學生網路倫理與手機禮儀的觀念。

根據兒福聯盟調查顯示,有將近2成的國小學童曾以匿名的方式,在網路上批評或謾罵別人,甚至有半數的學生曾在罵人的文章中留言或按讚,導致有1成以上的學生淪為網路霸凌受害者,其中有1成2的受害學生曾出現輕生念頭,讓學校不得不正視網路霸凌對孩子帶來的衝擊。

◎中學「網霸」更嚴重 觸法渾然不知

新北市漳和國中校長范筱蓉表示,隨著知識的增長,年齡愈大的學生更懂得善用網路,因此在中學階段,網路霸凌的情況更嚴重,有的甚至是一群好朋友因反目,而在網路上惡言相向,試圖孤立對方;但在青少年時期,很多學生最看重與朋友間的互動與影響力,所以總讓受害的學生被傷得更深。范筱蓉:『(原音)因為國中生他們在做這些事情的時候,都有一個群性,就是他1個、2個不敢的,他3個好朋友他們在一起就敢了,可是他們就變成一個群眾跟攻擊的力量,那我今天就用這個方式去排擠這個同學。』

不過,范筱蓉發現,其實很多學生在抒發情緒的當下,並不曉得這些在網路上惡意攻擊對方的言論可能觸法,因此學校會在日常集會時,透過相關案例,增加學生在這方面的法律常識,並學習在網路上也能設身處地為自己和他人著想。范筱蓉:『(原音)因為案例的分享,他會從案例裡面,去找到我是不是有類似的事情跟類似的處遇,我有沒有這樣去對待別人,那這個案例上面的人,他最後的結果可能被判刑,可能家長或監護人被判罰。』

◎看留言若生氣 找「對的出口」

楊又穎的輕生換來家人無限的哀痛,她的哥哥彭仁鐸在追思會中強調,愛她妹妹的人遠比抹黑她的人多很多、很多。兒福聯盟執行長陳麗如表示,為避免孩子太過鑽牛角尖,家長必須讓孩子從小體認網路世界本來就充斥各種言論,不該過度影響自己的思緒。陳麗如:『(原音)我們也要慢慢訓練孩子,他要能夠去分辨網路上面,其實就是會有一些正向的語言或負向的語言,不要讓這些負向的語言影響自己。』

范筱蓉指出,有些學生的心思較敏感,當知道自己在網路上遭受批評時,即使深知不要看最好,但終究會忍不住想上網看個清楚,導致心情不斷受創,所以她提醒這些學生要學會找到「對的出口」,向朋友、老師或家人抒發心情,絕不能自我壓抑。

◎切勿硬碰硬 可善用舉報管道

教育部則建議,若遇到網路霸凌,不要馬上回嗆或反擊,可嘗試與對方溝通,表達自己內心不舒服的感受,假如情況沒有改善,可尋求老師協助處理,或將霸凌的圖文、影像保留存證,並向社群網站的安全中心舉報。教育部資訊及科技教育司副司長劉文蕙說:『(原音)這個社群網站的管理者會依照它的網站使用規則檢視那個內容,來決定是不是要移除那個霸凌的內容,或者停止這個霸凌者的帳號。』

因為這起事件的發生,讓政府部門決定強化網路霸凌的通報系統。目前由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委託民間成立的「iWIN網路內容防護機構」,除了受理大眾舉報違反兒少法的案件,現在也開始受理網路霸凌申訴案。教育部則提醒學生,教育部防制校園霸凌專線0800-200-885受理包含網路霸凌在內的霸凌事件通報;相關通報系統的設立都是希望提供受害者更多的求助管道,以避免憾事再度發生。

新聞出處: 
新聞露出日期: 
2015/04/29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