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兒童大頭條

爺奶津貼現亂象 不如多給育兒補助較實際

新聞出處:中廣新聞     記者:蕭照平
「爺奶津貼現亂象 不如多給育兒補助較實際」 (蕭照平報導)

保母訓練課程成為許多婦女職涯的另一種選項,不過現在卻有不少已經當阿公阿嬤的長輩也來報名上課。原因就是內政部在七月上路的「爺奶津貼」。

所謂的「爺奶津貼」就是阿公阿嬤自己照顧兩歲以下的小朋友,每個月就可以領到兩千塊的津貼,不過必須要先上滿各縣市政府舉辦126小時的相關課程。內政部兒童局主秘陳坤皇表示,「爺奶津貼」其實是為了照顧孩子與協助家長。

『從行政院主計處99年調查來看,家長自己照顧三歲以下幼兒占54.9% 將近55%,祖父母照顧的有33.64%,33趴啦,保母跟其他親屬照顧的保育系統有10%。也就是說55、33跟10這樣的比例,55%這部分有育兒津 貼,10%的有領三千塊,那剩下34%由祖父母照顧的這些完全沒有拿到任何津貼,我們是從這樣考慮照顧兒童跟協助家長來講,也就是有33%的家庭沒有任何 補助的』

但真的有達到協助家長跟照顧孩子的目的嗎?台南市社會局局長曹愛蘭就說,七月政策一上路,地方搶上保母課程的人數大為增加。

『自從我們津貼開始之後,大家慢慢了解後,這情勢慢慢逆轉,我早上在高鐵上一直接到議員電話,議員說你要趕快到我們這一區開班,說我們這邊有七、八十個,有幾百個要接受訓練』

不過,大量人力想要湧進保母系統,就目前來看似乎並非好事。曹愛蘭發現因為阿公阿嬤的加入,不僅對有心想從事保母工作的人產生排擠效應,訓練過程中更有不少矛盾。

『那些想當真正要當專業保母的人跟阿公阿嬤一起受訓,老師跟我反應說非常困難,因為有些阿公阿嬤不識字或一輩子在鄉下務農,他來接受這訓練只是要領津貼,所以老師對他們的要求跟培養一個專業保母的標準,在班級訓練裡面會有很大的困難』

台北市保母系統督導王兆慶也說,126個小時的課程是針對專業保母,並不是為了阿公阿嬤,當政府強制要求上課,明顯就有浪費資源的情況。他也說,爺奶進入保母系統會發生很多實務上難以處理的困境,例如很難對阿公阿嬤進行管理。

『我們根本不可能管到爺奶,因為我們是一群平均35歲幼保科系畢業的人,我們要去管理一群60歲到70歲的阿公阿嬤,即使你有幼保知識你覺得可能嗎?這不是知識的問題,這是人倫的問題,我倫理上怎麼會去管理一個高我35歲的人嗎』

除了無法管理之外,王兆慶還認為政府施政搞錯方向。他認為,現在的問題是年輕人無法負擔養育費用,所以增加一群無法管理的保育人員無濟於事,他更認為用職業管理親情並不洽當。

『阿公阿嬤不應該用保母的方式來管理,因為保母是種職業,爺奶是親情,政 府管理職業我可以理解,但不需要管理親情吧,反正我覺得管理絕對不行,一定要脫鉤啦。如果你覺得阿公阿嬤是殘害國家兒童一群人,所以他們要去上課接受教育 的話,如果你認為這是台灣最重要的事情的話,你再思考要不要逼阿公阿嬤去上課。我們這一代問題是養小孩太貴,你不把資源集中創造平價托育這件事情上,而是 逼阿公阿嬤上課,我覺得這是資源錯置』

針對爺奶進入托育體系,婦女新知政策部主任覃玉蓉表示,政府把含飴弄孫的概念跟保母工作完全搞錯。

『因為阿公阿媽偶爾接送孫子上下學,在爸媽下班前這段時間顧一下孫子,這其實是阿公阿嬤的生活享受,但政府發了津貼後,阿公阿嬤就會因為家人的期 待,他會變成7-11隨時就要為孫子把屎把尿隨時餵奶洗澡,這跟含飴弄孫是兩回事情,政府拿爺奶津貼當作托育政策就根本沒有辦法讓阿公阿嬤好好含飴弄孫』

覃玉蓉更批評政府只是推卸責任,她認為爺奶津貼並非可長可久的托育機制,她認為政府,應該把錢用來健全平價的托育系統而不是亂發津貼。

『很多人當阿公阿嬤他年紀已經很大了,現在台灣長照體系根本沒有辦法減輕家庭負擔,很多阿公阿嬤他要照顧自己的配偶甚至他自己也需要照顧,政府如何 期待這津貼發下去後,五年十年後還有這麼多阿嬤可以來顧孫,所以今天不趁這機會讓社區保母系統更平價優質,那以後爸媽如何去生養,所以我們主張政府不應該 去卸責,把這些責任丟到年長女性身上,反而應該去擴展社區保母系統去完善它,不要亂發津貼』

爺奶津貼雖然是立意良善,甚至在訓練與管理上都可以有辦法解決矛盾,但長遠來說,爺奶津貼畢竟不是托育系統的主力,對爸媽來講,其實需要的是平價的托育系統或是再多一點的育兒補助。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