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育兒知識家

親子親水共玩好處

親子親水共玩好處

 

文/郭亭嫆  英國生之光國際培訓師

坊間有許多親子活動。當家長帶著孩子參加這些活動時,有些希望孩子跟著老師學習,而有些家長以自己學習的心態,觀察、模仿老師與孩子互動的方式。其實爸爸媽媽心理都知道,小寶寶有自己的作息,大寶寶有自己的想法,參加課程活動,孩子不一定願意在當下參與。可是既然花了金錢與時間帶孩子出來,就認定孩子應該專心“上課”。一旦孩子不“配合”,就覺得孩子“不受控”,浪費了錢、浪費了時間。

 

除了課程活動,有時帶孩子去親子館玩玩、去公園走走,卻常常看到不少爸爸媽媽涼在旁邊聊天滑手機,或只是跟在孩子身後走走走,保護他們不要受傷、不要被擄走。爸爸媽媽和孩子一起玩鬼抓人、一起在地上爬爬比賽、輪流和孩子丟球堆積木,在台灣好像是少數人的文化。是生活瑣事太繁雜?還是不知道如何和孩子玩耍?

 

許多時候我們真的很努力,因為我們認可親子互動的重要性。 對蠕動時期的小寶寶,媽媽認真做親子按摩,可是按摩一半發現燒的開水滾了,還是得離開處理。。。然後可能就被其他雜事分心了。在爬爬寶寶時期,帶著孩子參加親子瑜珈、親子音樂律動等課程,可是孩子常常活動進行中就被其它事物吸引,爬走了。到了暴走幼兒期,任何親子互動更不時被突發的自行探索打斷。

 

當孩子漸漸長大(而這“長大”其實從孩子 8 個月大就開始了),放任孩子自由探索玩樂的時間,遠多於親子“互動”。然而,給予孩子獨立的時間與空間學習是必須的,家長需要處理生活瑣碎雜事也是無可避免的。在我們忙碌的生活中,親子游泳提供了良好的優質親子互動。因為親子游泳在水裡,而且是水深讓孩子踩不著地的水裡,所以親子必須一體,走不開、跑不掉,那整整 30 ~ 40 分鐘的時間,你們只能專注於彼此。沒有手機滑、沒有電話響;衣服無法洗、飯菜不能煮;大眼瞪小眼,童言對寶寶語。爸爸媽媽會發現,原來吹泡泡在孩子手手腳腳會逗得孩子咯咯笑,原來孩子喜愛模仿躲貓貓、聽小魚,原來你一言、我一語的呢喃,就是親子溝通、彼此認識、建立互信的橋樑。

 

親子游泳,不是一件我們對寶寶做的事,而是一件我們和寶寶一起做的事。兩者的不同在於前者聽從老師的指令,將寶寶翻來覆去、澆水壓潛、拋丟拉扯,以教寶寶游泳為名,其實寶寶更像一件物品。而後者觀察老師的引導,聆聽寶寶的回覆,寶寶的身體為家長身體的延伸,寶寶身體的移動就是家長身體的移動,以和寶寶遊戲為主,讓寶寶學會控制自己的身體達到游泳必備的呼吸控制、身體平衡、划手踢腿、韻律移動。

 

如果到游泳館進行親子游不是那麼容易執行的活動,其實爸爸媽媽在家裡跟孩子一起洗澡也是很棒的親子親水共玩。家裡有浴缸的可以讓孩子躺在爸爸媽媽胸前,玩手指抓、看小水滴落,然後“順便”練習游泳中的仰躺;可以讓孩子趴在爸爸媽媽胸前,玩吹泡泡、小鰐魚爬行,然後“順便”練習游泳中的呼吸控制。家裡沒浴缸的,可以一起沖澡,玩下雨的遊戲、互相幫彼此洗刷刷。肌膚之親 (skin-to-skin contact) 讓爸爸媽媽和孩子都產生大量的愛的荷爾蒙 (oxytocin),促進彼此的依附關係,減低壓力荷爾蒙而使情緒穩定、身心愉悅。

 

親子親水共玩的好處,就是讓爸爸媽媽學會怎麼跟孩子玩、認知孩子的喜好及學習特性、累積親子親密存摺的內容含量。而游泳促進生理智能發展,造成寶寶頭好壯壯,不過是附加的收獲,extra bon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