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育兒知識家

為什麼我的孩子愛尖叫

為什麼我的孩子愛尖叫

文/謝玉蓮 臨床心理師

 

尖叫,這行為總是成功吸引了大家的目光,即使環境吵雜,但一聲聲長長又尖銳的叫聲,還是會讓忙碌的大人們不自主循著聲源找答案,想知道這聲音的小主人怎麼了?但尖叫一定是不適切行為嗎?尖叫一定是發脾氣嗎?或許,我們應該想想孩子為什麼會尖叫!

 

處理尖叫行為前,請先安定自己的情緒

尖叫聲頻容易讓人自然想要逃避它,也容易因為想要結束不舒服的情境而有情緒反應,出現皺眉、負向語言禁止,或是滿足孩子不合理需求,但當陷入這情漩渦中,往往只是暫時解除情報,孩子尖叫行為以後出現。也就是大人得先學習暫停、隔離當下的情緒,轉念告訴自己:孩子正經歷成長難題,需要大人陪伴、學習,才能進步。

 

考量孩子的發展階段

1歲半前的孩子,正在學習著與環境互動,透過聲音可以引起大人注意,當孩子開心時大叫(或是聲音力道尚無法控制),大人的臉部表情可能是平和、微笑,或是有媽媽語互動,那麼孩子將解釋這是發音互動遊戲,透過好玩的聲音遊戲,更是他與大人之間的情感連結。

2~3歲孩子,因為語言能力正在發展,能使用字彙量有限,當孩子需求未被滿足、身體不舒服時,都有可能無法適切用文字來表達情緒,因此尖叫會是一種本能,一種情緒發洩、吸引大人注意來滿足需求、或顯示其需要被協助的求救方式。

2~3歲以後的孩子,是個喜歡嘗試的年齡,心理發展邁向自主的階段,但可能因為尋求自主的挫折,因此尖叫可能是帶有耍賴、謀略性的情緒目的,尖叫行為反而是與成人間權利(力)爭奪的利器。

 

處理尖叫行為時,可以這樣做

(1)日日耕耘情緒示範,做個好大人,日日是好日

家是孩子是情緒學習的小學校,期待孩子情緒穩定,大人更需要安定自己,成為值得讓孩子模仿的大人,因此生活中如果遇到不如意、挫折、生氣,也要記得別大吼大叫。並可以利用情緒繪本(例如:菲菲生氣了!我把壞心情趕走了!)、情緒遊戲(情緒鬼臉大王)來與孩子對話,讓孩子生活中就累積著情緒學習及情緒調節的能量。

(2)可取代的正向行為引導與示範:

如果孩子是因為開心尖叫,我們就真實反應孩子的情緒(你超級喜歡爸爸陪你玩,開心到都太大聲了!),接納孩子想與我分享開心的心情,再來轉換成正向、環境可接納的情緒表達並示範(例如:你看,爸爸開心會拍拍手、抱著弟弟轉圈圈)。讓孩子理解不止尖叫這行為可以傳達開心的感受,還有許多正向行為可以選擇表達。

(3)冷處理:

如果孩子是因為需求未得到滿足、生氣等等方式,欲以尖叫來測試界線或與家長堅持,那麼,請先堅定但情緒平和說明規則(例如:今天是來買衛生紙的,不是來買玩具的)後,先給予冷處理。讓個案知道家長溫柔但堅定態度,不會因其尖叫行為而妥協,並給予孩子緩衝冷靜時間,當孩子出現安靜、小聲的說話,則大大肯定行為(例如:小華小小聲了,媽媽知道小華在忍耐幫自己不買玩具,小華也知道尖叫媽媽也不會買玩具,很棒!小華好努力!又進步了!)

(4)同理並澄清孩子感受:

如果孩子是因為受挫而尖叫,那麼這尖叫行為是孩子自然因應挫折的宣洩,因此家長可以先同理並澄清孩子感受(例如:小華現在很難過,是嗎?),接著反應孩子尖叫行為與情緒間關聯(例如:你尖叫是因為鞋子一直穿不好,所以覺得很煩!),進而共同思考方法(例如:來,媽媽陪你,我們來看看要怎麼穿?……..),並鼓勵再次嘗試(例如:那我們現在試試看),最後讓孩子看到改變的結果並肯定(例如:哇!再試一次就穿好了!你有慢慢穿、也試試看,真棒!!)

 

情緒是生命最美的禮物,但每次的情緒經驗都是學習,一次次的練習讓孩子成為情緒的小主人,我們成為孩子的情緒教練,一起共同感受情緒所帶來的美好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