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育兒知識家

家長如何幫助有注意力過動困擾的孩子發展解決問題的技巧

     翻開聯絡簿,老師滿江紅密密麻麻寫著:今天打掃時間提醒多次仍拖拖拉拉,一會兒拿著掃把跟著同學打鬧,一不小心將同學眼鏡打落,眼鏡壞了。深呼一口氣,靜下心與孩子討論,他仍是一副事不關己的態度。哎,孩子都小六了,到底什麼時候,才會為自己行為負責啊?!

     是啊!注意力缺陷過動困擾症(以下簡稱ADHD)孩子,在核心症狀影響下容易衍生社會適應困難、引發人際衝突、情緒管理不佳,也總是難從經驗中學得教訓。只是,隨著孩子年齡增加,是否,我們對孩子期待越來越視為理所當然,總認為孩子好行為表現是應該的,而吝於給予肯定、鼓勵。慢慢的,我們眼中的孩子缺點數也數不完,一次又一次,孩子自信心受影響、親子關係走在鋼索上。

 

讓我們先從改變自己的「心」開始吧!

 

了解孩子行為背後的原因

    事出必有因,每個行為的出現,是否有特定的人、事、時、地、物而引發呢?如果孩子是因為聯絡簿尚未完成、環境太吵雜、無聊,因此引發不適切的行為,沒有聽到老師的指令、容易被其他訊息吸引或干擾,此時,孩子並非故意的,相反的需要建立輔助性環境協助,例如:下指令前,先移除容易分心物品,與孩子有眼神接觸後給予堅定語氣指令,更可以增加孩子的好行為產生。

 

學習注意孩子的小優點、好行為

    每天花15分鐘,好好學習用欣賞的角度尋找孩子的好行為,簡單、具體、明確的兩階段讚美(例如:媽媽覺得你剛剛會主動收碗筷,真棒!),讓孩子知道改變的動機在他身上,而我們看到他願意付出改變的努力,啟發孩子正向特質。

 

允許孩子有犯錯的機會

    提醒大人自己,在成長過程,孩子犯錯是正常的,而犯錯是孩子求救的訊息,表示他的問題解決技巧不足,別急著給予斥責、意見、說理,反而激起孩子防衛、說謊保護自己。其實,孩子看到聯絡簿,一定也知道自己犯錯了,但也別急著給予意見、說理,此時,先同理孩子當下情緒,提供環境線索讓孩子學習覺察自己的困難,對事不對人,討論有那些好方法可以嘗試去改變。例如:「這次成績退步了,是哪裡不會?還是太粗心了?還是有別的困難?」,再跟孩子討論怎麼解決,如:減少一些看電視的時間、提前幾天開始準備等。

 

給予負責任的行為後果承擔

    雖然孩子總是難從經驗中學得教訓,但也應練習為自己行為負責,例如:文具一再丟三拉四,在教導視覺圖像提示、檢核確認收拾書包外,也明確告知如果再次文具遺失,孩子必須使用自己的零用錢購買、必須做家事來補償,試著讓孩子面對行為的代價,當後果承擔了,孩子更會提醒自己、增加覺察、檢查的能力。

 

給予再次演練成功的機會

    最好的方法不一定最有用,但一定要創造練習的機會,給予期許、正向的語言鼓勵孩子,分解成功階梯,給予適切標準,做錯了,再次思考另一條邁向成功的途徑,國父都十一次革命才成功,每次孩子的挑戰,就是思考彈性、挫折忍受度的練習,更是一步步邁向自律的階段。

 

能力靠累積,非一夕之間長大

    父母是光,孩子必須自己找路走,雖然學習成長的路途遙遠,雖然總是挫折,但我們唯有在愛中陪伴,在信任中支持,在練習中賦能,這些才是孩子學習到的能力,任何人也拿不走。親愛的家長們,我們一起加油!

 

文章出處:謝玉蓮臨床心理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