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育兒知識家

教手足同儕之間好好吵架、不動手打人!

教手足同儕之間好好吵架、不動手打人!

文/吳怡璇(雙寶阿木)

       學齡前的手足與同儕之間,上一秒玩得很開心,下一秒就開始搶玩具,發生衝突時除了

爭吵還會動手打人!大人可以理解較小的孩子因為語言表達較弱而只能動手,但是會說話的哥

哥姊姊,卻還老是跟弟弟妹妹搶玩具、還動手打人,該如何是好?

孩子生氣會動手打人是面臨衝突的反應,非故意!

     『君子動口不動手』這個道理人人皆知,但是細想,當大人你看到孩子出現越矩行為時,

情緒一來常常都會忍不住想動手打小孩了,更何況是大腦都還沒發育好的孩子啊!當孩子面臨

生氣或衝突情形時也是一樣,譬如當別人搶他手上的玩具時,孩子當下的情緒被激怒,身體

的腎上腺激素突然上升,很自然的出現「戰鬥或逃跑的反應」,反應慢或年紀小的孩子可能

大哭,反應快的孩子通常最直接的反應就是動手打人來保衛自己的地盤。況且,我們必須了

解7歲前的孩子,大腦中負責思考與判斷的前額葉仍未發育成熟,往往無法控制衝動與情緒,

更無法在氣頭上學會思考,就直接動手打人了! 因此,學齡前的同儕之間會難免會有衝突而爭

吵動手,更何況是整天膩在一起的手足啊!

家長要試著理解,孩子面臨衝突或挫折時的動手行為,往往都並非故意的。家長您要做的不

是責罵批評,也不是避免衝突,反而是教孩子如何面對衝突、不動手、好好的來吵架!

◎教孩子好好吵架、學會溝通、有同理心

       家長對於孩子間的衝突容易失去耐心,希望手足同儕之間能主動不衝突、肯禮讓。其實,手足與好友之間就猶如夫妻間會時常鬥嘴,只是孩子還沒學會用語言來溝通、理性的解決衝突。親愛的家長您要努力的是,從2歲後試著幫孩子找玩伴或進入團體,去適應與不同孩子互動,也才有機會引導孩子在衝突時學會好好吵架與溝通、想出方法,進而引導同理心去體諒與分享,當然也能逐漸減少動手打人的行為。

當孩子正在與同儕或手足爭吵、衝突時,家長你可以用五個步驟來引導孩子好好吵架:

1.分開冷靜​

首先,大人要學會先冷靜,避免大吼大罵,才不會做出最錯誤的身教。
立即將衝突的兩人分開,避免拳腳相向或衝突越演越烈。

2.好好表白情緒與界線

大人別急著仲裁!好好的引導雙方表白,說出不滿與情緒,更說出自己的

意見與界限。若有一方年紀小語言能力弱,則需要大人協助表達。讓孩子說出 

情緒,孩子才能真正冷靜下來!

3.聆聽或同理他人

要求孩子不管是否認同對方意想法,都要耐心聆聽對方的情緒與意見。大人試

著引導孩子去理解對方的感受,思考自己是不是真的踏到別人的界線,或者做

出讓對方不舒服的行為。

4. 交流協商方法

大人試著引導孩子一起協商出彼此可以接受的方法與規則,或大人也能想幾個方法讓孩子選

擇,一起找出更好的互動相處方法,當然!方法中可能包括退讓與分享。

5.正向鼓勵好的行為如不哭鬧、願意分享,強化孩子好的行為與正確的處理方式。

讓孩子用語言表達情緒、學會面對衝突、同理與分享給他人,並非一朝一夕,需要家長的耐

心與不厭其煩的引導,更需要家長您冷靜的態度來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