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育兒知識家

「墜」要不得----談兒童墜樓

 

文/林月琴 靖娟基金會執行長

新北市汐止19日發生一起墜樓意外,一名4歲男童從住家6樓窗戶墜落地面,頭部直接撞地。據警方了解,當時男童家中沒有人,疑似被獨留在家,才會造成這起墜樓意外。這棟寧靜的社區大樓今天清晨傳出墜樓意外,4歲的高姓男童被人發現躺在地上,頭部滿是鮮血,意識不清楚,救護人員緊急將他送往汐止國泰醫院搶救。男童頭顱變形、破裂,狀況不樂觀,昏迷指數只有3。

男童父親在急診室外焦急等候,雙手緊握不時抱頭,感覺相當懊悔。還原事發經過,當時高姓小男童從住處6樓的窗戶墜落,7點45分左右被路人發現報警救援。據了解,男童父親上班後,媽媽帶著9歲的哥哥去上課,沒人在家照顧男童,導致悲劇發生。男童未滿6歲,如果父母不在又無人看管,男童父母可能違反兒福法第51條規定,恐挨罰3000到15000元;如今意外發生,男童仍在醫院和死神拔河,父母有再多的懊悔也來不及了。(ETtoday東森新聞雲–2014.12.19)

 歲末連著兩週兒童墜樓的事件發生,造成兩個兒童的死亡,這樣的事件不單單是造成孩子生命的威脅,其照顧者的痛心自責,更是一輩子揮之不去的陰影。去年度有一社區在公寓大廈管理條例第八條(兒童防墜條款)增列前,以美觀、影響房價及應自行看管兒童安全為由,要求住戶不得加裝防墜措施,即使法規後續增列防墜條款(可裝防墜措施),該民眾仍因考量管委會及社區住戶們的眼光而不敢裝設,結果該社區發生兒童墜樓事件,造成憾事。

根據靖娟基金會95至今,針對新聞所露出的兒童墜樓案例進行統計分析,發現見報的重大案例共有105件,造成35死70重傷,居家場域即佔80件,而其中兒童獨處就佔57件(71.2%);若以發生地點來區分,前三名兒童墜樓危險城市則以新北市佔37%為最多,其次為台中14%第三為高雄及桃園佔10%,其中六都就佔了四都,顯示都會區因高樓林立且缺乏防墜措施,更易造成孩子墜樓事件發生,所以居住在都是中的父母不得不謹慎,做好防範措施來避免傷害事件的發生。

首先,要預防墜樓必須做到「不獨處」,因為不僅「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第 51條有規定:父母、監護人或其他實際照顧兒童及少年之人不得使兒童獨處於易發生危險或傷害之環境;對於六歲以下兒童或需要特別看護之兒童及少年,不得使其獨處或由不適當之人代為照顧,所以照顧者依法是不可外出讓孩子單獨在家;另外從兒童攀爬導致墜落的動機來看,發現找不到大人為主要原因之一,而從事故作分析發現主要是大人的觀念不正確,或是對孩子的發展不夠了解,常見的是

(1)外出:往往很多照顧者認為孩子正在睡覺,出去的時間不長,孩子不會這麼快醒過來,於是外出了

(2)在家:照顧者在家中,但卻不跟孩子在同一個空間,或者在同一個空間卻在睡覺,因為認為家是最安全的地方,所以照顧者要落實「人在心也在」的陪伴,才能讓痛心的事件不再發生。

再則,環境也要考量,因為遊戲、好奇也是造成兒童墜樓的原因之一,如果環境的防護措施完善,兒童發生墜樓的可能性也將降低,從兒童意外墜落的地點來看,窗戶是第一名佔六成,陽台佔二成,剩下的兩成為其他,而這些其他包括女兒牆、外牆、頂樓、樓梯,所以防範的範圍以這些地點為主:

(1)窗戶:窗戶的所高於110公分以上,兒童無法自行開啟,或者設有防跌落的安全裝置,例如加裝固定器,讓窗戶無法開啟過寬,建議家長可以設定在8公分以內的寬度,且在窗戶旁不放置可攀爬之物品

(2)陽台:陽台則必須要有堅固不易攀爬之圍欄(圍牆)且高度不得小於110公分,十層樓以上不得小於120公分,底部與地面間隔低於15公分,如有欄杆必須是不可有供攀爬的橫式欄杆,而如果是直式欄杆,欄杆的間隔需小於6公分或有避免鑽爬裝置,更重要的是陽台不能放置可供孩童攀爬的傢俱、玩具、花盆等雜物,讓孩子有機會攀爬

(3)樓梯:樓梯的欄杆要完好且堅固,而欄杆間距應小於6公分或有避免鑽爬的裝置,其臺階應舖設有防滑或其他安全措施,如果兒童的年齡在一歲以下,應考量在樓梯出入口設有高於85公分,間隔小於6公分及兒童不易開啟之穩固柵欄,來防範兒童從樓梯滾落或是從欄杆間縫中掉落

(4)頂樓:兒童進入到頂樓應該是要被禁止的,除非有大人陪同,且大人必須要不讓孩子離開視線,以確保其安全性。最後,建議家長切記防墜1不4要的口訣,請家長確實動起來仔細檢核居家環境,將上述的危險點挑出並加強防護,在照顧上也避免讓孩子獨處,不要再有孩子墜樓受傷!

1不4要的口訣:(資料來源:靖娟基金會)

兒童確實不獨處→不可離開視線

傢俱擺設要考量→窗邊應避免擺設可以讓小朋友攀爬的家具或物品

窗戶開口要限制→窗戶小於10公分或45度

陽台高度要確認→陽台不可低於120公分

尖角地板要防護→家具地面不可過於尖銳或堅硬

 

兒童攀爬導致墜落的動機

排名

原因

備註

1

遊戲

冒險特性

2

找不到大人

兒童獨處

3

其他

沒帶鑰匙從外面進入家中、從事家務活動等

4

好奇

兒童特性

資料來源:靖娟基金會的新聞統計   資料時間:95年-101年7月

文章出處:《HESS KIDS》期刊 第3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