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育兒知識家

孩子坐不住 好動不等於過動

孩子坐不住 好動不等於過動
 
文/敦南兒童專注力中心 廖笙光 技術長 

  孩子喜歡跑跑跳跳的,就像是一個勁量電池,讓爸媽很擔心,孩子究竟會不會是「過動兒」呢?孩子的活動量高,並不代表孩子就是「過動」,只要孩子能夠專注於學習,那就不需要特別擔心。不然,是不是所有的運動選手,都必須要到醫院治療呢?

  我們經常聽到的ADHD,也就是俗稱的「過動兒」,在醫學上稱為「注意力不集中暨活動量過高症候群」。也就是說,「活動量高」並非是主要問題,而是「注意力不集中」才是最重要的問題所在。因此,請不要因為孩子的喜歡跑來跑去,就認定孩子是有問題的孩子,而將孩子貼上「標籤」。

  從兒童發展的觀點來看,小嬰兒從凡事都需要依賴父母,在短短不到兩年的時間,學會爬、站、走、跑、跳,轉眼間變得一個獨立的小大人。隨著動作技巧的發展,孩子的「活動量」也會跟著越來越高。特別是在四歲至六歲時,由於前庭平衡功能的快速發展,孩子的「活動量」也達到高峰。一直要到七歲時,才會漸漸地下降。也因此,每天給予孩子一個小時的活動時間,往往是必需要的,而不是一直限制孩子的活動,希望孩子乖乖的坐在椅子上不要動。

  在臨床上,許多無法乖乖坐在椅子上的孩子,並非是因為注意力缺失,而是受到「頸部張力反射」的干擾。導致孩子當頭部轉動時,手腳會出現不自主的動作,導致出雙手東摸西摸、雙腳抖來抖去的行為,而很容易被誤認為「過動」。回顧這些孩子們的發展史,可以發現在嬰兒時期的「爬行」經驗較少,很快就想要站立或走路,導致「頸部張力反射」整合不佳。也因此,協助孩子回顧過去所缺乏的動作經驗,多鼓勵孩子爬行、攀爬、游泳等,就可以有所幫助期減少不適當行為的出現頻率。

  「好動」不等於「過動」,了解孩子的特質,適時地引導孩子,孩子很快地就會改變。「抱怨」「限制」只是治標,但無法治本。所以,孩子常常也就只會做做樣子,很快就會故態復萌。孩子畢盡還是孩子,無法自己選擇適合的活動,所以更是需要父母細心的協助,來幫助孩子順利的發展。

 
檢查反射動作

請小朋友四足跪,雙膝打開,其寬度與雙肩同寬,雙邊手肘微彎,小朋友眼睛看地面,頭頸背呈水平面,請小朋友頭部放鬆,大人協助轉頭向右與向左,假如手肘在轉頭時會有突然彎曲的現象,則為反射未整合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