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育兒知識家

生活小細節,教養大重點

在臨床陪著 ADHD(注意力困難/過動、衝動)家庭工作、在一次次家庭生命經驗中,我慢慢體會,家長在意的不是治療師用了什麼心理學理論,而是你的專業是否可以協助處理因孩子困難,而衍生在生活中大大小小困擾。
 
但總在一次次靜聽、一次次反覆澄清每個行為發生的小細節後,與家長共同擬定治療計劃、治療期待後,家長問:怎麼要這麼久?怎麼這麼麻煩?啊~我也要改變喔?
 
當抱怨孩子去吃喜酒時,吃飯總是比大人快,開始吵鬧著要離開座位、開始在喜宴場合奔跑,請問這狀況,只有喜宴才出現嗎?當抱怨孩子,都已經到國中,月考都到了還不會規劃時間複習,真的一個頭兩個大,請問國小階段是誰主導了複習的進度及規劃呢?當抱怨孩子,寫功課拖拖拉拉、書包整理零零落落,請問在家生活自理上是否刷牙、洗臉、洗澡也是如此呢?
困擾不是忽然才發生,它在生活中應該出現頻率許多次,在很多場合似曾相識,只是,您現在正視這個困擾,正視孩子需要調整、改變。我安慰您說:困擾形成多久,孩子就需要多久的時間學習,孩子需要慢養啊!我們一起努力,一步步來將地基打穩,火星人邁向地球人的學習正要開始,地球防衛隊更要團結啊!如果,我們對孩子行為沒辦法有耐心的陪伴處理度過,那我們又如何期待環境中他人,比我們更有耐心對待孩子呢?
是啊!孩子能力不是一夕之間長大,困擾不是忽然才發生。
孩子為什麼選擇離開座位奔跑?可能是因為大人先餵孩子,當孩子吃飽了,大人期待著接下來是放鬆享受的時刻;可能是大人忙著與久未見面的朋友敘舊,孩子無聊?可能在家中,並未學習坐在座位上吃飯?可能習慣著看i-pad邊吃邊餵,但喜宴這場所怕被說用3C 保姆教養孩子,所以收起來了;可能平常就是先吃完先離開座位,孩子去做自己最喜歡的事,但喜宴場所這麼多陌生人?我們擔心不在視線中孩子的安全,所以在身邊是最安全的。
你希望孩子在喜宴場所的適切好行為是什麼呢?一個五歲孩子,有能力陪著大人坐三小時飯局?你的孩子平常吃飯時間是多久?有什麼是可以延長孩子坐椅子時間,讓大人好好吃頓飯?卻又可以滿足孩子探索的需求?如果有下次的喜宴機會,你會如何做?
其實,上面這些是臨床上針對不適切行為最常做的[行為功能分析],陪著家長把事件的「前因-行為-後果」建立起來。生活中的小細節,經由整理,我們會發現,不適切行為只是孩子小腦袋立即的行為反應,孩子很自然而然尋求對自己最有利的後果。例如:因為無聊(前因),所以離開座位(行為),得救了(後果-逃避不喜歡的前因)或去看魚(後果-得到喜歡的回饋)。
下次,我們要改變的不一定是孩子,我們可能會想辦法改變前因(不讓孩子無聊,讓孩子有一件事做,可能是畫畫、玩佩佩豬娃娃),所以坐椅子(適切行為)時間延長了。也可能是與孩子約定吃到第五道菜(適切行為),我們就來去看魚(好後果),所以孩子慢慢開始與家長有共同目標一起努力。
我們來調整無止境的抱怨吧!問題的重點不是孩子,而是從您所發現的生活小細節中,改變教養方式,思考讓自己更有能力去協助孩子成長。
最瞭解孩子的人是家長,請夜深人靜,找一個孩子今天讓你發怒的行為,做個[行為功能分析]吧!一次次書寫、澄清,您改變了,孩子就進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