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育兒知識家

實施性別教育 讓孩子學會保護自己

實施性別教育 讓孩子學會保護自己

文/靖娟基金會 林月琴執行長

       99年9月25日因之前連續兩起法官輕判女童遭性侵案,引發網友發起白玫瑰運動上街遊行抗議。兩件荒謬判決,一是男子林義芳性侵6歲女童,檢方求刑7年10月,高雄地院卻以未違女童意願輕判3年2月;另一則是男子吳進益性侵3歲女童,最高法院認定女童哭喊「不要」無法證明違反其意願,發回更審。

 

      相信看到這兩則新聞的家長除了與99年925發起白玫瑰運動的人依樣有相當多的憤怒以外,也也著很多的擔心,尤其是家有幼齡孩子的家長們,如何教導孩子保護自己,因為父母無法時時刻刻跟隨在身邊,需要培養孩子有自我保護的能力,在三歲前孩子還是要靠大人全方位的保護,而到了三歲應開始教導孩子性教育;中班階段的孩子已經進入所謂的「性器期」(3歲至5歲),他對母親的胸部感到好奇而想伸手去碰觸,且對父親同樣的好奇,假設有機會看見父親的生殖器官也會詢問「那是什麼?」,沒有經驗的家長可能會被孩子嚇一跳,不知該如何回答或因應,而家長的回答內容及態度將影響孩子對此相關議題的想法,因此家長回答的態度更顯得重要!

 

然而除了回答「媽媽是女生,爸爸是男生」來釐清孩子的疑惑以外,開始要讓孩子了解一些基本的概念,並且可運用一些有趣的方法來執行。


(一)父母要教導的內容

1.學習認識自己的身體

3歲開始已可讓孩子認識他自己的身體,並讓他知道身體各部位的名稱,但切記不可用俚語(小雞雞、小弟弟)來代替生殖器官的名稱,在洗澡時即是一個教育孩子的好時機,例如:幫孩子擦身體時,家長可以很自然的讓孩子說出身體各部位的名稱。

2.拒絕不想要的撫摸

家長可利用「私人財產」的概念來介紹私處,告訴孩子除了特定的對象或情況外,是不可讓其他人碰觸的,相對的他也不可去摸其他人的;也可利用角色扮演的遊戲,讓孩子練習「對大人設限」,讓孩子學習保護自己的身體,當孩子拒絕時,家長可以表現出受傷的樣子來考驗孩子,因為往往加害人會用此技倆來使孩子心軟。

3.辨識「好」及「不好」的撫摸

可利用布偶或娃娃做出「擁抱」的動作來示範「好」的撫摸,並告訴孩子一開始可能是好的感覺,但後來也可能變成「不好」的撫摸,例如:抱得太用力或有人緊靠著,甚或搔癢搔太久,並讓孩子知道任何人都不能以不舒服或傷害的方式撫摸他,如果有人如此做,應立即告訴家長。

4.讓孩子瞭解侵害者的手法

若要孩子懂得保護自己,最好的方法是讓他們瞭解侵害者使用的伎倆可能有:

(1)利誘或賄賂

告訴孩子不要輕易接受別人餽贈的禮物,因為對方有可能希望從你身上得到回報。

(2)脅迫的方式

家長可事先設計一個圈套讓孩子犯錯,然後對孩子說,只要他告訴別人怎麼回事的話,就將會受到處罰。用角色扮演的方式幫助孩子理解。

(3)保守祕密

家長應告訴孩子:家中是沒有祕密的,如果有人撫摸你,然後威脅你要保守祕密,這樣做是不正確的,必須馬上告訴家長。

 

(二)父母可運用的方法

1.透過遊戲活動,提供孩子反覆學習的機會:小孩子學習的最佳工具是遊戲和想像力,所以,可採用「如果…….怎麼辦?」的方式來與孩子進行討論,例如可問「如果有人要摸你的私處,怎麼辦?」,一方面可了解孩子的想法及應對的方式,也可幫助孩子發展緊急思考能力,如果孩子孩以困惑或者答案模糊不清,這表示他在這方面很容易受害,家長可進一步的給予資訊及練習的機會。

2.利用故事或新聞事件和孩子討論:說故事是孩子最喜歡的活動之一,家長可以購買市面上已有的安全教育相關故事書,請孩子擔任主角或是利用新聞事件,編一個有關安全的故事也是方式之一,一旦孩子了解書中的概念後,則讓孩子使用布偶或娃娃以角色扮演的方式做實際的演練,才能達到真正的效果,但在購買書籍時,也要慎重地加以選擇,以下是考量的重點:(1)故事書內所採用的方法恰當嗎?(2)適合孩子的年齡閱讀嗎?(3)給予的概念或語彙是否增加孩子的困惑與不安?(4)是否教導孩子維持安全的技巧?(5)討論的概念孩子是否理解?

3.利用錄音帶、錄影帶來做學習媒介:目前市面上不僅有安全教育相關錄音帶、錄影帶,也有光碟遊戲,這些都是可利用的好工具,孩子的學習採用真實或模擬情境的方式都是最有效的方式,所以,播放一段影片後再與孩子討論,孩子比較能了解所謂的「不好的撫摸」是什麼,家長也可自編有關安全的順口溜、歌曲、口訣錄成錄音帶供孩子翻覆聽,而形成生活概念的一部份,例如人身安全的「叫、跑、說」。

孩子的身心發展進入勇於嘗試新事物的幼兒階段,好奇心促使他們喜歡探索環境,對人的戒心較低,再加上對許多事物的認知較不足,也無性別意識,因此家長在平時應給予正確的性別觀念並教導自我保護的方法,並且避免給於兩極化的觀念,也就是讓孩子非常相信熟人、對不熟的人極度的有戒心,反而讓孩子曝露在一些風險點上,家長應讓孩子隨時與家長分享他每天接觸的人事物,家長也適度給予正確的觀念,以減少傷害的發生。

 

文章出處:《HESS KIDS》期刊 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