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育兒知識家

交通安全事故傷害創傷個案處理實務

        就像往常一樣,清晨六點多,小學五年級的小明自己搭著公車上學,下了公車後,正當小明準備穿越馬路時,突然一輛汽車疾駛而來『砰』的一聲撞上小明,車禍發生後,小明被路人叫的救護車緊急送醫,雖然小明的生命並無大礙,但是右大腿卻嚴重骨折,緊急開刀後已在大腿骨上打上鋼釘,醫生表示鋼釘要兩個月後才能取出。車禍發生後,肇事者一口咬定是因為小明闖紅燈才造成交通意外的發生,而小明爸媽則是質疑肇事者有超速的嫌疑,因為事發當時沒有現場目擊者、且監視錄影器早已損壞,讓這場車禍的肇事原因變成一場羅生門。這場車禍不僅讓小明暫時無法上學、影響到學習進度,小明的媽媽為了照顧他而將工作辭掉,小明爸爸則是因為受到景氣的波及,薪水少了一半,再加上小明後續的醫療復健費用還是未知數,這場車禍讓原本就不富裕的小明一家無疑是雪上加霜…
 
        當一個家庭遭遇突如其來的創傷事件時,面臨的無助感與恐懼感是可想而知的,因此本會在接獲因交通事故造成兒童受傷之個案後,會依案家臨的問題與需求提供不同的服務,協助兒童及其家庭做後續的處理並儘早走上復原之路。 
 
壹、釐清車禍肇事原因
    釐清車禍的肇事責任是為了在肇事者求償時有所依據,當小明發生車禍時,小明的家人應將事故現場以照相或錄影的方式留存證據,警察單位到現場處理後,小明的家人可以在事故發生後30天向各縣市政府警察局交通警察大隊申請「交通事故初步分析研判表」,以便釐清這起車禍的肇事責任,作為向肇事者求償之依據。
 
       倘若小明的家人對警方所提的「交通事故初步分析研判表」內容有異議,本會會邀請本會安全委員交通組的專家學者與案家共同開會討論,以其專業意見協助澄清車禍事故的疑點,並教導案家如何蒐證、申請鑑定及參與鑑定會議時應注意的事項,小明家屬同時可於事故發生後6個月內向縣市政府的交通事件裁決所之「車輛行車事故委員會」提出申請做鑑定。倘若小明不幸死亡,案情會涉及民事或刑事責任而進入司法程序,此時便可由家屬在訴訟期間向審理之檢察署或法院等司法機關提出鑑定申請,再由檢察署或法院囑咐交託交通事件裁決所之「車輛行車事故委員會」作鑑定。
 
貳、陪同協調相關賠償事宜
在釐清車禍肇事原因的同時,小明的家屬與肇事者可先自行和解,基於雙方權益之維護,原則上最好有雙方共同簽署之同意書表;若和解不成,可至事故所在地或雙方當事人戶籍所在地區公所之調解委員會申請調解,在調解賠償的過程中,無論是自行和解還是申請調解,本會都會陪同案家出席,協助案家與對方商討相關賠償事宜。
 
當事故發生後,可以參考下列幾個問題作為採取和解或訴訟的判斷參考: 
  一、肇事者的事故責任歸屬明確與否?
  二、肇事者有無賠償和解誠意?
  三、對肇事者訴訟的目的為何?
  四、肇事者的賠償能力如何??
  五、勝訴後強制執行的可能性
  六、證據充分與否?訴訟勝訴的機率如何?
  七、能夠投注的時間、人力、金錢為何?
 
參、協助法律訴訟
       循訴訟程序處理費時費錢,可能會拖很久才能確定賠償金額,且對方脫產的可能性高,就被害人的角度來說,和解可能更快獲得賠償,所以可以和解的話,被害人可以選擇和解,對自身會較有利;但如果事件責任之歸屬有爭議,加害人有意逃避賠償責任,無意和解,或被害人認為加害人應被懲罰,或涉及社會其他兒童的權益與安全時,可以選擇進入訴訟程序。
 
       法律訴訟中的民事訴訟、刑事訴訟集相關賠償問題,其繁複的法律條文及規定對一般民眾來說是艱深的,因此需要相關專業人士的協助,但是龐大的律師費用亦非所有家庭可負擔,再加上冗長的法律訴訟過程通常會在事件外形成更大的壓力,因此本會將創傷家庭可能遭遇的各類法律問題以淺顯易懂方式製作成「法律實務手冊」,讓小明的爸媽閱讀使其對整個訴訟程序有粗淺的概念,由於小明的車禍肇事責任不易釐清,因此當調解破裂時,本會即邀請法律組的安全委員與案家共同開會討論與諮詢,免費協助小明家因應及解決相關的法律問題,其中包括如何進行提告、應蒐集哪些證據、開庭時的注意事項…等。
 
肆、連結資源協助醫療復健
        當創傷事件發生在孩子的身上時,一開始要面臨的即是醫療復健的問題,無論是傷口的醫治、後續的復健還是治療後返家的後續處理等等都是需要特別注意及小心的,在傷口癒合、行走能力恢復的同時,這一連串的醫療復健過程都需要龐大的花費,小明媽媽因為要照顧生活起居不便的小明已將工作辭掉,小明爸爸的薪水又比以前減少一半,小明一家實在無法負擔小明的醫療復健費用,因為擔心小明沒有辦法得到妥適的醫療復健照顧,以致影響到他一輩子的生活,本會除了請本會安全委員會醫療組的專業醫師或護理師的臨床經驗,讓家長獲得更多有助於小明傷勢復原的資訊,更連結政府的社會救助體系及其他民間社福單位的生活扶助,讓小明不會因為經費的不足而影響其回復至正常人的功能。
 
伍、創傷心理評估與治療
        對小明來說,此次車禍是意料之外的受傷,當兒童遇到突如其來的改變與驚嚇時,往往會產生心理上的後遺症。小明的父母透過本會專業人員制訂的「創傷篩檢表」,觀察並記錄小明遭遇創傷事件後的生理、心理反應,發現小明受傷後出現創傷兒童常常會出現的症狀,如:變得膽小、黏人、容易分心、愛哭、愛發脾氣,甚至晚上常做惡夢或睡不著…等,這些症狀或行為的出現如果未經過適當的處理與舒緩,都會影響到孩子接下來的日常生活,進而出現無法適應社會的問題。
 
        本會的社工運用專業的個別心理輔導,以本會出版的創傷故事繪本及遊戲書「可琪受傷了!」協助小明抒發心裡的害怕、擔心或其他不舒服的情緒,透過十二次的心理諮商,再加上小明父母參考本會出版的「心理復健手冊」及社工的專業建議,付出相當多的耐心、陪伴與關懷,因此小明受傷後出現的創傷症狀漸漸減緩,也開始會用比較正向及樂觀的態度與想法去面對與因應車禍事件所帶來的傷害。
 
        創傷事件除了會對個案造成心理上的影響之外,與個案血脈相連的家人也會因為創傷事件而產生心理上的負擔與壓力,小明的媽媽對於小明的受傷相當自責,自責自己沒有照顧好小明才會讓他發生車禍,而且在照顧小明生活起居的過程中,因為擔心小明的傷勢無法完全復原,所以精神常是緊繃的,半夜也常會驚醒、睡不好,再加上面對車禍肇事的釐清、法律訴訟的繁瑣,心裡除了自責還交雜著憤怒與難過的情緒,心理與精神壓力非常龐大,本會在照顧小明心理健康的同時,也會不定時打電話關心或與小明媽媽晤談,給予情感上的支持與陪伴,與其一起度過最艱難的時刻。
 
         一場車禍不僅造成小明右腳受傷,更讓整個家庭面臨到協調賠償、法律訴訟、醫療復健及心理創傷等從未遇過的問題,而交通意外事故與其他意外事故所不同的是,車禍事故現場的證據保存相當重要,其牽涉到了肇事責任的歸屬以及賠償的金額。這麼多年在協助因遭遇意外而受傷之兒童及其家庭時的服務經驗中,小明的案例只是冰山一角而已,為了能協助更多像小明一樣遇到問題卻無力解決、不知所措的個案,我們會讓自己變得越來越堅強及茁壯,更有力量一次又一次為這些個案伸展正義,協助他們走出創傷。
 
 權益保障小提醒 
 當我們遇到車禍時應注意下列事項以保障自身權益:
(一)救護傷患,請打 119 通知救護單位。 
(二)在適當位置擺設警告標誌,以免發生二次車禍。 
(三)保持現場完整,並且打 110 通知警察單位處理。 
(四)如果隨身攜帶照相機,應將重要證物、現場場景拍攝下來。 
(五)如果車輛尚能行駛且人員無傷亡,應將車輛位置 標記固定後,移置於不妨礙交通的地方。 
(六)當事人彼此交換車輛保險資料,確定聯絡方式,必要時聯絡保險公司人員到場協助處理。 
(七)尋找現場目擊證人,請其向警方作證,注意周圍有無錄影監視器,以便 供警方協助取得錄影資料,現場如有與事故相關之違規停放車輛亦請記下其車號,並提供警方登載。
(八)謹慎檢視及確認警察所作現場筆錄及現場圖後再簽字。 
(九)如在高速公路上發生車禍,除於適當位置擺放警示設施外,請勿站立車旁或在車內,以防後方來車追撞。 
       事故現場資料對事故鑑定之佐證相當重要,但當事人常會忽略了圖上所登載之事項,再加上事故發生後心情混亂的影響,往往未經詳加確認即隨便簽了名或捺按手紋;所以對警方所登載之事故現場圖資料簽認前應注意下列事項,以維護自身權益:
(一)查對雙方當事人基本資料之正確性(如車種、車號、駕駛人等資料)。 
(二)確認事故車輛之位置(行駛方向、停放之車道、車頭之方向、撞擊點、傷者或車輛倒地位置及方向等)。 
(三)查認事故現場之散落物(方向燈殼碎片、車體碎片、玻璃碎片或落土等)相關位置。 
(四)事故現場遺留痕跡(血跡、油跡、地面刮痕、煞車痕及車輪或車身上的擦痕等)。 
(五)事故現場之路況、號誌、標線、標誌、障礙、天候等。 
(六)對方駕駛人之狀況(如用車狀況異常行為現象或酒後駕車等)。 
資料來源:臺北市交通事件裁決所
 
文章出處:本文出自靖娟基金會97年出版之半年刊第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