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育兒知識家

左撇子、右撇子? 不要太早操心

        精細動作的表現在兒童發展的過程之中,對邏輯運思以及日常生活中的自我照顧有很重要的角色。所以,當孩子開始學習操作工具後,許多爸媽都很擔心孩子的精細動作發展。而最常會詢問的問題便是<我的孩子為什麼還沒有慣用手?><需不需要強制孩子使用同一手作為訓練建立練用手?>其實,當遇到這樣的問題時,我們無法直接給一個確實的答案!但是只要了解孩子的完整發展經驗,所有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首先,我們要釐清孩子的發展是一連連續線,所有的發展過程都不是突然出現的。所以,慣用手的產生也是累積的連續發展過程,而慣用手的基礎的動作能力便是兩側協調的過程。孩子在開始有動作表現之後就已經在建立動作的技巧,從基礎的爬行動作以及環境探索的過程之中,就會開始利用經驗來發展動作的各項技巧。而在一個完整的動作技巧表現的過程之中,穩定度與活動度會同時出現相互協調及作用。例如,當孩子需要爬上沙發或床墊時,一隻腳會在下面支撐,另一隻腳會嘗試跨到上面的平面。當孩子已經跨上去後,又會將重心利用身體的位置一到沙發的平面去,在脫離支持的腳。

        而這樣的過程就是兩側協調的基礎,很多動作都是如此作用,例如:騎腳踏車、上下樓梯。然而,有另一些的動作卻是需要所謂的側化過程,例如:寫字、打球。這些動作明顯的不是兩側協調就可以完成的,而是需要更多技巧的運用及品質的要求。而這些需要側化的動作,就需要所用的慣用手以及非慣用手的相互協調配合,以達成活動的品質要求。而所謂的側化過程並非是所負責的肢體單一專司,而是需要整體的動作配合,是一個完整的能力。例如:當我們要進行一個三步上籃的動作時,並非只有投球的手要動作,而是我的身體需要作出協調的動作。也同理,當我們發覺孩子的慣用手似乎不穩定時,我們應該更著眼的是<孩子的動作協調以及動作經驗是否足夠?

        當孩子的動作協調發展還沒有獲得足夠的經驗前,要求慣用手的動作是不切實際的,即使強制規定用一隻手作業,品質也會很差。就如同當孩子練習剪刀動作時,只練習使用剪刀的手而另一邊的輔助手卻完全置身事外。所以當孩子有慣用手動作方面的疑慮時,我會先建議增加孩子的動作協調經驗,增進兩側整合的動作,在協調動作之中建立及引導慣用手發展的傾向。例如,當孩子已經可以跳跳床後,我們會試著讓孩子一邊跳床一邊丟接球,在過程之中孩子會漸漸嘗試然後發展出側化的動作。如果,孩子此時出現同手同腳、或是不協調的表現,就代表我們需要幫孩子獲得更多的經驗以及動作回饋。

        在動作協調的活動之中,加入技巧要求的活動目標,就可以讓孩子開始進行側化技巧發展的過程。而在這樣的過程之中,我們仍然需要注意孩子的精細動作發展過程。以孩子的動作發展過程來說,手部的發展過程就為複雜,從掌部到雙側的協調都有不同的發展意義。例如:孩子並不是一開始就用前三只進行抓握,在發展的過程之中孩子是由掌部、尺側(也就是小指端)開始發展,所以無論是拿東西吃,或是用蠟筆亂畫,在這個不同的年齡都會有不同的表現。而發展過程有其意義存在,直接跳過過程而使用成熟的動作,只會讓孩子看起來是成熟的,但整體的動作卻沒有循序漸進的品質進展。然而,當孩子在發展慣用手時也出現完整的動作建立過程。

        在兩歲時,孩子會開始進入精細動作發展的重要時期,在此時孩子會經歷一些過程來建立技巧。首先,從單一的動作表現(亂丟東西)到有目的性的動作(把東西都丟到桶子裡),這個過程是練習手眼的重要階段,是<即物>動作的發展表現。其次,當孩子開始雙手一起合作完成活動時,會先以協調動作為主,例如:雙手握著奶瓶、雙手一起抱抱娃娃。而當孩子開始練習有技巧的動作時,一開始會有不斷換手的現象,此時因為孩子無法用單手來進行動作的調整,會藉由換手來調整動作。另一方面,也會利用換手的過程來分化兩側的動作,一手動作、一手休息。而在這個過程之中,會有許多種一的里程經驗出現。例如:當孩子一開始玩木棍套株株時,多用慣用手拿珠珠,這跟成人是相同的。但是當孩子開始學習用線串珠珠時,我們會發現孩子一開始多使用非慣用手拿線,而使用慣用手拿珠珠。這樣的過程會讓家長誤以為孩子的動作不對,但事實上這是一個必然出現的連續過程。在此時,對孩子來說是握好線用珠子去套,而非用線去穿。當孩子整合了這個過程,自然會從拿珠子去套變成用線去穿。而這樣的過程是無法省略的,需要一步一腳印地讓孩子參與體會。當一位心急的爸母詢問孩子的慣用手發展時,我們會更重視剛剛所提的完整過程,而非只定義孩子的慣用手。

        精細動作是一個完整的動作發展過程,而且需要依靠其他基礎動作的幫助才能適當的表現。沒有近端的功能就不會有遠端的技巧表現。考量慣用手的發展過程,需要先考量孩子整體的動作進程。讓孩子增加參與的機會,在適當的環境之下練習獲得足夠的經驗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