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育兒知識家

正確使用學步車 爸媽輕鬆 不礙發展

正確使用學步車 爸媽輕鬆 不礙發展

文/張旭鎧 職能治療師

寶珠最近開始幫兒子、媳婦帶七個月大的孫子,好讓他們能夠專心工作,同時也省了一筆保母的費用。但是七個月大的孫子剛學會爬,整天在家裡到處趴趴「爬」,老人家跟在後面都已經走到腰痠背痛了,孫子還是樂此不疲,寶珠也不敢放鬆,深怕一不注意,孫子不小心撞了哪裡,或是摸到了什麼放到嘴巴,萬一生病就更糟糕了!

寶珠突然想到,以前帶兒子的時候,把他放在學步車中,看著他到處滑行,挺可愛的!於是託人買了一台進口的學步車,把孫子放在學步車中,孫子雙手撐住學步車站了起來,看了更高、更遠,於是更喜歡到處找尋新奇的事物了!

這天傍晚,媳婦正要來帶孫子回家,一見到寶貝坐在學步車中,馬上箭步向前,不分青紅皂白,氣急敗壞地跟婆婆說「你不知道學步車會害了寶寶嗎?今天就把學步車丟掉!」然後頭也不回地抱走了孩子,只留下寶珠茫然地看著學步車。
 
學步車有錯嗎?
有媽媽說「國外都不用學步車了,所以我們也絕對不會讓孩子坐學步車!」事實上,也只有加拿大在2004年4月7日頒布了學步車禁令,禁止學步車的廣告、銷售及進口,而禁止的原因只有一項,就是「安全考量」,從1990年到2002年,在加拿大共發生了1935起的學步車意外,像是跌落樓梯及掉落游泳池中,於是使得政府不得不發不禁令。但是反觀地小人稠的台灣,住的大部分是公寓,更別說家中有游泳池了,所以環境的不同,使用學步車應該安全多了!

難道在台灣就沒有學步車的意外事件嗎?有的,像是被學步車夾到,或是重心不穩跌入廚房餿水桶溺斃的案件都出現過,原因是學步車不好?還是大人疏於照顧?如果大人們不把剪刀收好,任由幼兒拿取把玩,因而造成傷害,難道我們也要禁止剪刀的使用嗎?

學步車,俗稱「螃蟹車」,英文稱為「baby walker」,直譯過來就是「嬰兒助行器」,是在幫助嬰兒走路走得更好使用的,並不是訓練嬰兒學習走路的工具,更不會是代替父母、保母的照顧者,因此若把學步車當成「安置幼兒的場所」,那就大錯特錯了!
 
坐學步車會造成O型腿?
除了安全問題外,媽媽們會從各大媒得到許多使用學步車對幼兒不利的說法,像是造成O型腿,尤其是家中有女寶寶的媽媽,更會擔心孩子將來的步態及站姿問題!其實,一歲前的寶寶都是O型腿,這稱為「生理性O型腿」,是因為胎兒在母親子宮蜷曲所造成的自然現象,通常開始走路後半年內會消失,但是慢慢地會變成X型腿,這是由於「鐘擺效應」的影響,就像鐘擺要停下來時,並不會到達底端就突然停住,而是會左右擺動慢慢停下來。孩子要到約三歲時,才會建立筆直的雙腿。

這麼說,學步車就不會造成O型腿囉?不!如果幼兒在雙腳沒有力量支撐身體的時候(就是孩子還沒有辦法扶著家具自行站起來的時候)就使用學步車,這反而使得關節壓力過大,骨骼無法支撐體重,造成了過度的彎曲,這會被診斷為「病理性O型腿」,此時就需要復健、治療,甚至是手術!
 
使用學步車就減少爬行機會?
媽媽都常聽說「爬行有助兒童發展」,於是紛紛要求孩子盡量爬行,臨床上甚至看過兩歲的孩子因為媽媽一直要求爬行而沒有發展出站立、行走的能力,因而被診斷為「發展遲緩」。媽媽會問「不是爬越多越好嗎?」其實當孩子開始站立、行走之後,可以移動、探索的範圍增加了、可以看得更高、更遠,獲得的刺激與訓練並不會少於爬行時期。

兒童的發展有階段性,在每個階段使用適當的「輔具」,可以讓孩子的發展事半功倍,當孩子只會爬行的時候使用學步車,當然就剝奪了爬行的練習,但是當孩子開始站立起來,適當的使用學步車,可以讓孩子喜歡行走、安全行走,至少當走累時會坐在學步車中,而不是跌坐在地上。

那麼,什麼才叫做「適當使用學步車」呢?一天可以坐在學步車中多久?從孩子學會站立開始,每天使用學步車的時間,必須小於其他活動時間的一半以上,也就是說,如果讓寶寶一天坐了兩個小時的學步車,那麼至少要有四個小時以上的時間是讓寶寶進行不在學步車中的爬行、站立或是在床上翻滾等大肢體動作。而每一次使用學步車的時間,建議不要超過10分鐘,以免寶寶使用雙腳過久,造成肌肉過度使用而疲累。
 
坐學步車會造成扁平足?
如果您的寶寶已經可以扶著站起來,請您看看他的腳底,是不是完全貼在地面上,不像大人站立時,腳底會離開地面呈現圓弧狀?其實,寶寶在三歲前都是扁平足!腳底的弧狀拱起稱為「足弓」,足弓的功能是人體行走的「避震器」,可以緩衝行走時對地面的反作用力,大約會在三歲的時候出現。為什麼到了三歲才會有腳弓呢?這就是因為從孩子開始站立到三歲之間,在行進之間不斷地刺激腳底,使得腳底肌肉開始建立彈性,慢慢地形成足弓,因此文獻上只發現沒有行走的孩子會造成扁平足,像是低張型腦性麻痺,並沒有直接證據證明使用學步車造成扁平足!

而提倡學步車會造成扁平足的學者,則是認為幼兒在腳部肌肉不健全的狀況下,就開始使用學步車,會造成足底肌肉的過度拉扯,因此無法建立應有的彈性,也就無法形成足弓。仔細想想,這是因為坐學步車所造成?還是「太早」使用學步車的結果?建議,還是別把學步車認為是教導孩子走路的工具吧!
 
坐學步車容易踮腳尖走路?
現代媽媽對孩子的擔憂不比以前少,從擔心爬得夠不夠?什麼時候會走?還要擔心走路的時候會不會踮腳尖。很多幼兒在使用學步車的時候,容易出現踮腳尖的行走姿勢,於是有人擔心這會不會養成習慣,讓孩子將來走路都踮著腳尖?踮腳尖走路不好嗎?當踮起腳尖時,腳底與地面的接觸面積小了,所以摩擦力也跟著變小,再加上力學角度的關係,使得力量集中在向後推地,因此向前衝的力量就顯得更大、速度會更快,就像是百米衝刺的選手,跑步時都是以腳尖著地的方式前進。但是對於幼兒來說,由於踮腳尖時與地面接觸面積小,所以不容易維持平衡,這類的孩子常出現走在平地上也會跌倒的現象。除此之外,踮腳尖也是許多神經生理狀況判斷的依據,像是腳後跟阿基里斯肌腱太緊、神經肌肉系統病變都會產生踮腳尖的現象,因此先觀察孩子平時是否仍可以用腳底著地的方式行走,如果只有在特定狀況會踮腳尖,其實不用太擔心!

幼兒在什麼特定情況會踮腳尖?坐學步車就是其一,因為如果大人沒有依照孩子的身高調整學步車高度,當孩子扶著學步車站起來時,雙手一撐!把身體撐高到只能腳尖著地,那麼孩子就只好踮腳尖走路囉!當寶寶在學步車中出現踮腳尖走路,那麼請試著調整學步車的高度看看!

當寶寶扶著家具走路時會踮腳尖,有可能是他想要站高一點,看看桌面上有什麼東西,這其實也是自然現象,反而是寶寶對於環境中的一切失去興趣,這才是我們要擔心的呢!當寶寶放手走路,您可以將雙手輕輕在寶寶的肩膀上施點力量,讓他雙腳著地,接著給予口頭讚賞,寶寶將逐漸地減少踮腳尖的現象。
 
坐學步車反而不會走路?
專家普遍認為過度使用學步車會導致孩子較晚出現行走的能力,於是造成家長的緊張!其實,「過度」做任何事都是無益健康與發展的,想想看,如果我們每天抱著寶寶,不然就是放在嬰兒床上,出門坐嬰兒車,寶寶從來沒有使用過雙腳,那麼雙腳的力量就不會產生,甚至開始萎縮!同樣地,「過度」使用學步車,讓孩子將全身力量依靠著學步車,使得雙腳不需要承受足夠力量,加上只要輕輕一推就能移動,雙腳自然無法發展出行走所需的力量及應有的動作!因此,不是坐學步車不好,而是「過度」使用學步車是無益的!
 
使用學步車的正確觀念
綜合前面各項觀點,到底該怎麼使用學步車呢?

一、九個月大開始使用:當孩子開始爬行後約一個月,也就是腳部力量增加之後再讓孩子坐學步車,這可以協助穩定關節位置,並且能夠支撐體重,減少O型腿及扁平足的產生。

二、大人隨時陪伴:幼兒使用學步車時,大人應該隨時緊盯著孩子,並且不可讓孩子遠離大人兩公尺以上,以免發生危險時大人來不及反應。

三、建立安全環境:在學步車可以到達的範圍內,應該避免會造成危險的環境或設備,例如桌角、桌上的茶杯、桌巾,或是水桶、垃圾桶等,如果家中環境有樓梯,也應該裝設柵欄。

四、每十分鐘休息:幼兒在學步車上的時間每段建議不超過十分鐘,除了避免雙腳過度使用外,同時也減少了家長出現因為習慣後開始忽略、不注意幼兒行為的狀況。每天建議待在學步車上的時間總和不應該超過兩個小時,因為過度待在學步車上會減少孩子練習其他動作技巧的機會。

最後強調,學步車只是個輔助器材,無法取代父母陪伴的地位,建議父母每天仍應盡量有與孩子共玩的機會,而不是窩在沙發上,看著孩子推著學步車到處走而已!

* 本篇文章由【張旭鎧。兒童職能治療師】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