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育兒知識家

心理輔導-災難創傷篇

台灣因為地理位置、氣候等影響,時常有地震、風災等大型自然災害,造成人身及財產的損傷,在這裡特別提出災難創傷可能帶來的影響及相關處理。
 
【創傷症候群篇】
當孩子面對這麼大的災變之後會產生很多的情緒反應和行為,一般來說,這些情緒反應在幾天之後,在親人和老師的支持與保護下會隨時間慢慢減少。假如過了一個月仍然持續,或者這些現象出現得越來越頻繁,或情況越來越嚴重,進而影響到孩子的日常生活時,請您們儘早和相關的專業人員聯絡,如兒童精神科醫生、兒童心理醫師、社工師、有經驗的輔導老師,請他們協助。「創傷症候群」的症狀包括了:
1.變得非常不安和緊張焦慮。
2.突然談一些和現實不相關的事情,尤其是好像重複看到災變的現場,或者是聽到旁邊不存在的聲音…等等。
3.變得非常的敏感,如驚弓之鳥似的一有風吹草動就非常的緊張不安。
4.坐立不安,難以專心。
5.變得沒有表情,好像任何事情他都不在乎、激不起他的情緒反應。
6.退縮,對別人的談話,別人的關心沒有興趣,從人群中退縮。
7.睡不著覺,或者半夜常常驚醒,惡夢連連。
8.行為退化到更小年齡的行為,如咬手指、尿床、口吃、纏著人不肯離開、哭鬧像個小嬰兒的行為。
9.強烈的罪惡感,或者非常不快樂,甚至出現傷害自己或說些和死有關的事。
10.出現一些身體的症狀,如頭痛、肚子痛、噁心、頭暈、頻尿,身體某一部份不能動或者是暈倒
 
【父母篇】
    在地震、颱風、水患等天然災害過後,每個人的生理、心理及生活多多少少都會受到影響,對家毀人亡的倖存者來說,除了要面對變色的家園、面對在食、衣、住、行等日常生活上發生的困難,還要面臨親人過世的傷痛。成年人在面對這些突如其來的劇變時,都不見得有能力去因應與面對,更何況是身心發展都尚未成熟的孩子。在經歷了這麼嚴重的災難之後,有些孩子失去最親密的父母親、有些孩子失去了其他的親友與玩伴、有些孩子甚至差點失去生命,這些重大的驚嚇與失落都會對兒童在生理與心理上造成了長遠的影響。
    這時候,只有靠父母親或其他親人的愛與關懷來幫助孩子度過這艱難的時刻,面對孩子所出現的情緒或行為問題,我們提供了下列方法,讓您幫助孩子:
1.孩子必須與父母親或親人在一起:
在剛剛發生災變的時候,孩子必須與他最親密的親人在一起,不要隨便讓孩子離開父母親或親人,一方面是保護他們的身體安全,另一方面也是提供他們心裡面最直接也是最安全的保障。 
2.讓孩子有安全感:
孩子在這個時候通常會有很多的害怕與不確定,父母親或其他親人除了多說一些話安慰他們之外,還要多用如:握手、擁抱、摸頭…等身體的接觸,讓他們感到不孤單、有安全的感覺,並不斷地向孩子保證,現在的你跟他都很安全,而且會一直在一起。
3.鼓勵孩子表達災害當時的經驗
  鼓勵孩子說出災難發生時,他當時的經驗是什麼,如:看到什麼、聽到什麼,藉此釐清他對災害事件是否有較為負面的認知及不當的想像,將其轉化為正向的看法。
4.鼓勵孩子表達心裡的感受:
有些孩子面對重大的創傷事件後,會變得比較退縮、不愛說話,父母親或親人要鼓勵他們盡可能將心中的害怕、痛苦、生氣及哀傷的情緒表達出來,有些孩子會用畫畫、遊戲、語言或文字的方式表達,我們只需要耐心傾聽他們的表達並陪伴他們即可,通常父母親或親人的關心與傾聽就是很大的安慰了。記住不要強迫孩子要勇敢及堅強的面對這些困難,更重要的是,絕對不能不准他們哭,讓孩子知道他們的情緒是被接納的,如此才能讓孩子無法言喻的傷害有一個宣洩的出口。
5.鼓勵孩子與同儕一起玩:
多讓孩子與同儕互動及遊戲,孩子可以透過玩遊戲的過程當中,排解或舒緩經歷災難後所帶來的傷痛。
6.鼓勵年齡較長的孩子參與重建工作:
鼓勵年紀比較大的孩子參與重建的工作,讓他們有共同為重建家園而努力的感覺。
   
【師長篇】
    在經歷災難之後,孩子通常開始準備復學,但有些孩子可能因為無校可讀而被迫轉學,另外會有些孩子仍住在庇護所,尚未有長期住處,這些生活遭遇劇變的孩子需要心理上的特別照顧,在此提供老師在照顧這些兒童時的一些建議:
1. 讓孩子有安全感:
不要讓孩子覺得孤單沒人陪,這一方面是為了實際的安全需要,另一方面是給他安全的心理支持。讓孩子覺得教室是安全的地方,老師是可以信賴的人,當孩子有了安全感,才有力量去面對接下來的困難。
2.鼓勵孩子表達心裡的感受:
如果孩子願意的話,鼓勵他們以遊戲、圖畫、言語、文字表達對災難的生氣、哀傷、緊張及害怕。假如他們不願意或沒準備好,不要勉強他們,否則會使他們覺得更害怕。如果可能的話,讓具有相同樣經驗的兒童組成小團體,可以讓他們更容易表達心中的想法與感受。老師此時只需要有耐心且專注的傾聽,讓孩子能自在地表達,並適時給予言語及肢體上的安慰,如:擁抱、拍拍肩、摸摸頭即可。
3.鼓勵孩子與同儕一起玩:
鼓勵他們和別的孩子一起玩以轉移對災難事件的注意,即使孩子可能會把災難的元素加進遊戲裡,這都是健康的,災難的影響會漸漸地得到釋放,可使其從遊戲中逐漸恢復正常的活動。尤其是喪失了雙親或者其他親友的兒童,更要鼓勵他們參與別的孩子的活動,這樣不會讓他們覺得跟別人有很大的差異,進而在情緒上得到紓解。 
4.讓孩子的生活正常化:
雖然這些孩子需要被協助,但這不代表他們可以免除原本就應該做的工作,應讓他們在正常化的生活之下,與其他的孩子有一樣多的機會去從事相關的活動和作業,使其慢慢回到災難發生前的生活正軌。 
5.對孩子多些包容:
  孩子在面臨如此重大的壓力之下,可能會出現一些反常行為,如:不遵守規定、在言語或肢體上的攻擊其他同學…等,老師先不要急著指責或處罰孩子,應引導孩子將心中的不滿及憤怒,以其他較適當的方式宣洩出來,當孩子的情緒比較穩定後,還是必須要求孩子遵守學校裡應遵守的規定。
 
文章出處:
本文出自靖娟基金會出版2009年走出創傷~心理復健手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