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育兒知識家

心理輔導-外表無法恢復的OK繃小孩,可以這樣做

有的創傷事件使的孩子的外表無法恢復原本的樣子,孩子對自己的身體或是對事件的看法有時會出現以下反應:
 
 

 

衝擊期

退縮期

承認期

重建期

心裡的感覺

很生氣、害怕、沮喪、覺得未來沒有希望……等。

開始知道自己跟以前不一樣,覺得自己很多事都不能做,很無助,不想承認身體的改變。

覺得很悲傷、難過,慢慢地開始接受自己已經跟從前不一樣了。

已經能接受新的外表。

會出現的行為

具有敵意、哭、鬧……等。

討厭自己的身體,不想面對身體的改變,會扭曲有關受傷的原因,或是把受傷的地方隱藏起來。

開始談自己是怎麼受傷的,哪裡受傷了,將來要怎麼辦。

努力作復建,想回學校或做自己想做的事……等。

 
∮上述創傷反應會交互出現,出現的時間、時期、順序都不一定。
∮孩子的恢復力極強,通常比成人容易進入重建期,反而是家長應該注意自己的反應。如果太過溺愛孩子或討厭孩子,會讓他自信心低落。
∮孩子的情緒反應會一再地反覆出現,自我概念和學校適應可能會較差,家長要同理他的感受,陪孩子克服困難,而不要一味地責備他。
 
當受傷的孩子問起自己的情形,家長到底該回答到什麼程度總是令人猶豫不決,怕孩子無法承受,又不想欺騙孩子,我們建議用孩子聽得懂的話誠實回答孩子的問題,讓他知道自己發生了什麼事,欺騙孩子常會引起不好的結果。保護孩子的最好方法是在孩子想知道的時候,告訴孩子他想知道的事,不需要很詳細,但是盡量不要迴避或是欺騙。通常意外剛發生的時候,孩子並沒有準備好處理令其困擾的問題。不要對孩子談太遠的問題,除非他主動問起,且已有能力處理這些可能發生的問題。
要注意回答時的態度,家長對孩子的態度會影響他日後對自己的看法,因此,家長必須先接受孩子外表無法恢復的事實,如果發現自己動不動就打罵孩子,對孩子很沒耐心,覺得帶他出去很丟臉,希望沒這個孩子時,就要找專業人士幫忙。但是也不要給孩子特權,要把他當正常孩子教養,孩子有能力做的事,要放手讓他去做,並適時給予讚美。找機會和孩子談他的身體狀況,鼓勵他和其他孩子交往,教他怎麼說出自己的感覺,也學習怎麼尊重別人。
 
當孩子的狀況逐漸穩定,家長就得視孩子的情形決定是否要將孩子送入原班級(詳見新知大眼睛-心理輔導-OK繃小孩的行為反應及如何協助篇),或是進入特殊教育系統。如果要進入特殊教育體系,我國的制度大概如下:
(1)資源教室或巡迴輔導制:特殊兒童被安置於普通班級中,但以資源教室或巡迴輔導人員提供他 們所需的特殊教學或其他的相關服務。
(2)特殊班:特殊兒童被安置於一般學校的隔離性或自足式班級。
(3)特殊學校:學校是專為特殊兒童設立的。
(4)醫院床邊教學:少數醫院為了避免肢體障礙或病弱兒童因治療中斷學業,所採取的教育安置方 式,其中以重度身體傷殘兒童居多。
目前回歸主流教學,是特教界的新理念,因為特殊兒童最後仍需回到正常社會中生活。但孩子應該選擇哪種教育,仍需視孩子的情形而定。多和醫生、復健治療師等溝通,可以深入瞭解孩子的狀況。各師範大學特教系多設有諮詢專線,可針對孩子給予個別建議;而社會褔利機構(各地社會局、處)則可以提供經濟上的援助。
 
不論我們為孩子選擇的是何種教育機構,以下的方法都可以幫助孩子早日適應學校生活。
(1)協助孩子做入學或復學的準備:帶孩子去參觀學校或機構,了解上課的流程,並拜訪老師或同 學。
(2)傾聽孩子對就學的看法及現在最擔心的問題,加以討論。例如孩子擔心自己在陌生的環境中, 不知道該怎麼辦?我們就可以帶孩子想想看,到了學校之後,除了上課時間,自己想做什麼? 萬一需要幫忙時可以找誰等。
(3)鼓勵孩子主動與同學打招呼或談話,這是解決孩子等待友誼的最佳辦法,我們可預先跟孩子演 練,協助他學習和人打招呼或談話的技巧。
(4)多與學校或機構聯繫,了解孩子學習的狀況及學習進度,以便協助孩子練習。
(5)隨時為孩子打氣,指出他進步的地方。
 
文章出處:
本文出自靖娟基金會出版2009年走出創傷~心理復健手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