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育兒知識家

<兒童發展新想法> 不是真的不專心!!

 

    孩子表現出不專心時,常常是孩子正在告訴我們<爸媽!! 我需要幫忙!!>而兒童職能治療師就是將大腦科學、兒童發展、家庭支持時現在孩子日常生活之中的專業人員。

    一接觸到孩子及父母時,常常聽到這樣的抱怨:為什麼孩子在家裡跟治療室中很專心,但一到學校上課就一直被老師說在發呆

    聽到這樣的問題時,我們便需要先釐清關於注意力的一些因素。首先,便是注意力並不是一個”單一”的能力。我們在執行專注動作的過程之中,會因為所處的環境及所面對的挑戰不同,而隨時變換多種不一樣功能的注意力。例如:當我們專心思考一題數學題時,我們使用多一些的持續性注意力。而當我們需要一邊聽課一邊抄寫黑板時,我們便會使用多一些的分離式注意力。在多種不一樣的注意力形式因應不同活動適當運用之下,我們才能表現出適當的專心。
 

    當我們想要幫助孩子時,我們需要釐清問題!以下為臨床案例(分享職能治療師進行不專心原因的推理過程)

     小如是一位努力且願意學習的孩子,自從上了小學之後,媽媽開始覺得小如越來越來沒有自信心,在學校的學習過程之中,常常跟不太上,也被老師抱怨時常發呆。為了跟上學習母親會為她在家中複習,雖然孩子跟母親都一直很努力,但似乎對於在學校會發呆這件事依然沒有起色。 

    當我們遇見小如這樣”普遍”的個案時,亂槍打鳥的訓練並沒有多大的效用,職能治療師們為了釐清問題及找出孩子在學校時活動參與的困難而請家長及學校老師先行回想以下的問題: 

發生的行為

猜測原因

孩子在上課的過程之中,
是何時開始出現頻繁的不專心情形?
(
是一開始上課/過了一段時間?或是快下課)

注意力廣度不足
學習類型及授課方式無法相互配合

孩子不專心的時候在做什麼?

感覺統合需求
學習互動表現

如果忽略孩子的不專心,
孩子會自己回到課堂上嗎?

注意力廣度不足
感覺搜尋

孩子不專心的情形是出現在特定課程之中,
或是每一堂課都會出現?

學習類型及授課方式無法相互配合
社交互動技巧

一對一教學時,
會不會出現在課堂中一樣的情形?

各項注意力表現有較大的相對差異

孩子有沒有明顯的學習類型傾向?

學習類型及授課方式無法相互配合

孩子的遠端對應能力能不能負擔活動要求?

考量視知覺處理能力

孩子的學習成就會不會因為教學方式而改變?

考量知覺/認知能力

     當我們了解這些問題後,我們便能開始評估孩子在注意力的表現困難。針對不同表現的孩子,我們才能設計出專屬的活動。例如:孩子都在上課20分鐘後出現不專心的情形,而且只出現在同一位老師授課時,如果忽略孩子不專心的發呆行為,孩子多會在5分鐘之後回到專心的狀態。所以在介入的時候,我們便會考慮孩子的注意力廣度、學習類型、視知覺及聽知覺的相對表現,當然還有授課教師與孩子的互動情形。當然,在這樣的之後,職能治療師所設計出的活動便會是為孩子量身設計的。 

     所以,

當孩子出現不專心的問題時,我們會先思考以下的問題:

行為敘述

(1)孩子參與度最好的課程是           ,參與度最差的是          
或是某些因素會影響課程的參與度                             

(2)孩子最容易不專心的時段是
  
o剛上課  o課程中  o快下課  o課堂任務轉換時。

  依照您的觀察,孩子一段專心的時間是否有至少15分鐘?

(3)孩子一堂課大約會有不專心的情形幾次?         ~     

(4)孩子經過提醒會”立刻專心嗎”或是要一直提醒一段時間才會專心?

(5)孩子不專心的時候大多在做什麼?

(6)不提醒孩子,孩子會自己回到課程上嗎?

(7)孩子有沒有看起來不專心,但是問他都會的情形?

(8)孩子在專心的時候,會不會有一些特殊的行為?(例如:專心背書時會搖晃身體)

(9)有沒有一些因素發生時,孩子一定會被吸引而不專心?(例如:學校廣播)

(10)孩子被指責時,會不會不敢看師長或父母,甚至說不出話?

(11)請舉出三個,老師最想孩子盡快達到的目標,請詳述品質或頻率。

 更多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