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育兒知識家

夏天來了,腸病毒也來了

夏天是腸病毒的舞台   
如果說冬天是流感的季節,相對的,夏天無疑是腸病毒的舞台。台灣過去的經驗知道:腸病毒疫情每年進入春天後,隨著氣溫上升,疫情也開始增溫,於5月至6月(第20至24週)達到高峰後,放暑假時會稍降溫,但於9月開學後可能再度出現一波流行(圖一)。
今年腸病毒的疫情來勢洶洶,兒科門診及急診腸病毒感染病例明顯增加。2014年截至第18週全國已累計783班級停課,其中絕大多數為幼兒園,因此家裡有幼兒的家長要更加小心注意。


腸病毒小檔案
 腸病毒為一群病毒的總稱,多達數十種型別,包括克沙奇病毒(coxsackievirus) A型及B型、伊科病毒(echovirus)等,其中還有惡名昭彰的腸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腸病毒沒有脂質外殼(lipid envelope),因此不怕酒精,一般的乾洗手液沒有效果(所以不要以為噴噴酒精就安全了)。
腸病毒傳染途徑為腸胃道(糞口、接觸)或呼吸道(飛沫、咳嗽)傳染,容易在互動密切的場所傳播,加上年幼的孩子多沒有抗體及衛生習慣不好,所以腸病毒好發於年紀較小的兒童。
 
腸病毒感染及照顧
感染腸病毒最先出現的症狀為發燒,通常二至三天。隨後孩子口腔會有出現小水泡或潰瘍,即為疱疹性咽峽炎(圖二)。某些腸病毒型別(如腸病毒71型)則會引發四肢皮疹及口腔潰瘍,即為手足口病(圖三)。腸病毒感染沒有特效藥,照顧的原則只要注意進食(可給冰涼柔軟的食物,如布丁冰淇淋)及預防脫水,大部分的孩子病情會在一個星期內獲得改善。
值得提醒家長的是,嚴重的腸病毒感染(腸病毒重症)會危及生命,其中包括腦膜炎、腦炎、心肌炎、休克等。早期察覺腸病毒重症的病徵是孩子治療存活的關鍵。重症前兆只要出現任一項都不對(圖四):
    1.嗜睡、意識不清
    2.肌躍型抽搐(類似受到驚嚇的突發性全身肌肉收縮動作)
    3.持續嘔吐
    4.呼吸急促、全身無力、心跳加快
      更精簡的說,若一個孩子感染腸病毒後,不會吃又不會玩,家長還是帶給小兒科醫師檢查一下比較安心。
 
洗手是最有效預防腸病毒的方法
如前所述,腸病毒不怕酒精,因此實實在在用肥皂加水洗手(口訣: 濕、搓、沖、捧、擦)才是預防腸病毒最有效的方式。孩子什麼時候應該要洗手?進前食、上厠所後、看病前後、擤鼻涕後、和別的孩子共玩玩具後、從外頭回來等等。反正,手多洗幾次就對了!
 針對腸病毒作環境的消毒,建議使用漂白水(次氯酸鈉)消毒。漂白水濃度為1000ppm消毒效果較佳: 市售漂白水濃度5%,比例為20c.c漂白水(約免洗湯匙1瓢)+ 1公升清水。使用漂白水消毒時,要戴手套,注意保持通風,如果擔心孩子會接觸,可在漂白水乾了以後表面再用清水清洗一遍。另外,紫外線(陽光)和高溫也可以抑制腸病毒,玩具地墊等物品在清洗完畢後,也可移至室外接受陽光曝曬,以加強消毒效果。

萬一孩子不幸感染了腸病毒,就先不要到校上課,避免疫情擴大。家中若有其他小孩,也應該盡量隔離。幫病童換尿布或處理排泄物後,務必要洗手,才能再照顧別的小孩。保護孩子,洗手預防腸病毒,就先由我們自已做起吧!
 

圖一: 腸病毒通報疫情  (資料來源: 疾病管制局)


圖二:  疱疹性咽峽炎   (照片來源:疾病管制局)


圖三: 手足口病  (照片來源:疾病管制局)


圖四: 腸病毒重症前兆  (資料來源: 疾病管制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