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育兒知識家

假期後,父母對孩子認知的調整

時序入夏,最近的溫度已逐漸上升,看著人行道上拖著書包小跑步的孩子,熱氣還沒全然散去,但已經陸續開始接到家長來電,問道:「我的孩子變了,怎麼跟以前差那麼多呢?他以前很乖的呀!」聽著從電話線那一頭傳來的焦急與不解,我與同事交換了一個會心的眼神,這是一個季節性問題,我們也該給家長們一些提醒了!
 
「瞎子摸象」般  片段的認知
 
每年寒暑假,許多家長都會為自己與孩子安排一場親子旅行,或許出國、或許回鄉,但無論去哪裡,一個最大的共同點在於跟孩子共處的時間增加了!從學期中每天只有幾小時的晚上相處時間,到旅行中幾乎24小時的共處,其實是家長們難得見到了孩子一天生活的全貌,好像「瞎子摸象」的故事一樣,在學期間我們只看到代表著孩子生活全貌的這隻「象」的一隻腳,我們對孩子的認識也多從那隻腳的印象開始擴充,加上些許學校老師的反應、聯絡簿的交流,再運用自己的想像力將整隻大象畫出來,所以這隻大象的形象就是「我的孩子很熱心!很聽話啊!跟同學相處的很好!」,但是經過一個長假,想像瞬間破滅,「我的孩子為什麼變害羞了?他都不主動跟人家說話耶!他為什麼一直跟別人吵架呀?」大象變色了,而原因變成一個難解的謎。
 
熟悉的學校  VS. 陌生的假期環境
 
其實,就因為先前印象的形成太過片段,許多家長並不知道自己對孩子的認識其實不夠,孩子很熱心、與同學相處沒問題不代表孩子面對新的人際關係時沒有困難,在學校經過一整個學期的醞釀及老師的幫忙,再加上課程學習必須分組等過程,孩子有許多的時間觀察環境及同學、建立安全感,幫助自己跨出交朋友的每一步,形成小團體後再透過團體間的交流擴大人際圈,但多數父母對這一個過程是不了解的,而學校老師的反應也多是孩子努力過後的結果,所以,這隻「象」與父母想像中的那一隻很不一樣。
 
孩子真的變了嗎?  真相是…
 
假期中,孩子跟著家長去旅行,因為要增加新經驗、因為要見見許久不見親戚,所以去到一個陌生的環境、見了不熟悉的人,孩子的焦慮感因此慢慢升高,讓孩子原先具備的能力稍稍退化,所以家長會問「我的孩子怎麼變害羞了?他以前都會主動打招呼呀!」而真相是:他得先躲在家長後面觀察這些不熟悉的人事物,再從中找到一些熟悉的元素來穩定自己。
 
與新朋友建立了新關係後,互動會增加,卻也難以避免出現意見不合的時候,但因為彼此不熟悉,沒有解決問題的模式與默契,所以家長總是感覺爭吵很多,於是會問「他為什麼一直跟人家吵架呀?」孩子其實正從新的爭執經驗中發展新方法去解決問題,但家長們因為以前甚少面對孩子與其他人衝突的經驗,所以一遇到就特別覺得煩,大人們其實也可以想想,我們協助孩子解決問題的方法是否也不足呢!
 
調整認知  合理期待  孩子還是一樣可愛!
 
孩子其實沒有不同,只是在假期中父母親要跟他一起經歷從前在學校曾經歷的過程,所以,我們要提醒家長,不要太快把舊印象加在孩子身上,給他們一點時間,想想我們在進到一個新環境時,不也是焦慮不安的嗎?只是年齡帶來的經驗值幫我們隱藏了焦慮,較多元的問題解決方式讓我們可以快一點開展新關係,所以,當孩子瑟縮在你身後時,記得幫孩子一個忙,收起「怎麼不叫人!這樣是不禮貌的!」這句話,換成另一句「這是○○○,你可以叫他○○!他很喜歡做○○唷!」多給孩子一些可參考的訊息,當他給自己打好氣時,自然會知道第一句話怎麼說出口,我們相信你將會看到一個一樣可愛的孩子!
 
文章出處:本文出自靖娟基金會出版之會訊8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