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育兒知識家

我的喜怒哀樂-學習做情緒的主人

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情緒」是衝擊親子關係的重要因素。有時父母為了一點小事對孩子發脾氣,事後又懊悔不已;有時孩子堅持己見,甚至不可理喻地大發脾氣,讓父母不知所措,以下將剖析各階段寶貝們的情緒發展,藉此讓您知道如何理解寶貝們的需求進而引導其正確的抒發情緒喔。
 
一、0-1歲
(一)情緒發展特性
情緒還未分化,較依賴親人,固著性較強,藉由模仿學習周圍的人物來助長自我控制的感覺。
(二)引導方式
1.了解原因
   在寶寶哭鬧的當下,尤其是不正常嚎哭時,請仔細觀察寶寶哭聲、表情、四肢活動的程度,或是身上有無痱子、濕疹、外傷或腫塊等狀況,以理解寶寶啼哭的真正原因!
2.漸進式引導
   寶寶若出現尋找的動作通常是肚子餓了,接下來再評估尿布是否該換、睡眠是否足夠等因素,最後再使用「抱」的方式去安撫孩子,避免養成孩子予取予求的態度。
 
 ★小撇步:爸媽平日宜多觀察孩子的需求,用不同策略去反映寶寶的哭泣,累積經驗、保持足夠的敏感度,也可試著輕撫孩子的身體,幫助他放鬆,也藉此瞭解孩子的特質、喜好等,以便即時回應孩子的需求。
二、1-2歲
(一)情緒發展特性
幼兒與他人接觸機會增加,對外界環境充滿好奇,出現兩次獨立性的發展:一是學會走路,二是學會說話,喜歡和他人玩,並開始出現抗拒態度。
(二)引導方式
1.了解原因
這時候孩子和照顧者已有非常好的互動關係,能對指令做出正確的反應、對環境中的事物充滿好奇,也會透過許多行為來反應自己的情緒,其實他並不是刻意在唱反調,只是想讓自己擁有「掌控」的成就感而已。
2.漸進式引導
父母親在給予幼兒適當的照顧、保護與關懷之後,即可以放手留給孩子更多的探索空間,讓他多方嘗試、獨立學習,以培養其自主性,而在學習過程中的錯誤經驗,也是父母該包容的。
 
 ★小撇步:由於小孩們的情緒掌控能力還不夠成熟,當複雜的情緒出現時,特別需要照顧者的協助,照顧者可以多利用機會教育孩子,讓孩子自然地養成良好的情緒管理習慣。
 
三、2-6歲
(一)情緒發展特性
是各種心理活動發展的奠定期,分化出手足嫉妒、幸災樂禍、自我中心、喜愛特定人事物等情緒。
(二)引導方式
1.了解原因
6歲以下的幼兒常無法控制情緒,發脾氣是合情合理的,而隨著年紀增長,孩子也漸漸開始產生自信、羞恥、失望等比較心理,因此哭鬧的原因也就較為複雜。
2.漸進式引導
父母除了必須注意孩子的各項發展是否正常外,也要留意各影響情緒的因素,如手足間比較、身體不舒服等,處理情緒背後隱含的需求,並藉由有效的溝通,建立親子關係、幫助孩子自我成長。
 
 ★小撇步:透過溝通引導讓孩子明白,與其用情緒性的表現或字眼發洩,不如直接將「我很生氣」、「我很痛」等欲求表達出來,不僅學習怎麼解決情緒,也練習表達、疏通情緒。
 
四、家庭教育對幼兒情緒發展影響的重要性
長期以來,幼兒情緒教育的相關研究都相當強調,幼兒的情緒發展在嬰兒時期就已經開始啟蒙,所以和諧的家庭氣氛和父母本身的情緒表達,都會影響孩子日後的認知、智力與人格養成。
2008年美國一份研究報告指出,四月大的寶寶就已經能夠感覺媽媽的情緒氛圍了,甚至還會被寶寶模仿、內化成本身的情緒表達;而對於 4、5歲的孩子來說,在形成自我概念的同時,如果有照顧者的細心引導,便能夠慢慢實踐其同理心,也能體會分享的樂趣!
換句話說,童年就像是孩子實習情緒收放的時期,家庭正是練習的教室,而父母就是引導孩子認識情緒的啟蒙老師了!
 
  ★小撇步:和諧的家庭關係加上合宜的情緒示範,更容易讓孩子順利步上健康的情緒發展道路唷!
 
參考資料:
陳質采、呂俐安(2012) <孩子的情緒是怎麼發展的> 學前教育2012.06 P.10
彭紹怡(2012) <12個月育兒錦囊大公開> Baby Life2011.04 P.106
陳振州(2009) <孩子的情緒你真的知道嗎?> 學前教育2009.03 P.10
黃美湄、陳振州(2009) <到親子練功房,掌握情緒3絕招> 學前教育2009.03 P.14
 
文章出處:靖娟基金會出版之臺北市131Fun心玩親子館2012年9月號親職單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