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兒童大頭條

1歲女娃吃松子摔倒卡進氣管!預防嬰幼兒異物梗塞,5類食物要當心

1歲女娃吃松子摔倒卡進氣管!預防嬰幼兒異物梗塞,5類食物要當心

(※人物與文章主題無關,照片為情境示意圖)

吃松子摔倒卡進氣管,1歲女童臉憋紫

根據陸媒報導,日前(1/7)大陸福建一名1歲女童吃松子時不慎摔倒,隨後出現顏面及口周青紫。送醫後症狀出現緩解,隨後家屬拒絕醫生拍CT(電腦斷層掃描)的建議,將孩子帶回家觀察。豈料13小時後,孩子再次出現青紫,且呼吸困難,送入兒科重症病房。醫生透過檢查與手術,最終取出一顆完整的松子,而孩子目前也恢復順利。

預防寶寶噎到!家長可以這麼做

此類事件層出不窮,英國之前也發生一起幼兒吃爆米花,阻塞住呼吸道的事件,讓家長心痛不已。由於5歲以內的孩子咀嚼功能仍未發展完全,特別是1~3歲的幼兒臼齒都還沒長齊,有時食物還沒咬碎就吞嚥下去,若吃進較圓且硬的食物就容易噎到,導致呼吸困難甚至窒息。此外,1歲以上的孩子已經具備行走、跑跳的能力,如果在吃的過程中跑動、嬉鬧,食物也容易亂跑到呼吸道之中。

嬰幼兒的表達能力有限,有時甚至會阻塞一段時間,直至症狀嚴重後才被家長發現。因此在異物梗塞的意外上,還是要仰賴家長的預防與多加注意。建議家長平時在餵食時,可以注意以下事項:

1. 根據嬰幼兒的進食能力發展,準備對應形狀、質地、大小的食物

若想要給嬰幼兒嘗試固體食物,也要循序漸進,確保食物足夠柔軟(軟到用舌頭壓到上顎可以直接壓成泥。)、大小適合。

2. 用餐時要坐直,避免玩樂

確保孩子坐直才讓他開始進食,千萬不要躺著、爬行或走路時一邊餵食。同時要避免一邊逗弄、玩樂、遊戲,一邊進食,也不要在他們哭鬧的時候將東西塞進他們嘴裡。

3. 在旁看顧

不要讓孩子,尤其是2歲以內的嬰幼兒獨自進食。當食物入口時,照顧者必須在旁看顧,觀察孩子的進食狀況,確保他吞嚥完成再吃下一口。

食物窒息發生率高,5類NG食物要避免!

在美國,每五天就有一名兒童因為食物引起的異物梗塞而窒息死亡,每年有超過12,000名兒童因為異物梗塞受傷被送到急診。農曆新年將至,在餵食孩子時更要注意避免讓學齡前兒童吞食可能會引起異物梗塞的食物,包括:

1. 堅果類:如花生、核桃、松子等,因為太硬不好咬,吞嚥與咀嚼功能不佳的嬰幼兒容易直接吞食,有噎到的風險。如果想讓寶寶嘗試,可以切碎或磨成粉狀煮成糊再食用。即使寶寶已經會咀嚼,爸媽也要在旁看顧。

 

2. 零食類:又圓又硬的糖果、有嚼勁的零食(軟糖、口香糖等)、棉花糖、爆米花等要避免。此外,看起來軟軟的果凍容易未經咀嚼就直接被吞嚥,加上果凍張力大可能堵住食道,導致窒息,非常危險。

 

3. 小顆、有籽的水果:如葡萄、荔枝、龍眼等圓形且有籽的水果,容易因為形狀而被直接吞食,加上寶寶不知道怎麼吐籽而引起異物梗塞。因此餵食前,要先去籽,並切成小塊。同時也要記得剝掉葡萄、蘋果等水果的皮。

 

4. 黏度較高的食物:如年糕、紅龜粿、麻糬、湯圓等,因為黏度較高,寶寶容易因為咬不爛直接用吞的,結果黏在喉嚨,吐不出來也吞不下去,非常危險。

 

5. 大小、硬度、形狀不適中的蔬菜或肉類:如未煮過、堅硬的蔬菜(生胡蘿蔔);大塊、難以咬碎的肉;以及容易因為圓柱狀而被直接吞食的熱狗、香腸。

 

寶寶噎到!爸媽把握黃金急救期

當小朋友突然呼吸急促、呼吸有怪聲、臉色漲紅、有咳嗽、作嘔的動作時,可能就是噎到了!這時家長一定要保持冷靜,不要隨便拍打或在看不見異物的情況下盲目伸手進孩子的嘴裡摳抓。如果孩子還有意識且呼吸道還沒有完全阻塞,可以鼓勵他用力咳出異物,在旁觀察。但如果寶寶已經無法咳嗽、發不出聲音、臉部發紫時,應立刻對外求助並進行急救,及時讓異物吐出。根據年齡的不同,1歲以下應採拍背戳胸法,1歲以上則採哈姆立克法。而若嬰幼兒遭異物梗塞時已經失去意識,就應該進行CPR,並在人工呼吸前確認口腔內有無異物。

(圖/取自《兒童衛教手冊》)

新聞出處: 
嬰兒母親
新聞露出日期: 
2023/01/10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