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育兒知識家

放風箏對孩子的三大益處 讓好玩不只是好玩

文/光光老師
奇威專注力教育中心執行長

  放風箏是童年的樂趣,孩子在大草原上看著風箏越飛越高,心裡不禁會有成就感生成。但是學生在勞作課上做的小風箏,很難飛起來,就算飛得起來也很難飛的高。不像現在可以很便宜就買到攜帶方便,又容易安裝的風箏。

       放風箏是有趣,但是很需要技巧,有時更需要兩人合作才可以飛起來。要拉緊風箏又要跑得快,同時飛起來又要放鬆線,依靠的不是用眼睛看,而是指尖感受繩子傳過來的緊繃度。一次一次的失敗,只要贏來一次,成功的讓風箏飛上天,也就可以讓你嘗到如同上癮般的喜悅,彷彿自己也隨風在天空翱翔。

       放風箏對於孩子們來說,除了需要捲線需要雙手協調,最有益的三點:一是培養情境察覺、二是力道控制、三是閉眼平衡感

(一) 情境察覺:

放風箏不像玩手機,只要拿到隨時可以玩,它如同釣魚一樣需要等待,等待適合的風向才可以讓風箏飛起來。也因此,孩子必須要學會察覺環境,進而學會觀察四周,而不是只在乎自己的想法而已。隨著情境察覺的能力增加,孩子也才會注意周邊的隱藏危險,當然也才會有安全意識。

(二) 力道控制:

放風箏最難的不是讓風箏飛高,反而是最初要飛起來的那一刻。如果線沒有拉緊,風箏就會軟攤攤的貼在地面;但如果拉太用力,風箏也很難飛得高。也因此,需要感覺風箏線傳來的力道,控制自己的力量大小,時而放線、時而收線。但是孩子們的力道控制大約在五歲的時候才開始出來,對於小小孩來說可能很難理解這些動作。

(三) 閉眼平衡感:

這裡特別強調「閉眼」,最初孩子是用視覺來保持平衡,只要一閉起眼睛也就很容易失去平衡。在放風箏時,眼睛緊盯著天上風箏,也因此需要用其他的感覺來保持平衡,甚至需要往後的「倒退走」。如果孩子的平衡感不好,也就很容易一點點地不平而跌倒。
風箏4.jpeg
 

 因此,從兒童發展的角度來看,建議五、六歲以後才讓孩子放風箏,這樣成功的機率會大一點。當然如果是爸媽放風箏,孩子只是拿著「假裝」時,基本上只要孩子可以「繞障礙物跑」而不會跌倒,也就是四歲前後也就可以在家長陪伴下,享受放風箏的趣味。但如果是年齡再更小的孩子就不建議!很容易突然一陣風,就讓小小孩們跌倒或受傷,加上小小孩的皮膚比較嫩,容易被風箏線劃傷,因此各位爸媽們需要特別注意。

       放風箏不是完全靜態的活動,對於孩子來說更是需要大量的「跑」,才可以加快速度的讓風箏飛上去。然而戶外草地不論多平整,難免會有有許多小小凸起,如果孩子平衡感不好,很容易跌倒或摔跤,在放風箏的時候也就要特別注意。因此,請爸媽千萬不要讓孩子穿著「拖鞋」或「涼鞋」放風箏,由於無法提供腳踝有效的保護,反而更容易讓孩子出現絆倒自己的情況,甚至出現流血受傷的情況。

       「放風箏」雖然好玩,還有發展上的意義,但同時存在一些安全上的威脅。在大量的「負面新聞」下,放風箏有好一陣子消失在孩子的遊戲清單之中。且在法規的限制下,考量到安全的因素,各縣市「放風箏」跟玩「空拍機」一樣,只能在限定的少數地點施放,不過只要記得安全的原則,放風箏依然可以是孩子好玩又有意義的娛樂活動喔!

下一篇就讓光光老師告訴你「放風箏的安全原則」吧!
http://www.ibaby.org.tw/content/24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