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育兒知識家

心平氣和養育孩子

文/小桃媽(賴玉珊諮商心理師)☆
臺灣輔導與諮商學會合格心理諮商督導
英國MiSP兒童青少年正念教師
英國牛津大學正念認知療法種子教師

  進行親職教育時,常聽到家長苦惱地說:「孩子吃飯都吃超過半小時,我每次看了都很生氣」、「小朋友上學都快遲到還拖拖拉拉,這會讓我我忍不住對孩子大吼」、「我也想當個戒吼媽,可是看到房間被孩子弄得亂七八糟,腦袋的理智線就會直接斷掉」。其實,考量到孩子的認知發展尚未成熟,家長在溝通時如果以暴怒、威脅、剝奪等方式去對待,這不僅無法讓孩子聽進去家長想要表達的意思,還可能會出現當機、情緒更為失控等等的狀況,長久下來不僅傷害親子關係,也會讓孩子模仿這樣的溝通方式。

 照顧者的情緒管理方式

  身為照顧者的你,也許曾有過類似的經驗:太忙、太累時,面對孩子爭吵不休、一直鬧彆扭,你就會忍不住發脾氣。為什麼會發脾氣呢?人體中的自律神經系統在遇到緊急狀況時,會出現「戰鬥」、或「逃跑」、或「僵住」的反應。從演化的角度觀之,遠古時期的人們遇到野獸時,確實需要戰鬥、逃跑、僵住的行為,這些都是為了生存而在遭遇危險時的本能反應。然而,隨著時代的改變,我們遇到這些真實危險的情況已微乎其微,但是遇到壓力、太累、事情不如意時,仍會激起人們的自動化反應,例如:發脾氣、怒吼,這些都是會破壞親子關係的行為。

  介紹一個可以幫助自己減少自動化反應的正念練習,這是英國MiSP正念校園計畫的「.b練習」,只有四個步驟:

  1. 停一停:無論現在正在做什麼,有意識地讓自己暫停一下。
  2. 知足:感覺一下雙腳踏在地面上的感覺。
  3. 氣在:將注意力放在身體中呼吸最明顯的位置,可能是鼻腔、胸腔、腹部。
  4. 回到當下:將注意力帶回此時此刻所處的環境。

簡單的四個步驟,幫助照顧者有意識的形成一個暫停的空間,避免下一刻的破壞性行為,多了選擇和自由的空間。不只可運用於親子溝通,也可以在生活中的時時刻刻練習。有許多位家長跟我分享,經常做這個練習,只要告訴自己「停一停」,就能讓自己減少具有破壞性的自動化反應

檢視自身狀況的方法

  剛才介紹的「.b練習」主要是幫助照顧者回到當下,聚焦於身體感受。然而當照顧者精神和情緒狀況不佳時,往往身體覺察會變得遲鈍,因此介紹一個實用的測量工具,名為「心情溫度計」
這是由臺灣大學李明濱教授所研發,普遍用於醫療院所、心理衛生及社區機構。總共有六個題項,包含情緒、睡眠等狀態,測量近一週以來的身心困擾嚴重程度。

心情溫度計網址:請點我

目前心情溫度計也有手機App版本,可在App store或Google play商店搜尋「心情溫度計」下載。

  許多家長都把孩子的需求擺在第一優先,長期忽略自己的身心需求,這樣的耗能狀態若沒有適時地辨識及調整,對於身心狀況都是一種耗損。身為照顧者的我們要先學習調整並把自己照顧好,才能幫助孩子長出滋養照顧自己的能力。因此,今天介紹的情緒管理及檢視自身狀況可提醒自己經常運用,相信可讓親子關係往更好的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