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育兒知識家

水域安全人人有責,大家一起『泳』起來!

文/好來老師(王爽)☆

雖然台灣四面環海,但大部分的人對於海洋知識,好像都還是只留在『海港買漁獲』或是『海鮮好好吃』這種印象裡。過去台灣的海域因為政治與軍事關係長期進行管制,導致人民實際離海洋的距離很近,但實際根本卻很不熟;加上我們的游泳教育政策缺少長期與整體的規劃。沒有教學及鼓勵的雙重原因下,人民自然也學不會游泳,大部分人會認為最安全的辦法就是『不要靠近水邊』,幾次下來,台灣孩子對『親水』一詞就更陌生了。

當然一定會有人問:為什麼台灣人要會學游泳?這有什麼重要的?就地理來說,台灣河川多又四面環海,接觸水域的機會高,如果學會游泳的話,至少萬一不小心掉進水裡還可以自救。第二是夏天熱時有些人會選擇去溪流戲水消暑,觀察當地地形結構、讓自己遠離危險是有必要的。第三、你若都不去上述場所,游泳至少是一項不流汗又對膝蓋不太有傷害的運動,學起來有利而無害,這麼好的運動,不學可惜!

游泳.jpg

近年來政府開始強調台灣是『海洋國家』並鼓勵人民親水,教育部也從很久之前開始了一系列的推動學生游泳專案,例如2001年首次推動『提升學生游泳能力中程計畫』、2005年『推動學生游泳能力方案』(註一)到2010年台灣教育部推動『泳起來』專案(註二),意圖提升學生游泳能力檢測合格率及游泳池新改建的行動,可惜的是該專案在四年專案屆滿後並未延續,又2016年遭到監察院糾正而無疾而終。2019年12年國教新課綱上路,正式把游泳定為“挑戰型課程”!游泳教育走了18年,終於在課綱裡出現。

不過這幾年的游泳推廣也不是全然無功,根據教育部體育署資料統計(註三),2014年因溺水而死亡的學生(國小至大專院校)共33位、其中國小學童就佔了14位(當時7~12歲學童約131萬人);到最近2019年溺水死亡學生降至17位、國小學童4人(7~12歲學童約120萬人),顯示了推廣游泳及自救或許不無成效,近年來政府單位更宣示希望達到“零溺斃”的終極目標,更強調了游泳教育的重要性。

當然除了學會游泳這個基本技能之外,也不是叫你看到水就直接跳下去,必要的水域教育是重要的,在此我想舉例其他兩個更重視水域安全的國家:荷蘭與丹麥,荷蘭是個與海爭地的小國,而丹麥則是一個擁有四百多個大小島的國家。這兩個國家都有一個共同的特色:孩子一定要學會游泳。在荷蘭,小孩游泳考試還有兩種考法(註四):一種是穿著泳衣測驗,考一些基本換氣、蛙式或自由式等游泳技巧,另一種則是讓孩子穿衣直接落水考試。我完全可以了解這兩種考試分別就是考技術與溺水後的臨場反應,剛好呼應了前面那段:學游泳不是教你看到水就可以直接跳下去,而是你有觀察環境並且擁有自救的能力。

圖說:我個人覺得這套考試方法蠻適合台灣,歐洲人遇到危險的反應是直接面對而非放下不提,這個方法蠻值得家長跟老師參考。

而丹麥人的觀念(註五)更是「有道路就要讓自行車使用,有水就要讓人游泳」。丹麥共有四百多個大小島嶼,『學會游泳』已經是每個孩子一定會做到的事情,根據我的丹麥友人表示,除了父母會帶他們去海邊玩水外,會讓他們知道玩水時需要觀察現場有無救生人員、救生圈等救生裝備,家長也會準備好裝備給孩子。至於專業的游泳教學,則是留給學校以及地區性的游泳協會來教導。

11111.jpg

丹麥政府做到每一條溪流,甚至首都哥本哈根的海港都可以讓人跳下去游泳,丹麥也提供許多水上活動,小朋友甚至還可以玩海上風帆!看到這裡,我一開始看到的時候非常驚訝,但想想同為海島國家,是台灣起步太晚,不然這也可以是我們的日常。

另外我想推薦去年教育部體育署出版的國民體育季刊198期『學生水域安全』(註六)這個特輯,裡面介紹了為何推動游泳教學、水域安全知能,甚至防溺這類的新知識,如果想了解政府對於游泳教育的話,可以參考這期內容。當然,最重要的還是把這些知能轉換成在水中可以保護自己與他人的能力,學習游泳、觀察野外,在哪裡都可以創造一個安全的環境!

註:

一、『推動學生游泳能力方案』,參考:新聞連結

二、『泳起來』專案,參考:教育部體育署

三、教育部體育署資料統計:學生水域運動安全網

四、荷蘭小孩游泳考試的兩種考法,參考:LikeAFish報導

五、丹麥人的觀念,參考:聯合報新聞網

六、國民體育季刊198期『學生水域安全』:國民體育季刊19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