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育兒知識家

建立孩子良好的衛生習慣

文/周怡宏小兒科診所 周怡宏醫師☆

  近來武漢肺炎肆虐全球,已造成百萬人以上感染。在防疫作為上,最為重要的即是防止飛沫以及接觸傳染。無論成人或者兒童都要藉由戴口罩、勤洗手等方式避免感染。因此,很重要的是讓嬰幼兒從小就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才能自然而然的內化成為一種好習慣,保持身體的健康。

  從小需要教導嬰幼兒衛生習慣的重要性有兩個:

1.預防疾病的發生與傳染他人:人體與環境中潛伏的細菌和病毒,很容易在不注意時進入身體,若有良好的衛生習慣可以預防疾病的傳染。

2.養成正確、規律的生活習慣:生活習慣是要靠養成的,身為父母有責任要教導正確的方活方式,協助孩子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保持身體的健康。

 

良好的衛生習慣是生活常規需要從小培養

  嬰幼兒在成長過程需要經過模仿,學習不同的知識與行為。生活常規是最基本的一環,而衛生習慣就是其中之一。孩子學到了正確良好的習慣就受用一輩子。因此,家長應該從小給予寶寶正確的衛生觀念,並協助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嬰幼兒應該學習的重要衛生習慣包括有以下七點:

1.雙手:保持乾淨與正確清洗。

2.口腔:常漱口與刷牙清潔。

3.身體:每日沐浴與平時清潔。

4.指甲與頭髮:保持清潔與適當修剪。

5.噴嚏咳嗽禮儀:不亂擤、不噴濺、將使用過的衛生紙包覆丟棄。

6.正確如廁習慣:保持乾淨與正確處置排泄物。

7.房間與玩具用品:保持整潔與乾淨。

  總而言之,良好的衛生習慣要從小開始做起。家長也要做到正確示範、耐心指導、嚴格監督、積極鼓勵等重要原則。孩子做得正確時,記得給予正面鼓勵,激發孩子動力,如此一定能夠逐漸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建立良好衛生習慣的同時改善不當習慣

    研究指出要去除一項壞習慣比建立一項新習慣來得容易,但是兩者同時進行更容易得到效果。例如孩子不愛洗手,除了常常提醒告知哪些情境(如飯前便後)需要洗手之外,也要讓孩子知道不洗手的不良後果,包括得到皮膚感染與疾病傳播等,再來家長可以在不同情境下,經由認知與行為操作兩方面,包括正確的示範洗手動作,並讓孩子模仿操作,進而建立習慣,家長也可以進一步利用網路上資訊與圖片,清楚了解認真洗手對健康的正面影響。

良好衛生習慣需要父母以身作則 全家一起來

    父母應該以身作則,引導孩子能夠注重個人衛生習慣。由於病毒細菌是看不見的,要加強「病從口入」的觀念,例如吃東西前要洗手、每次廁所後要洗手,從外面回家後就先洗手等等,父母與孩子都要一起做到,讓洗手的習慣可以自然輕鬆的養成。

  其次,教育孩子飲食方面該注意飲食的衛生環境,包括空間、桌椅、人潮、食物新鮮度等。儘量減少外食,並且要選擇清潔乾淨的店家,不要買路邊攤的東西,更不要買沒有包裝或沒有使用效期的飲品,減少病從口入的機會。

  另外,也要從小培養孩子主動打掃整理的習慣,從收拾自己的玩具開始訓練,要求定點定位以及整齊乾淨,使每樣東西都有固定擺放的位置,父母與孩子一起討論如何整理家務,以及分工,都是培養好習慣的方法。

  父母的努力教導與親自示範很重要,也可以由家中年長的哥姐帶著弟妹一起做,全家一起投入更能凝聚向心力,孩子還能學會分享經驗與分擔責任,一起來教導孩子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