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育兒知識家

淺談兒童抑鬱症:現代孩子比較脆弱?耶魯大學研究中心:治療兒童之前先治癒家長

作者\媽媽經編輯部

 

針對兩天前9歲女童輕生事件,許多人不勝唏噓,媽媽經想先分享幾條留言,給同在教養路上的你們一同借鏡:

「跟現代的孩子說話真的要用心,不要再用以前的時代去看現代,多給孩子尊重、鼓勵及傾聽,相信孩子會感受到的。」
「家庭教育是無分國界。往往悲劇的發生就是給社會和各家庭發出警號和提醒。」
「曾經我也想問,為什麼發生什麼事都是我挨打,多年來無解的問題已成回憶,只期許自己不要成為那樣的父母!」

不過,眾多留言之中,一名網友的詢問特別引人注目:「我好奇的是,為何現代的孩子在充滿關注下竟然如此脆弱?」今天就讓我們來聊一聊「兒童焦慮」、「兒童抑鬱」這件事。

 

一、 兒童焦慮與抑鬱,其實比家長想像的更早發生

9歲女孩作業寫不完,彷彿天塌下來一樣,窗戶一開就跳下去了。有人質疑家長不該獨自留孩子一個人在家、要關緊窗戶…但其實追根究柢,女孩的心理健康已經出了問題。有人問「小小年紀也會罹患焦慮、抑鬱症嗎?」事實上,沒有科學文獻證明抑鬱與焦慮是成年人的專利。

在美國及日本,青少年服用精神科藥物以及輕生人數,每年屢創新高。在台灣,2008年到2017年,近十年間6歲~18歲以下兒少輕生個案,從264件增加到1588件

來源:中華公民人權協會(CCHR)

來源:中華公民人權協會(CCHR)

 

二、家庭幸福的小孩不會抑鬱,只會矯情?

大眾的另一個迷思是,有錢人家的小孩過得豐衣足食,沒有抑鬱的道理,不過日前李連杰小女兒Jada抑鬱症復發的新聞引發熱議。今年17歲的Jada發文表示,自己居家隔離期間抑鬱症復發,網友卻不買單,「她家比普通人家大太多了吧,說不定還有房前房後的大院子。」質疑有錢人每天吃喝玩樂也抑鬱,太矯情了。

面對這些評論,Jada僅表示「我想同大家講,如果你遇到類似情況,你並不孤單,好多人都因為要隔離產生焦慮。如果你沒有這種情況,請留意你的親人和身邊的朋友,並確保他們一切正常。」事實上很多生活富裕,看似開朗的未成年人,也有可能罹患焦慮或抑鬱症,它是一種疾病,沒有門檻

李連杰,李連杰女兒,Jada

李連杰小女兒Jada(右一),來源:網路

 

三、兒童抑鬱年齡層下降的主因之一:科技使人分心

1. 大人網路成癮

這不是在開玩笑,之前有小學老師出一份問卷,其中一題是問班上同學「大人都喜歡做什麼,喜歡讀書的人多嗎?」沒想到不少小學生回答:「大人都喜歡在手機上聊天看影片」、「我覺得讀書的人不多,有一次我給我爸爸看書,他沒一分鐘就看不下去了,大人都喜歡看電視玩手機之類的。」當大人回到家只顧著滑手機、看電視,就容易疏於陪伴,孩子表面看不出來有異,內在可能缺乏安全感

2. 兒童網路成癮

同理,現代未成年人接觸甚至持有智慧型手機、平板的比例持續攀升,兒童可能更早吸收一些具有侵略性內容的資訊(包含物質炫耀、色情、暴力、毒品、價值觀偏差等等),另外,長時間沉溺於虛擬網路世界,容易影響現實的人際關係,與社交圈疏離,不利於孩子自信心與表達能力的發展。

科技容易使人轉移注意力,也容易使人焦慮,在數位時代家長應該引導孩子以健康的心態運用數位科技產品,從螢幕焦慮轉向螢幕智慧。

 

四、美國耶魯大學兒童研究中心的治療方案

家長可以注意,有焦慮相關的症狀,往往是兒童最早出現的心理問題,兒童常見的外顯症狀可能有:咬指甲、拒學、無法接受父母不在身邊(也就是常聽到的分離焦慮)。如果兒童焦慮沒有及時處理,它就會「呼朋引伴」,將抑鬱症、強迫症等其他心理問題吸引過來。

美國耶魯大學的兒童研究中心,開發了一個治療兒童焦慮症的SPACE方案,治療方案與眾不同的是,研究人員第一步將治療對象放在家長身上,他們認為讓孩子恢復心理健康的前提,要先治癒家長

主要治療的邏輯是現代人生活節奏快速,每天資訊轟炸,沒有時間與精力好好感受人與人之間的連結,所以父母本身可能也不明白孩子的心理需求,將治療對象改以家長為優先,更能配合孩子的治療,讓父母學會陪伴孩子一起經歷,不再忽視家人的心情,或對孩子過度保護。

正如同哲學家所說:「最高境界的處世藝術,是不妥協卻能適應現實;極端不幸的個人素質,是不斷妥協卻還不能適應現實。」為孩子代勞只是短暫的,讓孩子適應現實才是長久的。

 

 

原文轉載自 媽媽經mamaclub (原文連結(link is external))

非經同意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