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育兒知識家

心理治療師的陪伴:為受傷的心靈貼上愛的OK繃

文/記者 楊芸 ☆

    因為和靖娟基金會執行長林月琴是研究所同學,心理師陳淑芬讀輔大社工所碩士班還沒有畢業,就被林月琴執行長抓來靖娟幫忙。陳淑芬笑著說:「我和靖娟的關係是海枯石爛呀!」

    陳淑芬跨心理和社工兩個領域,她大學讀中興法商學院,即現在的國立台北大學,後來在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諮商中心擔任助教,續擔任國北教大心諮系講師,進修取得輔大社工所碩士後,成為兼具社工專業和心理師專業證照的跨域人才。

    靖娟基金會從最早成立輔導組,後改為兒童創傷組,再改名為OK繃兒童服務中心,一路走來的靈魂人物就是陳淑芬心理師。陳淑芬表示,她沒有抬出心理師的專業權威,而是參與靖娟實務運作,給予專業建議,為帶領社工能儘快進入狀況,在過程中,可謂「無所不用其極」,督導、看書、人物拜訪、看孩子的錄影帶、實作等等,幾乎就是一個「共學小團體」,做著做著,靖娟就開始蓬勃發展。

    陳淑芬擔任國北教大講師,她坦言因不會做研究也沒有想升等,碩士畢業就考諮商心理師證照,從諮商專業跨到國北教大心諮系講師,對她而言是蠻大的挑戰。再加上新北市家防中心和台北市社區心理衛生中心的服務,時間有限,換跑道的挑戰,都曾讓她一度猶豫要不要放下靖娟。

    陳淑芬直言,靖娟基金會的定位是針對孩子的事故傷害,亦即孩子所遭遇到的危機提供安心服務的團隊,依照她的個性,只要跟機構合作就長長久久,十年、二十年,直到現在。而面對遭遇事故傷害的家庭,陳淑芬介入個案時,不僅提供她的專業給案主,也是給她一個很棒的磨練學習和跨專業合作的機會。

    她協助家防中心時,是擔任特約合作心理師,只負責和個案諮商,時間到就進入諮商室和個案談話,從以前的台北市校園發展危機處理、早期校園自殺、危機事件通報,因危機發生而進入學校提供安心服務,屬於短期服務。但靖娟不一樣!陳淑芬表示,靖娟的個案是一個家庭遭逢事故發生,孩子受傷或死亡,使整個家庭受到影響,這無法只是用心理諮商專業介入靖娟基金會還因此會倡議法規訂立修改,進行居家、交通等安全宣導,協助家庭匯集安全、建築、律師、醫師等各專業

    陳淑芬表示,靖娟接受一個家庭求助,要先透過個案研討,召開個案研討會,由諮商專業心理師代表,與律師、醫療、建築法規、教育專業等人士,共同討論如何提供資源給該個案家庭。每次參與這樣的個案研討會,她就覺得好有力量,自己不孤單,單一專業雖有很多受限處,但因為靖娟召集多元跨專業人士的交流合作,讓她印象很深刻,且獲得很大的受益,在協助一個家庭時可以更篤定踏實,心理上也獲得某種支持

group-of-people-sitting-indoors-3184360.jpg

    不只陳淑芬有這種想法,律師伙伴亦然,例如有律師伙伴在相互合作的過程中,感受到心理諮商的效果,也變得更加認同心理諮商專業。陳淑芬分享,在服務個案的過程中,不同專業者看到的點會不一樣,可能律師看到的是爸爸需要幫忙,她則是看到媽媽的困境,且即便同樣是律師專業,人不同,結果也真的很不一樣。陳淑芬直言:「這個工作好有意思!滾雪球就滾出有志之士,有律師聽完她的分享介紹之後,就打電話來說要加入靖娟團隊。」

    陳淑芬表示,靖娟助人事務讓自己的生命變得更好玩,不過她也坦言對於原本的「兒創」一詞很介意,因為她相信「人是有韌性,事故發生會受到衝擊,但衝擊影響未必會有創傷。」OK繃是生活用品,成立「OK繃兒童服務中心」是希望受傷家庭有一天可以站起來,靖娟先幫忙在傷口處貼一個OK繃,傷口之後會痊癒。很多當事者復原之後,甚至可以給別人OK繃。

    陳淑芬表示,個別諮商只要結案就結束了,但靖娟協助一個家庭一年、二年、三年、十多年,拉長時間可以看到其中有很大的變化,這些正面的變化不僅帶給工作團隊很大的回饋,也展現出靖娟的社會責任。

    108年八月一日從國北教大退休,陳淑芬從學校教師的角色,回歸到諮商專業工作者,協助靖娟設立心理諮商中心。她就此真正執行靖娟的業務,而不是以前用委派的模式,而好友們都認為她適合開諮商所,冥冥之中與靖娟發展的路徑相合,有水到渠成之感。開諮商所要面臨經營成本的考量,但靖娟基金會是社福單位,不會以營利為主,她反而可以在靖娟發揮專業,也能與不同專業跨域合作,創造更多空間、提供更多助力。到現在想起來,她都還會驚嘆,未來開展的工作模式雖還在談,但蠻期待的!

    陳淑芬具有心理諮商師證照,有心理諮商的專業利基,也具有社工專業背景,對她來說,心理師和社工師只是證照的分流,並不存在高低優劣。也因為有社工背景,她雖為心理師,卻能懂得社工的專業,在協助個案時,能夠想到關注的面向也會比較廣。

    她表示,自己和靖娟做的事情就是:當事人跌倒時,給他一個OK繃,等他成功復原站起來之後,這個人可以拿更多OK繃給更多需要的家庭,帶著了解去關懷陪伴,而不會強迫一定要走出來,而是依這個家庭的速度,給予祝福,就是社工領域說的案主自覺及知識概念。

    她也特別提及她曾協助一個媽媽,孩子因保母照顧而受傷,視力受影響,媽媽憤而打官司,卻和先生理念不合離婚,後來帶著孩子去花蓮生活,甚至去唸社工系。在整個被靖娟協助的過程中,這個媽媽有很多感觸,也想要成為助人者角色,讓被助的家庭累積的經驗歷程可以反饋相同經驗的人,就是專業陪伴打氣。

    陳淑芬分享,人生沈重是必然的,人生有高有低,每個人不可能一帆風順,如果遇到困境,一般人可能會政治正確地說:「危機就是轉機」,但心理感覺卻未必認同,因此她會告訴個案:「痛苦所帶來的衝擊影響是必然的,這是正常的,每個人的生命中都會有。」生命階段的起伏,有陰影面也有陽光面,擔任心理師很大部分是和陰影面工作,而一個受創家庭因為靖娟的協助,使這個家庭有機會可以看到陽光面,使一個家庭從痛苦深淵中解脫,這也是給予靖娟團隊最大的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