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育兒知識家

打造讓孩子安心成長的家——兒童居家安全

文/實踐大學家庭研究與兒童發展學系助理教授 王慧敏老師

  家是嬰幼兒活動重要場所,卻也是造成事故傷害的主要空間根據國內外針對六歲以下嬰幼兒事故傷害調查顯示,大約六成嬰幼兒事故傷害主要發生地點是家中家是孩子的避風港,是安全感的來源,卻也處處充滿危機,大人一個不留意,事故隨即發生,有些傷害所烙印在身體或心理的傷痕,將造成無法彌補或抹滅的遺憾!每個寶貝都是父母的心頭肉掌中寶,俗諺「養到大,驚到大」,道盡父母在養育子女過程中,擔憂孩子危險受傷的心情。打造讓每個孩子都能安心成長的家是父母責無旁貸的使命,然而徒有安全的環境是不夠的,還要加上安全的行為才可避免事故的發生,以下就6W分別說明:

adult-baby-babysitter-698878.jpg

一、WHO &WHY

    幼兒發生事故傷害的因素很多,大人首先需要了解的是幼兒的發展限制和好奇、愛動的特性,導致可能身陷危險情境而不察。例如:頭重腳輕平衡感不佳、身體反應能力笨拙、危險情境認知不足等,再加上好奇心滿滿、活動力十足,都是事故傷害的危險因子。

 

二、WHERE &WHAT

  嬰幼兒最常發生的事故是跌倒和墜落,小則手腳瘀青、皮膚擦傷,重則四肢骨折、頭腦震盪,甚或有生命危險。居家發生事故的地點,首先,客廳是事故發生比例最高的場所,沙發彈跳是跌落受傷的溫床、折疊桌椅是屠害幼苗的殺手、窗簾拉繩是絞殺幼童的劊子手、洞洞椅是好動手指的囚牢、緊臨窗戶的沙發則是死神的使者。

  其次,浴室也是經常發生事故傷害的場所,在浴缸或馬桶玩水而溺斃的憾事時有所聞,濕滑地面易滑倒撞擊受傷,粗心大人洗澡先放熱水而致寶寶燙傷,這些遺憾都是可避免的。

  再者,廚房和餐廳也潛藏了很多的危險因子,滾熱的湯湯水水、熾燙的鍋碗瓢盆、燃燒的爐具火焰等,都是好奇寶寶的禁地。

  此外,陽台也是孩童墜落地面的潛在危險空間,欄杆的高度是否低於110公分、間隙是否大於10公分、陽台欄杆是否有橫桿、或是堆積的雜物是否形成攀爬的階梯等,都是孩童可能翻越欄杆而墜樓的兇手。

  最後,在傢俱、電器等設備方面,傢俱的邊角是否成為幼兒跌撞幫兇,抽屜門扇開合是否夾傷手指,大型電器如冰箱、烘乾機、洗衣機是否成為躲貓貓空間而窒息,清潔用品、鹽酸鹼水是否隨意放置而誤食害命,林林總總,處處充滿潛在危險因子,大人不可掉以輕心。

 

三、WHEN &HOW

    法律規定六歲以下幼兒不能獨留在家,即使是大人下樓倒個垃圾,或是趁小寶貝睡覺而偷偷外出辦事,都是不可以的,很多墜樓或是玩火導致火災的不幸事故,都是因為抱持著僥倖的心態才會發生。甚至有的事故發生於大人在家的時候,卻獨留嬰幼兒在其他潛在危險空間,例如媽媽接個電話卻獨留學步兒或小小姐弟(兄妹等)在浴室而溺斃於浴缸或馬桶的憾事。要避免諸多憾事發生,提供寶寶安全的成長空間,了解幼兒身心發展程度和限制,以寶寶角度檢視環境的安全性是必要的,下列作法提供家長參考:

baby-boys-brothers-50692.jpg

1.客廳安全:客廳沙發勿臨窗,隱形鐵窗防墜落,窗戶加裝安全鎖;

2.用品安全;插座孔洞要蓋好,抽屜拉門要防夾,傢俱桌角要防護,窗簾拉繩要綁高,摺疊桌椅要防夾;

3.浴室安全;浴室地面要止滑,浴缸剩水要消洩,馬桶用完要蓋好,進出浴室慢慢走;烘衣用畢要上鎖,清潔用品要收好

4.廚房安全:鍋柄鏟柄朝內放,膳房桌巾要固定,剪刀菜刀要收好,廚房禁地不擅入,口有食物不嬉鬧。

 

  如果不幸發生事故,大人首要之務是判斷傷害程度,輕微受傷可先簡易自行處理,例如燒燙傷時掌握「沖脫泡蓋送」五要訣,在冷水下沖至少10-30分鐘並且至少泡30分鐘。撞擊導致的瘀青先以冰敷為主,以降低青腫和疼痛,四十八小時後再熱敷,若是撞擊頭部,則需密切觀察精神狀態、活動程度以及是否嗜睡。小擦傷以生理食鹽水洗淨傷口並以碘酒消毒、紗布覆蓋並保持乾燥,若有嚴重撕裂傷, 則以送醫診治為宜。

 

  打造安全的環境,教導安全的行為,明白規範不打折扣,防範未然具體行動,機會教育日常落實,這些都是維護寶貝居家安全的不二法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