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育兒知識家

哈佛心理學家:這七個時間,你該放下手機和孩子好好相處

作者\媽媽經編輯 Gimmy

在《大斷裂:在數位時代保護孩子童年與家庭關係》中,哈佛臨床和發展心理學家凱薩琳·斯坦納·阿黛爾 (Catherine SteinerAdair)與一千多名孩童做了訪談,揭曉了沉浸於「數字技術」的家庭,對孩子的成長會有何影響。

手機,陪伴小孩,孩子成長

 

家庭是孩子最棒的「語言實驗室」


一、網路、數位科技等相關技術有它的積極面,並帶來了益處
現在父母所生養的孩子,從一出生即受到網際網路、智慧手機、簡訊、平板、電腦等數字科技的影響,可以說這些孩子自幼就能自由選擇自己的生活──生活在電子虛擬或現實世界。

如果在現實社會中,遇到難以向父母開口的事情,換個方式用簡訊代替講話,至少也不失為一種溝通的方式;如果在學校裡,同學因為內向、害羞和同學、老師互動欠佳時,同學或老師若能在網上先與孩子無壓力的接近,那麼孩子無形中也會對社交有信心。

尤其,透過數字科技所帶來的相關軟硬體技術或應用程式,每個人都可以輕鬆與朋友留言互動、聊天、了解最近的生活近況……也可以隨時隨地向父母或子女報備自己的行蹤以及是否安全,甚至是遠在他鄉的祖父母也能見到「金孫」。

手機,陪伴小孩,孩子成長

 

二、但因這些「數字技術」使孩子與父母面對面溝通次數減少時…

1. 溝通可以發展社會情感能力,而社會情感能力可以影響未來發展
根據研究,50% 的美國兒童更願意發簡訊而不是當面溝通!這結果令人擔憂。因為不論是在家中或是在學校,孩童與他人當面溝通是發展社會情感能力的最佳方式!而社會情感能力是影響孩童未來實現其最大潛能的最大因素。

 

2. 孩子們的同理心、傾聽與周遭意識的能力漸漸消失
孩子們第一次與人的互動,通常都在「家中」發生,因此當家庭成員(包括父母)沉浸於「數字技術」時,學會如何表達自己的想法和理解他人表情、話語這件事,就變得相當的困難。

 

此外,當孩子與父母面對面溝通次數減少時,孩子們將無法感受到語句與文字中的細微差異,更不能藉面對面溝通來培養同理心,如:父母發訊息跟小孩說「我愛你」,但他們感受不到父母語句中的溫柔,而是只能用自己的視角與聲音,把爸媽的訊息在心中唸出來。

不僅如此,過度沉迷數字科技,將會使周遭環境意識的能力喪失,舉例而言:過馬路是一件危險的事,不過當一個人盯著手機過馬路,就彷彿那個人是在空無一物的長廊上行走一樣。

同時,我們要了解「數字科技」帶給我們的每一條訊息或通知,就如同得到「獎賞」一般,會使大腦分泌多巴胺,我們也才因此離不開科技。此情形常見之例為:父母沉浸在手機電腦當中,但孩子需要父母時,大聲喊「爸爸、媽媽媽」或是「我愛你」,父母卻沒聽到,甚至可能聽到了,但是卻回孩子不要吵。

father-551921_960_720.jpg

 

要避免數字科技溫水煮青蛙的影響,父母們一天中最該放下手機和孩子好好相處的七個時間!
 

1. 上學前
每天上學前的時間總是忙亂而緊張的。早上孩子有重要的事情要跟您溝通,比如您應該什麼時候去接他們,或者他們有課後活動或話劇排練等。他們需要您的全部注意力和支持。

 

2. 在去學校的路上
在去學校的路上,大部分孩子會有「預期性焦慮」,對接下來一天的生活感到緊張,如:「那個考試我準備好了嗎?」如果您在車裡通過藍牙講電話或看手機而忽視了您的孩子的情感需求,您給他們的印象是他們的焦慮微不足道。

 

3. 接孩子放學的時候
接孩子時,請不要戴著耳機出現、講電話或發簡訊。請將手機收起來、把注意力放在您的孩子身上。他們可能這一天過得很不順利而因此需要安慰,或者他們想要分享這一天發生的好玩事情。

 

4. 孩子從學校回到家的時候
很多孩子從學校回到家后,吃點零食,再打個電子遊戲。斯坦納阿黛爾說,這對他們非常不好。理想的情況應該是回到家,吃點零食,然後去玩——最好是在外面玩。

 

5. 當家長下班回到家時
請在下班回家進屋前,請講完您的電話。有些孩子在訪談中曾說:「當我想擁抱剛下班的媽媽時,媽媽叫我『等等』,因為他們在講電話。」

 

6. 晚飯時間:「傳統的語言實驗室」,晚餐對話是我們學到很多東西的地方
訪談時,小孩子說:「可能大人覺得我們很無聊,我多麼希望爸爸媽媽可以問我一個問題。」青少年則說:「有時候我會聽他們的對話,但他們從來不邀請我加入,如果能跟他們一起聊就好了」。因此,當我們把孩子晾在一旁的時候,我們給孩子的印象是:我們對他們不感興趣,他們沒有很好的見解。

 

7. 睡前時間:要為身體做好放鬆和睡覺的準備
一般來說,在睡前至少一個小時,您和您的孩子應該停止使用智慧型手機、iPad或筆記本電腦,因為調節睡眠的賀爾蒙會受到手機光線的影響,所以我們要為此做好放鬆和睡覺的準備──放下手機。

手機,陪伴小孩,孩子成長

原文轉載自 媽媽經mamaclub (原文連結)

非經同意請勿轉載